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岗证赛”融合式学前教育学课程实施的创新

2020-06-08 10:35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考试知识点技能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把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要求“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教育政策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为了贯彻职业教育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教学改革,尝试融证入课、融赛入课、课岗对接,试图通过课程内容的融合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关注的是真实、丰富、多元的教育生活。设置此课程的目的是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学前教育理论,通过学习和训练具备基本的设计、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运用新观念、新方法分析解决幼儿园教育问题的能力。将岗证赛内容融入学前教育学课程中,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达到一课多用的目的。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过度追求“理论”品性的过程中,学前教育学渐渐遗忘了幼儿教育所发生的那个生活世界[1]。使高职学校的课堂教学重理论传授,轻实践训练和技能培养。出现了课岗脱节、课赛脱节、课证脱节的现象。因此,必须在“课岗证赛”融合理念下设计与实施学前教育学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就业、考证和竞赛的需求。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实施的现状

(一)课岗分离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儿童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内容有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师与幼儿和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和小学的合作与衔接等。从内容上看,学前教育学本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但是,由于人们过于关注该学科的理论品性,强调学科的逻辑性、系统性、抽象性和绝对性,忽视了实践品性,从而使学前教育学远离了真实的幼儿园教育生活,失去了鲜活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脱离实践的被架空的理论,主要表现为很多实习生认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幼儿园教育实践无关。幼儿教师的本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组织的活动多了,自然就学会了。而实践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没有教。”追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脱离幼儿教育“现场情境”下教授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即课岗分离。“现场情境”表现为文化地域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展现出不同的学前教育学“实践”类型[2]。由此可以看出,学前教育学的知识并不完全是一般化、普遍性、抽象性的知识,不具有程序性,而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只有在具体的教育现场才能实现理论的具体化和实践化的目的。例如,面对一个有入园焦虑的幼儿,教师如何在短时间内帮助其形成新的依恋,克服分离焦虑。这种教育技能不是在课岗分离状态下训练而成的。课岗分离的教学结果是完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不能在实践中胜任幼儿教师的岗位。

(二)课证分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出台,明确了我国“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的目标。制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关键。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第八条明确规定:“试点省份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目的是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中的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试讲或展示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资格证将“学生能够捕捉生活中的课程生长点,具备创设环境、观察评估、与幼儿对话等视为能力的重点。”[3]而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只关注教材的知识体系,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中知识点的讲授任务即可,忽视了知识的运用价值,也没有有意识地关注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与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为教学而教学的孤岛,出现了课证分离的现象。课证分离的教学结果是学生在修得相应专业课程学分后不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为了满足学生的考证需求,临考前期,相关课程的教师要按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考试标准》)挑选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重新开展教学工作。这样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增加了师生的负担。

(三)课赛分离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在新形势、新制度下为了促进自身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水平而设计的基于专业基础、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比赛。2017年开始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竞赛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竞赛内容

从图1可以看出,大赛除了考察学生基本的弹、唱、说、讲、跳和画教育技能外,还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即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学过相应课程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不参加集中式的专门训练,他们很难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究其原因,课赛分离是关键因素。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只把应掌握的知识点教给学生,期末考试时考的也都是零碎的知识点,而技能大赛考察的是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教授的是一个个独立的点,而技能大赛考察的是一条条知识线,甚至是一个个知识面。但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点串成线或连成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知识生活的土壤——教育活动。学生仿佛在真空中学习知识,学到的都是教师凭借教育理论和已有经验所设计的现成的方案,即脱离教学实践的方案,一旦面对与所学知识不完全相符的真实的教育活动时,学生不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现场生成适宜的活动方案的能力,导致理论不能精准落地,学生在活动面前束手无策,由此得出错误结论——课堂上学的知识都是无用的。课赛分离的教学结果是完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的学生不能在模拟实践中展现自己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课岗证赛”内容融入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必要性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指出幼儿教师应掌握幼儿保育和教育方面的知识,包括“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学科特点与基本知识;掌握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等知识,具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能力。《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实施保教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对考试内容的规定

从2013年开始,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开始由省考变为国考,以《考试标准》为依据,规定了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其中,笔试包括“综合素质”与“保教知识与能力”两大模块。面试包括职业认知、心理素质等八项测试内容。笔试和面试涉及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涉及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内容

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的制定意味着师范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发放教师资格证书的制度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只有通过努力的备考才能获取资格证书。

(三)职业教育相关文件对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引领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大赛,是教育部发起并牵头,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有关行业、人民团体、学术团体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具有公益性、全国性的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技能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指出“充分发挥全国大赛的品牌优势和宏观指导作用”。2017年5月8日李克强对第十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技能大赛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坚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为了落实文件精神,我国从2017年开始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目的是激发高职院校和相关部门对《专业标准》的研究,检验师资培养质量,为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提供平台。

