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经典儿童电影价值分析与借鉴

2020-06-08 10:35辛均庚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伊朗儿童

陈 丽,辛均庚

(1.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重庆合川 401520;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儿童电影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启蒙作用。优秀的儿童电影能不断开启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哲学旅程;启发儿童对世界进行思考,拓展儿童思维,激发儿童情感,使他们在观看欣赏电影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1]。现在各国优质的儿童电影可以说数不胜数,而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却举步维艰。中国儿童电影要取得更大发展,需借鉴他国优秀儿童电影的成功之处,积极创作适合中国儿童的优秀电影。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因有很好的经济文化基础,能创作出很多有影响力的儿童电影。而伊朗是一个经济落后、综合国力相对薄弱的国家,却在条件艰难情况下创作出世界认同的优秀儿童电影,必然有其独特之处。

一、伊朗经典儿童电影概况

伊朗是一个神权共和国体制的宗教国家,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由于受到伊斯兰教教规和伊朗人民传统守旧观念的影响,伊朗电影创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整体发展不太好,但其儿童题材电影作品却在国际电影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取得很大成功。

二十世纪末,伊朗儿童电影步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在各种电影节上获得奖项的就有两百余部,其中一部分优秀影片在不同的电影节上屡屡收获大奖。如表1。在伊朗因拍摄优秀儿童电影而被世界所熟知的导演有马吉德·马吉迪、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贾法尔·帕纳希等著名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导演的代表作《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为伊朗儿童电影打开了迈向世界的大门;马吉德·马吉迪导演的多个作品也在国际影坛获得嘉奖,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鞋子》《天堂的颜色》《手足情深》等。伊朗儿童电影能参考儿童的现实生活,体现为从儿童自身角度出发、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纪实手法、充满了人文关怀等特点,使得伊朗儿童电影得以迅速发展,得到国际影坛的认可。

二、伊朗经典儿童电影价值分析

(一)先进的教育观念

1.从内容思想来看

伊朗儿童电影能得以在世界绽放,离不开伊朗儿童电影对儿童观的展现。伊朗儿童电影以平等的视角表现儿童现实生活,尊重儿童个性,承认儿童独立人格,所展现的是儿童本位的观念[3]。影片《小鞋子》中阿里丢失了妹妹的鞋子,因为害怕被骂而与妹妹轮流交换穿鞋,直到影片结束阿里和妹妹也没向父母坦白鞋子丢失的事实,在大人来看这种不诚实的行为是不对的,而导演却没有在影片中对于这种行为给予纠正,而是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纵容这种“幼稚”的行为,在影片快要结束时,阿里参加长跑比赛想获得季军以赢得一双鞋子,但是,却获得了冠军,在成人的观念中第一名是最优秀的,而天真无邪的阿里却因为赢得鞋子的愿望失败而伤心哭泣。这种安排尊重了孩子的心理特点,阿里没赢得鞋子而产生失望和伤心的心理状态是合情合理的。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的阿哈玛德不小心把同学的本子带回了自己家,因为担心同学会写不了作业而被退学,故无数次奔波寻找朋友内玛札迪的家。在大人看来,作业本拿错只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第二天还给同学就可以了,但是在孩子心中,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导演显然也读懂了孩子心中无小事的特点,充分地将归还作业本这件小事拍摄的平淡但出彩。阿哈玛德一个人反反复复地奔跑、询问,从白天找到夜晚,在寻找的路上阿哈玛德遇到牛、狗等动物,他并没有勇敢无畏的走过去,而是有些害怕的同时寻求时机迅速离开,这些细节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更显真实。笔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遇到狗也会十分害怕,每次都是要么避开,要么憋着一口气害怕的快速经过,直到离开一小段距离,才敢从容的行走。也正因为伊朗儿童电影所展现的儿童本位观念,让伊朗儿童电影简单的故事内容却有深刻的意义。

表1 20世纪末获国际电影节重要奖项的部分伊朗儿童电影[2]

2.从创作手法来看

伊朗儿童电影对小演员的表演指导体现出尊重儿童天性,以游戏活动来展现儿童真实生活。儿童电影最大的艺术就是要展现儿童的童真,而童真的表现需有游戏的元素来呈现,马基德·马基迪作为伊朗儿童电影的领军人物,所拍摄的儿童电影大多选用非专业演员,就是考虑到儿童电影的本质,不能过于专业化和艺术化。他想将非专业演员的儿童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才能契合儿童的真实世界。在一次专访中马基德·马基迪分享了他指导儿童表演的诀窍,即抓住儿童喜欢游戏的特点,让孩子尽情游戏。首先,融入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点,消除陌生感;其次,让儿童与拍摄器材、拍摄团队做游戏,习惯摄像机的存在,尽情展现自我;再次,将整个拍摄工作当做一场游戏来进行管理[4]。正是马基德·马基迪导演对儿童生活的深入观察,才能挖掘出众多反映儿童现实生活的素材,他充分认识到儿童游戏性的心理特点,以游戏的方式与儿童相处,将拍摄工作作为游戏,让儿童在其中能表现最真实的自我。

