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作用价值

2020-06-08 07:40:38杨锦妹朱柳芬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个体化心衰依从性

杨锦妹,朱柳芬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不正常,是导致慢性心衰的主要原因,慢性心衰属于临床综合征,随着年龄增长,此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集中在老年群体[1]。此疾病病程长,个体差异大,因此在用药、护理工作上存在明显差异。鉴于此,提出个体化健康教育,旨在提升患者自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工作深入研究,探索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与常规护理进行临床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男60例,女4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5.82±2.13)岁。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7.51±2.35)岁。排除有精神病史、语言障碍等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生活、药物护理工作到位,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内容如下。

(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第一时间与患者沟通,摸清患者文化水平,测试患者学习能力,针对不同类型患者采取不同宣教方式。学历较高的患者,采取讲座、授课方式为其全面讲解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若患者接受知识能力弱,护理人员要结合实际生活,为患者播放生动的视频、图片资料,帮助其了解慢性心衰。健康宣教内容包括慢性心衰诱因、危害、护理等侧重点。

(2)用药教育

据临床调查显示,若患者住院天数、次数较少,说明其用药依从性较高,反之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会导致其反复住院。为提高用药依从性,护理人员要做好用药教育,向患者讲解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与患者实时沟通,分析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实施针对性干预,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向其讲解药物副作用,避免患者随意用药,患者可向护理医师反应自身经济情况,便于医师按照患者经济情况开药。

(3)个体化体重监测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容量会随其体重增加而增加,为防止患者病情加重,需密切监测患者体重。清晨及三餐前后都要对患者体重进行测量,以7天为一检测周期,患者体重增加量超过1.3 kg~2.2 kg,体液潴留发生几率升高,护理医师需及时提醒患者,帮助患者控制自身体重[2]。

(4)训练患者自我护理

慢性心衰患者在依靠护士护理的同时,不能放松自我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情况,为其制定最佳的饮食、用药方案,监督患者逐项完成,患者每天在完成事项上画圈,以此强化自我护理意识。用药方案中包括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饮食方案包括食材选择、烹调方式、盐摄入量控制。患者对照方案完成自我护理,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

(5)个体化生活指导

慢性心衰严格控制盐摄入量,单日摄入量不能超过4g,选择食材以营养丰富为标准,坚持饮食清淡原则,确保每日饮水量充足。加强生活指导,提倡患者戒烟戒酒,每日作息正常,生活中控制自身情绪,避免出现情绪过激现象,保证患者生活舒心,防止病情恶化。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服药依从性、住院次数进行统计,比较各项指标值。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服药依从性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进行统计,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s)

组别 n 服药依从性 住院天数(d) 住院次数(次)对照组 50 40(80%) 16.85±4.86 4.12±0.68观察组 50 50(100%) 9.87±6.21 1.53±0.53

2.2 两组住院天数和住院次数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进行统计,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n(%)]

3 讨 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出的,是目前慢性心衰患者常采用的护理方法,考虑到慢性心衰患者病程较长,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控制患者病情、寻找更加安全的治疗方法有良好效果。常规护理下患者住院次数较多,除护理不到位外,还与患者自身护理意识差有关系。

本研究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方式,护理期间要注意以下要点:①健康宣教必须到位,护理人员要营造良好沟通氛围,安抚患者情绪。②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功底,护理期间及时满足患者需求,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尊重患者隐私,做好用药及饮食指导,逐步将个体化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到护理工作中[3]。③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尤其要严密监测患者体重变化,保证护理期间患者病情稳定,在此基础上培养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让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与慢性心衰患者的常规护理相比,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方式效果更佳,此护理方法在临床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个体化心衰依从性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今传媒(2022年12期)2022-12-22 07:20:12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12-02 00:50:10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6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