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528500)
髋部骨折为老年人多发疾病,即骨折位于股骨粗隆间与股骨颈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在不断提升。因老年人生理功能在不断减退,体质差,机体代偿能力与器官组织修复能力不断降低,为此骨折后愈合时间长甚至难以愈合。而骨折期间患者需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因骨折部位比较特殊,加之自身体质差,易出现坠积性肺炎、压疮及部分器官衰竭等症状[1],病情严重者会致死,为此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精细化护理中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中心,促使护士服务意识增强,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为具体探讨该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患者66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14.12~2015.12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6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n=33)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3)应用精细化护理。对照组中12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年龄为60~84岁,平均(69.4±8.7)岁;骨折部位:20例为股骨颈,13例为股骨粗隆。观察组中14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为61~87岁,平均(70.7±9.6)岁;骨折部位:22例为股骨颈,11例为股骨粗隆。两组在性别、年龄及骨折部位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4h禁水,12h禁食;术后6h禁水禁食;常规巡视病房,观察患者局部受压状况及末梢血运情况;辅助更换体位,协助翻身拍背;病情好转后行功能锻炼,被动活动患肢。
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具体如下:①饮食指导:患者入院至术后3d护士均需开展饮食指导,合理膳食,多食用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且将禁水禁食时间缩短。手术当天食用流质食物,而后逐渐向半流质及普食过渡,约3d左右。②观察血运:术后4d内因体位受限,血液循环易出现瘀滞现象,进而导致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为此护士需强化病房巡视,对末梢血运予以细致观察,重点关注肢体有无肿胀现象,防止并发症。③卧床护理: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为此需做好卧床护理工作。术前可开展牵引锻炼,引体抬臀,30~45°翻身;术后平卧且外展患肢,避免内收;术后45~90°翻身至健侧;④指导功能锻炼:术后1d便可开展功能锻炼,运动股四头肌等,逐渐恢复患肢功能;术后4~10d为康复期,结合患者自身状况鼓励离床活动,且指导家属协助,使其绕床行走,每天3次,每次坚持 15~30min。
结合关节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判定两组临床疗效[2-3]: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可自理生活,髋部关节功能无异常为优;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及髋部关节功能大幅度改善,基本可自理生活为良;临床症状及髋部关节功能未改善为差。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主要应用软件SPSS20.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n(%)]
老年人因生理机能不断减退,骨质逐渐疏松,加之行动不便,一旦摔倒便会导致髋部骨折。于老年人而言髋部骨折为致命性损伤,严重增加患者及其家庭精神负担与生活负担。此外,老年人髋部骨折后需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多,愈合时间长甚至不愈合,加重老年人疼痛与压力,为此需做好护理工作。精细化护理重点在于为患者提供细节性、全方位且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注重细微环节,使其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4],与人们逐渐提升的护理要求相符。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