3.从观众群体来看

伊朗儿童电影并不是只能吸引和打动儿童,对于成人同样有吸引力。同一部儿童电影,成人和儿童所看到的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儿童观看电影,体会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被精彩的情节和清新简约的画面吸引,被故事的正能量所打动;成人则通过观看儿童电影,了解和认识儿童内心的真实世界和想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如,观看《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认识到大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对孩子来说却是最重要的事情,从影片中阿哈玛德多次询问大人被无情拒绝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很多时候当孩子真心想要与我们交流时,成人何尝没有因为聊天、玩手机等原因忽视孩子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便不愿与我们交流了。

(二)浓厚的文化思想

1.作品内容本土化

一部合格的电影应该对美学特征和文化价值有所展现,作为儿童电影,其内容应格外关注电影所传递的社会文化。儿童通过观看电影,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色,不断打破儿童已有的认知经验,丰富儿童的社会文化经验,增强其文化底蕴,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伊朗儿童电影中展现了伊朗的社会状况,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木门的淘汰和铁门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正面临乡村文明垂老不堪、工业文明逐渐崛起的伊朗。影片中很多孩子上学的路程遥远导致迟到,放学回家后小朋友帮大人干活的场景也不少。影片中还展现出伊斯兰教的文化,在伊朗儿童电影中可以看到女子的着装几乎是全身包裹住的,伊朗对男女关系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设立了专门的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可以看到《小鞋子》中阿里和妹妹并不是在一同所学校上学;《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影片开头便是在教室内的场景,教室里也全都是男孩;《小鞋子》中阿里的家庭买一双鞋都很困难,但无论生活多苦,依然用行动遵从内心的信仰,这一点从父亲回答莎拉说:“那些糖是清真寺的,不是我们的”便可以看出。鱼在伊朗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代表生活和生命力,《小鞋子》结尾的一个镜头是阿里把脚丫子放进水池里,金鱼亲吻阿里的脚丫。在伊朗的新年仪式中都要摆七仙桌,其中有一个就是金鱼,导演通过金鱼寄托美好的愿望,寓意苦难生活中依然向往美好。可以看出,伊朗儿童电影对伊朗本土文化的宣扬是比较到位的。

2.影片思想多元化

伊朗儿童电影的又一价值体现在影片思想的多元,以贫穷苦难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亲情、友情等主题展开,反映人性的真、善、美。《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展现了阿哈玛德善良、勇敢的品格,将儿童间纯洁的友谊体现的真实而可贵。《天堂的颜色》展现的是盲童穆罕默德与奶奶和姊妹间的血缘亲情,盲童对世界善良、乐观的态度令人感动。《小鞋子》展现了阿里与妹妹之间的感情以及阿里争取一双鞋子的过程,真实地反映了在这种生活状况下孩子的真实内心,将孩子的善良、亲情的真挚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引起观众共鸣与深思。儿童感知影片思想,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情绪情感,有利于强化儿童合作、分享、帮助等行为,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故事主人公坚强勇敢、坚持不懈的品质有利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三)精妙的艺术手法

1.叙事结构方面

伊朗儿童电影多采用因果式线性结构,因果式线性结构有两个要义:一是指叙事结构模式主要以因果关系推动情节的发展;二是指其叙事线索以单一的线性时间展开[5]88-90。单线性的因果叙事以单一的线索展开,便于儿童理解,又有完整的结构,清楚地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尾,对儿童口头叙事和书面叙事的完整性、逻辑性、层次性的提高均有一定价值。同时,伊朗儿童电影偏好重复叙事的方式,在重复中自然推动情节发展,由此可启发儿童如何用简单的方式去表达深刻含义。

如,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以阿哈玛德错拿同学的作业本而寻找朋友归还作业本的因果线索展开,重复叙事的方式在电影中也十分明显,询问—赶路—询问—赶路,不断重复的同时推动剧情发展。《小鞋子》也有重复叙事的特点,以丢了鞋子而找鞋子的因果关系为故事线索展开情节,找到希望到希望破灭,重拾希望到再次希望破灭这样一种重复的方式,将故事讲得简单却生动,同时,贴近儿童现实生活,体现出温暖的人文关怀,处理方式既简单又高明。