实践中的幼儿教师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重托,承担着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重任。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保教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基本的环境创设、设计与组织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和灵活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高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单位,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培养集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于一身的准幼儿教师的重担。除此之外,学校还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技能大赛,以检验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和技能大赛赛项内容都是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内容而编制的,只是考核方式不同。为了避免重复性教学,教师可以将“证赛”内容融入学前教育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以案例教学或项目活动的方式,针对“岗证赛”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培养,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的任务,实现一课多用的目的。

三、“课岗证赛”融合式学前教育学课程的特点

(一)“课岗证赛”融合的内涵

“课岗证赛”融合是指专业设置的课程融合职业岗位的需求、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和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要求对接,目的是构建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习得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体系内容,实现高等性、专业性和职业性、技能性的和谐统一。

“课岗证赛”融合包括“课岗融合”“课证融合”和“课赛融合”三方面内容。“课岗融合”是指根据学前教育就业岗位的需求,构建服务于融岗位工作要求、行业要求及学生职业发展于一体的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课证融合”是指将人才培养规格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内容对接资格证书考试标准,按照职业资格考试标准确定理论与实训内容,使学生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能够顺利完成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任务;“课赛融合”是指将教育技能大赛各种赛项的竞赛内容按照学科进行划分后,分门别类地嵌入对应课程,以竞赛内容为项目驱动,以此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岗证赛”融合式学前教育学课程的特点

1.整合性

“课岗证赛”融合式课程是教师依据《专业标准》《考试标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规程》《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来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并将其整合到特定的模块中。整合后的模块包含了幼儿教师应具有的职业知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能力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介绍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点串成知识线,接着教师通过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将知识线串成知识面,学生借助受教经历、角色模型、教育观、儿童观、情感表象和教育技能再形成一个知识体,最后,学生利用知识体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2.实用性

设计融合式课程的前提是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体现该课程的实用性。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可能就业的目标行业进行调研和对市场需求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此确定某一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其次,教师要把《专业标准》中的专业能力按照课程体系的框架进行分解;最后,教师要将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和技能大赛赛项内容以模块的形式进行组建,以鲜活的教育活动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分析案例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发展专业能力,学习应教、应试和应赛的技巧。

3.实训性

“课岗证赛”融合的目的是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职业能力,既具有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又具有竞赛获奖证书的多证书人才,从而实现培养集专业知识、专业情感和专业能力于一身的专业人才的目标。为了达成此目标,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理论教学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通过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生成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以案例的形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后,教师要及时将课堂转交给学生,由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以小组讨论或自主研学的形式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操作和展示的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见习和实习经验生成活动案例并尝试解决,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课岗证赛”融合式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实施

教师可以利用“三阶段八环节”的方式来实施“课岗证赛”融合式学前教育学课程,如图3所示。

(一)第一阶段——社会调查

第一环节,了解岗位需求

图3 “课岗证赛”融合式学前教育学课程实施流程图

在课程实施之前,课程组的教师可以以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幼儿园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目前幼儿园在教师专业建设方面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要求,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第二环节,汇总调查结果

经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之后,课程组的教师要对资料进行汇总。汇总可以依据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维度一,汇总幼儿园教师的需求量;维度二,汇总幼儿园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维度三,汇总幼儿园园本课程对教师特殊素质的要求。

(二)第二阶段——专业研讨

第三环节,分析工作任务

结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分析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工作任务。

将工作任务按照应知和应会的维度进行划分。应知内容是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具有的专业情感;应会内容是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情感是专业能力的支撑(见表1)。

第四环节,制定学前教育学课程目标

结合幼儿教师岗位需求、《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维度制定课程目标。认知目标: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育理论与保育、教育知识;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问题,具有高阶思维、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树立科学儿童观、教师观,形成爱岗敬业的职业信念。

表1 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工作任务

第五环节,选择并融合课程内容

首先,分析《考试标准》“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竞赛规程》,将与学前教育学课程相关的考试或竞赛内容挑选出来;其次,将挑选的内容对照学前教育学课程单元进行划分;再次,将划分的内容以知识点或案例的形式融入到相应的教学单元。

(三)第三阶段——制定实施计划

第六环节,制定学期计划

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教育技能竞赛中相关赛项内容与相应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将考试与竞赛所需要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再次,分析“保教知识与能力”试卷结构与历年真题和《竞赛规程》,了解各知识点的考察方式,分析各种题型与知识、能力的对应关系。如单选题、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程中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客观性较强;而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观性较强。最后,根据教学时数和课程内容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学期计划。

