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教学阶段,语文习作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现今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果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小学生一味迎合阅卷老师,抛弃了对生活真实感受的表达,使小学生的作文出现假大空的无效内容,降低了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该以“生活教育”为思想指导,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生活教育”思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究
一、 前言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生活教育”写作模式应运而生。教师遵循“生活教育”教学思想,不仅能改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也满足新时代教学背景下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将生活教育渗透于写作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下面我们就针对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展开简单探讨。
二、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教学弊端问题,经过对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和研讨,我们总结了其中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教师的教学思维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上仍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和创作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也是习作教学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很难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无法带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导致学生的想象空间得不到有效的拓展,降低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第二,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输出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教育,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严重缺乏生活体验,致使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写作素材不足、詞不达意、无话可说等不良现象,让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死板、缺乏生命力,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作文质量和语文习作教学效率。第三,教师占据着语文写作教学的主导地位,缺乏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和互动沟通行为,而且还对学生采取陈旧的评价方式,使很多学生畏惧教师的权威,不敢大胆发表内心的创作观点,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局限于狭窄的思维空间,甚至对语文写作课堂产生抵触情绪,丧失作文创作的热情,出现了厌学和弃学的现象,降低了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 “生活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教学意义
根据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师明确“生活教育”教学思想,以“生活教育”为习作教学导向,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诸多语文习作教学弊端,也是增加学生生活体验、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生活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教师将语文写作教学与生活教育相结合,能够借用生活元素触动学生的联动思维,拉近学生和写作的距离,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不再对作文题目感到一筹莫展,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调动学生浓厚的写作热情。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融合生活教育,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的学习能力,赋予学生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更加积极主动地体悟生活之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能鼓励学生积极生活、热爱生活,除了体现生活教育在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也具有深刻的德育教学意义。再次,生活教育还可以培育学生优质的情感情操,丰富学生的内在涵养,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更加细腻、更有层次感,进而在作文写作中融入更多的真情实感,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最后,教师将生活教育与写作教学完美融合,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内容不脱离生活实际,把握正确的写作方向,打造合理的作文结构,引导学生以实际生活为创造基础,结合适当的想象思维拓展,使学生的作文思路更加周密更具有逻辑性,为学生的作文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生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较弱,还不具备基本的创作能力,教师在进行语文习作教学时,可以利用生活元素对学生进行创作导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为顺利开展写作训练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教师在选择生活元素时需要尤为注意两点:第一,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元素的适宜性,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在小学生理解范围之内的生活元素,既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浅显,如果太深奥就超出了小学生的思考范围,不但无法起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还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理解压力,使学生茫然无措,导致写作热情的降低;如果生活元素过于浅显,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意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自然就起不到辅助写作教学的作用。第二,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元素的趣味性,多数小学生对写作课程的学习态度都是兴趣使然的,因此教师在利用生活元素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富有趣味的生活元素,为学生创造生趣盎然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训练中,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显著增强。
(二)结合生活情境,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
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上,很多学生面对陌生的作文题目常常感到脑海空空、毫无头绪,提起笔却无话可说、无字可写,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写作教学结合生活情境创设,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明确作文主体,迅速进入写作状态。
教师可以在进行备课工作时,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中搜集和作文题目相关的生活场景,然后在语文习作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迸发出更多的写作灵感,确立作文结构和中心思想,进而顺利流畅地进行作文写作活动。
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一定要结合习作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和写作题目相匹配的生活场景。教师应该侧重于发挥教学情境的启发作用,既不能与作文主题相去甚远,也不能过于直白,远离作文主题的生活情境是无效的,过于直白的生活情境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照本宣科和流水账等不良写作现象,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深入研讨、反复琢磨,创设科学合理的生活情境,体现“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际效用。
(三)融合生活事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教学目标,除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之外,还主张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德育教学。为了写而写或者为了应付考试而写,都是不科学的教学模式,也是和新课标教改思想相悖的教学理念,既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因此,教师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应该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在习作课堂融合生活事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使学生善于在作文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赋予作品缤纷的情感色彩,使学生的作文主旨更加突出,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
教师可以和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事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领悟优秀的道德品质,充实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优异的生活体悟能力,使学生更乐于表达内在情绪感受,让学生的作文更富有生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文化品格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了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鼓励深入生活,增加学生的创作素材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是源自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扩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积累,增加学生的创作素材储备,让生活做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充沛的创作资源中恣意畅游,汲取丰富的创意滋养,进一步提升“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指导效用。
(五)布置日记作业,引导学生记录生活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仅靠倡导学生观察生活,其教学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布置日记作业,将生活教育与习作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记錄生活事件,在日记中将生活感受化为文字进行表达,既可以自由的发表内心看法,也可以对日记倾诉自己成长的烦恼。教师布置日记作业的写作训练形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张扬个性的写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宣泄情感的出口,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让学生通过写日记得到文字表达能力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实现了教师理想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个人隐私、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些优秀的日记作品,作为范文在班级中展示和传阅,以期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带动全班同学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以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为荣,让学生把写日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自主创作能力。
(六)开展探讨活动,交流生活和写作的经验
教师在将生活教育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相结合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定期开展探讨活动,为学生创造交流生活体验和写作经验的机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关于生活和写作的个人观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在交流探讨活动中,获取更丰富的生活体验,扩充学生的创作素材,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素材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教学效用。
五、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生活教育”思想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实现学生的双向互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生活,提升学生生活体悟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实现了“生活教育”思想的教学指导目的,推进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达成了教师理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贾晓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03.
[2]黄惠荣.叶圣陶生活思想指导下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9(16):7-8.
[3]吕晓燕.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8(27):62-63.
作者简介:令彩霞,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襄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