2.结尾处理方面

漂亮的结尾处理是伊朗儿童电影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伊朗儿童电影结尾多样化,有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部分影片封闭式结尾的处理,让人感觉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为儿童展现了现实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方式。开放式结尾给观看电影的儿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对故事进行分析,进而对结尾进行判断,有利于儿童发散性思维培养,树立问题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儿童自主性发展。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结尾的处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一般会假设两种情况:一种是阿哈玛德最终没有找到朋友的家,这是最真实的情况,也是最正常的逻辑;一种是阿哈玛德幸运的找到了朋友的家归还了作业本,这样的结尾符合观众的期待,但导演对结尾处理的方式更加巧妙,阿哈玛德虽然没有找到朋友的家,但是却帮助朋友写好了作业,让朋友免受老师的责罚,情理之中又升华了主题。

影片《小鞋子》的结尾是开放式的,伤心的阿里坐在水池边发呆,父亲推着自行车回家,单车后座上隐约有一双粉色的鞋,影片结束,阿里和妹妹有没有得到鞋子是未知的。还有,《手足情深》中的兄妹俩最后是否找到了对方,结尾处也并未给出答案。《天堂的颜色》采用的也是开放式结尾,影片最后的镜头是父亲抱起儿子,孩子的手指轻微颤动,影片结束,这样的结尾处理方式有着多重意义,首先留给观众更多思考空间,盲童究竟是生是死?如果是生,为何有金色的光照射过来,因为当祖母去世时祖母脸上逐渐变亮,金色的光代表天国的光,是来自天国的救赎;如果是死,为何手指还有轻微颤动?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另外,结尾也再一次升华了主题,盲童在影片中代表着爱与需要,影片最后父亲的后悔代表着盲童的使命已经完成,违背了爱的父亲最后摒弃邪念,再次体会到爱的重要性,因此,盲童的生死某种意义上也并不是十分重要,因为主题彰显,使命已达[6]。

3.视听语言方面

电影的视听语言都有其独特用意,无论是镜头运用、场景调度,还是画面构图、色彩及声音的运用,都包含着创作者的用意,或推动剧情,或树立人物性格,或表达主题。儿童电影中视听语言的感受与理解有利于促进儿童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与基本能力的发展。

如,伊朗儿童电影纪实性的长镜头运用,让观众感受到清新质朴的简洁美。生活中能看到的美大多是光鲜亮丽、显而易见的,而伊朗儿童电影简单的长镜头和简约的构图方式让儿童感受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掉的美,启发儿童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处处是美好。例如,《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影片中被社会发展所淘汰的雕刻木门在夜色下却格外温暖美丽,反复出现的之字形道路使得简单的画面多了层次感。阿哈玛德在贫瘠的山坡上奋力奔跑的场景用长镜头结合大远景镜头,使得阿哈玛德的身躯更为娇小,由此观众将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与人的渺小,体会到阿哈玛德找不到朋友时的无助心理状态以及坚毅和执着的精神。

色彩运用方面,影片《天堂的颜色》则十分成功,不仅体现在画面的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色彩表现深层次的寓意。如,运用色彩,描写不同人物内心。用明亮和灰暗的色调暗喻人物不同的内心环境,穆罕默德的内心丰富而明亮,因而影片中都是用温暖明亮的色调表现穆罕默德,对于内心自私而阴暗的父亲,则是多用黑、白、灰等暗色调来表现[7]。运用色彩,点明主题,主人公是个盲童,而影片却展现了多彩的世界,导演运用色彩告诉观众,盲童眼睛看不见颜色,但心里感受到世界是多彩的。如,盲童穿的三套衣服颜色分别为红色、黄色和蓝色,红、黄、蓝是三元色,其他的颜色都是从这三种颜色变化而来,用这三种颜色代表天堂的颜色。这种通过色彩来刻画人物内心、表达主题的方式,有利于儿童通过艺术作品发展对无限丰富的感性世界和它丰富意蕴的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8]。如进一步理解色彩的含义,学会通过冷暖色调表达不同的寓意,用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生机与活力,蓝色代表冷静,灰色代表冷漠,黑色代表黑暗等。

总体而言,伊朗儿童电影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有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的个性与天性;立足于本土特色文化,传达出伊朗人民对于生命的热爱,从中寻找和发现人性之美[9];用简洁的试听语言,去表达和反映影片背后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呈现出哲理性;受众全龄化也是伊朗儿童电影成功的一大原因,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和反映成人的教育观,反映伊朗的现实生活,不仅使儿童有所得,更让成人有所思,其价值是多元的。