第七环节,制定课时计划

首先,教师依据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考试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竞赛规程》《专业标准》,结合幼儿园调研的结果,确定本次教学活动目标。其次,明确划分本次课程中应知和应会的内容,目的是在不增加授课时数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时间,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下实训等方式合理地满足高职教育的学历要求、岗位需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和技能竞赛要求。再次,教师以模块的形式划分教学内容。第一模块,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第二模块,幼儿园保育和教育活动常用的知识点;第三模块,与本次课程内容有关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技能大赛考点;第四模块,涉及相关知识点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和真题案例。最后,根据教学目标、模块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

第八环节,实施课时计划

本环节,可以采用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讲解应知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对于学生已知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复习巩固的方法带过,对于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精讲、细讲,以达到理解、记忆和掌握的目的。

第二步,讲练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技能竞赛相关的知识点

在这一步,教师的任务是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等精讲相关知识点。学生的任务是模拟演练。演练的题型有两种,一种是真题;另一种是仿编真题。演练的方式是小组合作。演练的目的是理解出题人的考察意图、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最终掌握答题技巧。

第三步,讲练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相关的知识点

首先,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的形式向学生呈现相关知识点的应用方式。其次,学生利用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分析。再次,师生共同评价,进一步深化知识。由于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教师和园长的个人知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经验以及性格都会影响幼儿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渗透到具体的实施细节中。课程的实施是具有创造性的,也会具有极大的个性差异[4]。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教师观和儿童观,掌握正确的活动组织方法,教师可以借助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既看到了别人的优点与不足,也发现了自己应努力的方向,从而能够在上岗后依据《纲要》和《指南》灵活而科学地开展教育活动。

第四步,借助案例,综合训练

首先,教师呈现包含本节课相关知识点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其次,学生以组为单位领取任务,研讨、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利用理论知识对幼儿及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再次,小组展示研讨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第五步,结合活动,小组反思

在师生评价之后,展示活动的小组成员进行反思,针对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寻找改进措施,重新设计活动。幼儿园教师的反思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唤醒的过程。其本质是幼儿园教师对专业发展责任的理解以及专业行动意识的觉醒[5]。同样,反思也可以使学生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专业能力。

通过“三阶段八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既掌握了学前教育学课程基本的理论知识,重点理解了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关的知识点,还学会了应用相关知识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了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技能,发展了合作与反思的能力,培养了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情感,初步具备了比赛的知识与能力,具有了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专业素质。真正实现了“一堂课多目标”的目的。

五、实施“课岗证赛”融合式学前教育学课程应注意的事项

实施“课岗证赛”融合式学前教育学课程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产教”融合与“课岗”融合的关系

首先,“产教”融合是“课岗”融合的前提。“产教”融合是现代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十条指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以达到“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目的。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区分普通高等教育的关键,它改变了过去校企分家、各自为营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既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能为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指明方向、确定规格。其次,“产教”融合是“课岗”融合的保障。只有“产教”融合,“融园入校”,学校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岗位需求,按照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幼儿园和学校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发实训课程和教学资源,才能保障“课岗”的有效融合。再次,“产教融合”是理念,“课岗”融合是措施。“课岗”融合是“产教”融合的必经之路。“课岗”融合可以促进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统一,使教师能够按照岗位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开发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推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最终实现“产教”融合的目的。

(二)处理好课与证的关系

课是获取证的保障,证是对课质量的评价。处理好课与证的关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内容上,融证入课。以《考试标准》》所要求的应知和应会的内容为主线,重构课程计划,在学习应知内容的同时,实训应会内容。二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真题和模拟真题,营造实训情境,通过讲、学、练的方式,掌握与证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三方面,创造条件保障学生课后的实习和实训。首先,学校和幼儿园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其次,由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和实训,使学生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情感和技能。四方面,杜绝以证代课。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独立完善的理论体系。学历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保障其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从而达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考察的是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情感和技能,其内容以模块的形式呈现各课程的最基本知识点,不是完整的理论体系。课是本,证是末,避免本末倒置。

(三)处理好课与赛的关系

赛是对课的教学质量的检验与评估。处理课与赛的关系要做到,一方面,融赛入课,赛教融合。教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竞赛题库》中与学前教育学有关的试题融入课堂教学中,模拟比赛场景,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作答竞赛试题;二方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竞赛不是目的,竞赛是手段,是发现教学问题,促进教学改革的手段。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利用真题在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检验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外;也可以在课后通过组织规模性的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竞胜心,努力学习。竞赛还可以评价学生的专业素质,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考试知识点技能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画唇技能轻松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