如何点面结合写场面

2020-06-08 15:33杨静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部编版语文

杨静莉

摘 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六上第二单元课文为例,简要分析了“点面结合”描写场面时“点”和“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读者充分体会“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好处,从而学习手法,进行迁移运用。

关键词:点面结合 场面描写 部编版《语文》

2019年秋,全国各地统一使用了部编版《语文》教材。部编版《语文》使用了“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了安排。每一单元都明确了该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六上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即毛泽东的古体诗《七律·长征》、英烈故事《狼牙山五壮士》和记叙文《开国大典》,一篇略读课文《灯光》。这四篇课文从四个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角度重现了不同革命时期的历史画面,场面都很宏大。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那么第二单元在课文的编排和内容的选择上,到底是如何体现点面结合的呢?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点面结合是场面描写一个常用的写作方法。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在场面描写中,“点”和“面”的描写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各自的使命。

一、“点”和“面”的描写,作者所表达的目的和情感是一致的

“点”和“面”的描写,都是在写场面,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他们在表达目的和情感上是一致的。

如诗歌《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个“面”和后面“五岭”“乌蒙”“金沙”等具体的“点”,共同写出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表达了红军战士的艰难和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狼牙山五壮士》中关于“五个战士”的“面”的描写和“班长”“副班长”“宋学义”等每个战士的“点”的刻画,共同写出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场面,表达了战士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开国大典》中无论是进行“会场”“典礼”“阅兵”“游行”这四个盛大的场面的描写还是抓住“毛主席”“各方阵”等“点”的刻画,都是为了写出开国大典的盛大和激动人心。略读课文《灯光》描述了突击部队遭到阻击而一时找不到突破口这个“面”,特写了黑暗中指引突围的微弱火光这个“点”,面与点的相互映衬,都为了写战斗的场面,突出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二、“点”和“面”的描写,作者所立足的视角是不一致的

“面”是一种“俯瞰”视角,具有概述性;而“点”则更具象。如《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个“面”的描写,视角大,顾及全局,体现了广度;而长征途中各个具体艰难困苦的“点”有太多太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以红军所翻越的五岭、乌蒙山和岷山作为“千山”的代表,以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作为“万水”的代表,在“点”的选取上,视角小,体现了深度,形象地表现出“远征难”这个大事件、大场面。

《狼牙山五壮士》这一文,写了“接受任务—痛击来敌—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舍身跳崖”这几个情节,主要描写“痛击来敌、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这三个场面。每个场面中,都有“点”和“面”不同的视角。在“痛击来敌”这个场面中,作者先描写了五个战士群体痛击敌人的概况: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这些群体的描写就是“面”。面的描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战斗的激烈。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对五个壮士逐一进行个体描写,生动展现了各自的特点,这是“点”的描写。“点”的细致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马宝玉的沉着善战,葛振林的英勇刚烈,宋学义的嫉恶如仇,胡德林和胡福才的严肃认真。这五位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同仇敌忾的形象跃然纸上。立足不同的视角,让视野更宽,聚焦更深,使得英雄的群像与个体的形象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同样,《开国大典》中,阅兵场面让我们感受到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而走到方阵里,让我们从细节处感受各个方阵的精彩。“点面结合”,既让我们看到完整的场面,又让我们看到鲜活的个体。视角不同,所见不同,感受不同。

三、“点”和“面”的描写,作者所呈现的场景是有选择的

本单元在场面描写中,“面”是有选择的,有概要式和分幕式。如《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句“面”的描写概括全文,属于概要式的。而《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中的场面描写是分幕式的,“面”的描写和“点”的描写相互交融,场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播放。

“点”也是有选择的: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点”重在细致刻画每一位战士,让五位战士的形象清晰伟岸;而观全文,这个“点”又是在重点描写“马宝玉”这个典型人物。这个“点”是班长,具有代表性。《开国大典》中,文章重点描写“毛主席”,对毛主席语言、动作等的刻画,烘托出伟大人物的形象;在阅兵式中,细写“各个方阵”,让每个方阵的特点跃然纸上,场景中的细节放大、具象。

四、“点”和“面”的描写,作者所呈现的方式是多样的

六上第二单元的这几篇课文,都有场面描写,都用到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这一单元旨在教导学生“了解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写作时,既有“点面分述”,又有“点面交替”;既有“点详面略”,又有“点略面详”,也有两者兼具。

如《七律·长征》这首诗歌是“点面分述”,而另外三篇是“点面交替”。“点”和“面”上的详略让点面结合的表现力更加凸显。《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描写,“痛击来敌”“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这几个场面描写都是先面后点,“舍身跳崖”这个场面是“面—点—面”的结构。在《开国典礼》这一课,“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典礼”和“阅兵”这两个场面描写中。“典礼”这个场面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采用了“点面交替”的写法。“点”集中在毛主席身上,四次写到毛主席,分别是毛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和宣读政府公告;“面”呢,集中在群众的表现上,围绕“点”一一对应地描写了群众的目光、欢呼声、掌声等。毛主席具有历史意义的言行与群众的表现相互结合着写,组成了“见面”“宣告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等四个场面。写法上点面相互交替着写,效果上点面相互映衬,突出了大典的庄严热烈,毛主席的伟大形象和人民群众对新中国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比热爱之情。“阅兵”这一场面写得相对集中,先是一句话整体上交代阅兵式的情况,然后抓住各个方阵的特点给予特写镜头,让我们从细节处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强大,再详细写阅兵过程中群众热烈的表现。结构上先面后点再面,效果上以面衬点,以群众表现侧面衬托阅兵式的震撼,突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强大,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热爱之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为主题,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人文主题,为我们整理出语文要素。六上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有宏大的场面,不同的课文,作用却是不同的。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充分了解到课文是如何利用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我们知悉文中场景的点和面各是什么,体会到点面结合的好处,既能整体感受,又能突出典型;学习到点面结合的方法,可以点面分述,也可以点面交替……

在单元学习中,我们要学习课文的写法,从课文的学习中进行迁移,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一单元要求我们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记一次活动,那么我们描绘的活动,应该既有“面”,让人能感受整体气氛;又有“点”,让读者了解具体情况,通过“点”和“面”的精心选择和不同呈现方式,还原活动场面,使讀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不过是个例子”。作为语文老师,在新教材面前,我们一定要好好研读教材,用好教材,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同时,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 沈华平《浅谈场面描写知识的开发》,《小学教学参考》2018年第34期。

[2] 曹晓慧《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中华少年》2018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部编版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之研究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