三、伊朗儿童电影对中国儿童电影的启示

(一)中国儿童电影现状

在世界儿童电影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中国儿童电影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却令人有些担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儿童电影迎来了辉煌的时期,此后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却有些停滞不前。中国儿童电影目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作品所表达的儿童观滞后,多以成人的角度讲述儿童故事,说教性过强,传递输入型的教育理念,未能以儿童为本位、以游戏为方式寓教于乐促进儿童发展;其次,艺术性与教育性关系把握不当。过多追求教育价值而忽略艺术价值,违反了艺术教育注重的是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的艺术规律,忽视了艺术教育的审美娱乐功能[10];再次,量虽多而质堪忧,作品主题及内容过于简单,不利于儿童发展。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系列的大电影,被批内容弱智、镜头暴力,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还有因真人秀火了后而拍摄的电影,如,《爸爸去哪儿》都更多停留在表面意义,只发挥了娱乐功能,无深层次价值。另外,中国儿童电影未形成自己的特色,更多的是照抄照搬他国儿童电影创作模式,缺乏对自身优势的思考及自身特色文化的挖掘。

(二)伊朗经典儿童电影启示

借鉴伊朗儿童电影的成功,中国儿童电影应立足于自身特色,寻求适合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模式。

1.教育价值导向方面

(1)儿童本位的价值观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儿童与成人平等,尊崇对儿童实行自然主义教育,并且人本主义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自身的潜力,我们应该关注儿童的需要,以儿童为中心顺势引导,从而使儿童能顺利实现自我的需要。中国的儿童电影几乎都是以教育为导向,呈现的几乎都是成人本位的儿童观。中国儿童电影的情节并未反映儿童的现实生活,而是成人观念下的儿童生活,电影中的主人公形象通常都是勇敢、聪慧、善良懂事的完美小孩、小大人与小英雄。

现今全国各地的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学校教育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电影作为影响儿童的重要媒介,应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学会站在儿童的角度,深入观察儿童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将每一个儿童看成独立而完整的个体,细心感受儿童的内心,变成人本位为儿童本位,创作真正适合儿童的儿童电影。另外,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中国儿童电影创作者要充分认识这一特点,与儿童平等友好的相处,让儿童在游戏氛围中完成拍摄任务。同时,游戏性还应该体现在电影的内容中,增加电影的趣味性,也更加符合儿童的观影取向,让儿童在愉悦的观影氛围中学习。

(2)教育价值的全龄化

新时期以来,国产儿童电影大都以儿童为观众定位,鲜有适合全年龄的儿童电影[11]。中国儿童电影未来也应注意儿童电影首先要注重对儿童的教育价值;其次,还应关注对父母的教育价值,通过观看儿童电影重新认识儿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且从实际观看效果来看也应考虑成人的因素,儿童在影院观看电影时通常都是父母陪伴,如果电影只适合儿童观看,那么成人的观影参与感也是相对弱的,不利于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因此,中国未来的儿童电影创作,可考虑教育价值全龄化的因素。

2.社会文化传递方面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一共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个维度,第一个维度就是人文底蕴素养[12]。艺术影像除了既有的主题表达以外,还应该承担起对本国本土文化的宣扬,尤其是儿童电影,应让儿童通过电影感受世界文化,尤其是中国特色文化,奠定儿童文化基础。

儿童电影应适当反映国情,使儿童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具有国家及集体意识,建立国家认同。这方面可借鉴伊朗儿童电影,以儿童的视角,从儿童生活小事侧面去反映,绝不能生拉硬拽地输入与展现。儿童电影主题展现应围绕儿童生活,以“爱”为中心,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通过友情、亲情的主题,展现儿童与儿童,儿童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培养儿童诚实友善,明辨是非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儿童自信自爱、勇敢乐观、善良而坚韧的健全人格。

3.艺术手法表达方面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及方法的积累,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借鉴伊朗儿童电影的艺术表达方式,中国儿童电影可做以下尝试。

(1)挖掘中国特色艺术

在美育价值功能的实现上,中国儿童电影可深入挖掘中国的特色艺术,促进儿童美育的发展。如,发展高质量的美术片,水墨画是中国美术的特色,在电影中融入水墨画元素可展现中国水墨画虚实相间的意境以及恬淡幽静的画面,导演也可借助水墨画的语言来表达影片背后所传递的思想感情。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也别具特色,造型对称、线条塑造、空间层次布局等都颇有讲究。还有各地区各民族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都是值得去挖掘与发扬的。

(2)丰富故事结尾方式

中国儿童电影的结尾总是喜欢以大团圆结尾,单一性的处理方式显得有些呆板,太多的大团圆结局使其脱离了现实,使得艺术失去了灵魂。因此,在结尾的处理上应该更加多元,可多采取开放式结局,这样的做法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内心所需,而且比给人物命运直接给出明确的定论和方向更能够引人深思,因为发人深省,影片才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淡忘。由此不仅影片艺术性得到升华,也有利于儿童想象创造力的发展。

相信中国儿童电影只要扬长避短,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理念和经典做法,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定能重新创造出优秀的儿童电影,为儿童影视教育作出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伊朗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过于逼真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严防死守
魔 笛
掉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