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消渴痹病

2020-06-08 02:10尤鲁山田君义朵生兰
吉林中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补阳传导氧化应激

尤鲁山,田君义,朵生兰

(1.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中医院糖尿病科,西宁 810003;2.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超声科,西宁 810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主要有对称性疼痛、感觉异常等典型症状,多见于下肢[1]。研究[2-3]显示DPN的发生主要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有关,不及时进行治疗病变范围将不断扩大,严重者可引起痛性神经病变,合并感染者可形成糖尿病足。中医学并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名,根据该病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入消渴痹病的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与“虚”和“瘀”有关,虚主要为气血亏虚,瘀则主要为血瘀。消渴病初期多表现为阴液亏损、燥热偏盛,日久不愈则可导致阴损气耗而致气阴两虚,气虚则血行无力引起血瘀,阴虚则脉络空虚,滞而为癖使筋脉失养而发病[4]。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提出,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作用[5]。中药离子导入为通过直流电将中药通过皮肤导入人体的一种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中药外治疗法之一。目前补阳还五汤与中药离子导入均被证实可用于治疗消渴痹病。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气虚血瘀型消渴痹症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反应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渴痹病患者9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9~73岁,平均(54.29±6.38)岁;糖尿病病程7~23年,平均(13.08±3.79)年;DPN病程1~4年,平均(2.08±0.37)年。观察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46~75岁,平均(53.92±6.17)岁;糖尿病病程7~22年,平均(13.47±3.88)年;DPN病程1~5年,平均(2.17±0.35)年。2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DPN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6]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诊断且辨证为气虚血瘀证;2)入组前1个月未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治疗;3)血糖控制良好;4)患者神志清醒,智力正常,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并配合相关治疗;5)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对治疗药物过敏者;2)肝肾功能异常者;3)哺乳期妇女;4)因感染、化学物质损害、营养障碍等其他原因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者。

1.3 方法 2组均进行常规饮食控制、运动管理、降糖、降脂、控制血压、改善神经功能及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黄芪120 g,当归尾15 g,桃仁10 g,红花10 g,川芎10 g,赤芍15 g,地龙3 g,足麻明显者加怀牛膝30 g,鸡血藤15 g,肢凉者加桂枝9 g,加水500 mL,煎至300 mL,复煎,合并煎液后分2次兑服,每日1剂,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方药组成:麻黄15 g,芥子15 g,附子20 g,姜炭15 g,桂枝30 g,上述药物由药房代煎后放置人体温度,将药液浸湿2块6 cm×8 cm×6 mm的棉布,采用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生产的CS-DR04型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仪在病变部位进行离子导入治疗,若有溃疡面则应避开溃疡面在其周围使用,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

1.4 评价指标 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反应、血管活性因子及安全性指标。1)临床症状: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用《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7]进行测评,神经症状0~6分,神经反射0~8分,感觉神经功能检查0~5分,总分0~19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2)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知道原则》[8]糖尿病症状分级量表进行测评,总分0~30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3)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MEB-9400C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4)氧化应激反应、血管活性因子: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对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管活性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检测,均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7600-1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检测。5)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中医证候积分下降70%及以上,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 m/s以上;有效,症状积分下降30%及以上,神经传导速度提高2 m/s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改善,证候积分下降不足30%,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6)安全性指标:比较2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并对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2.2 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48) 例

表2 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n=48) 分

表2 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n=48) 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干预前后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比较(±s,n=48) 分

表3 2组干预前后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比较(±s,n=48) 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血管活性因子比较 见表4。

表4 2组血管活性因子比较(n=48)

2.5 2组干预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见表5。

2.6 2组干预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见表6。

表5 2组干预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n=48) m/s

表5 2组干预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n=48) m/s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6 2组干预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n=48)

表6 2组干预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n=48)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7 2组安全性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后各实验室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对照组出现2例(4.17%)不良反应,均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2.08%)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历史悠久,在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上有着丰富的经验[9]。临床上消渴痹症的辨证分型较多,主要有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等证候为主。笔者多年观察以气虚血瘀证为常见,治疗上以补气、活血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可畅旺气血、祛瘀通络,为方中之君药;当归尾以活血著称,同时还有化瘀而不伤血的作用,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可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可痛经活络,共为佐药,上述药物共同使用,以大量的补气药配以小量活血化瘀药,可达到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的作用[10-11]。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可将中药及离子导入2种疗法有效结合,通过电场刺激作用可对患者局部血液循环进行调节,同时还可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局部药量与中药内服共同使用可达到协同作用而使疗效得以提高,各项症状得以控制。进一步对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氧化应激反应及血管活血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更佳,可能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更快,氧化应激水平更低、血管活血因子水平改善更明显有关。本研究显示补阳还五汤对神经元缺氧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可诱导蛋白质合成而促进神经元突起再生,修复突触而达到加速神经传导的作用。中药离子导入利用电场及电磁学的原理将药物离子经毛孔直接进入皮肤组织直达病变部位,对于局部微循环可有迅速的改善作用,使病灶产物及炎症因子迅速被清除,同时中药离子导入还可起到营养神经、提高神经感觉功能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2种疗法共同使用起到协同作用,充分体现中医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优势,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12-13]。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可明显提高气虚血瘀型消渴痹病患者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缓解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内皮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升高一氧化氮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补阳传导氧化应激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植物化学物质通过Nrf2及其相关蛋白防护/修复氧化应激损伤研究进展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