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仪
(鹤山市中医院,广东 鹤山 529700)
手术室涉及到了各个科室,其中包括了骨科和外科等,在手术室中加强护理干预,可以使手术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1]。手术室麻醉和外科手术都会使患者躯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同时会使患者心理承受一定的压力,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的相互协作也同样会影响到手术质量[2]。尤其是一些手术室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由于其护理方案不合理,导致手术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创伤,出现许多的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3]。而在当前手术室中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属于两种比较常用的方式。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手术室麻醉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究,现做如下报道: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间需要进行手术室麻醉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为7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42.3±3.8)岁;观察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42.5±3.5)岁;经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期间需要进行手术室麻醉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为75例,对照组利用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利用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预见性护理:1)术前: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对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然后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等设立组长,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连续护理。一些手术患者的认识不足,缺乏自制力,并且对医院的环境比较陌生,所以其心理状态较差[4]。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积极接待,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将医院的相关情况进行讲述,使患者可以了解相关的手术和麻醉程序,使患者对手术情况具有深入了解,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护理人员还需要制定相应的会议,对患者的隐患情况进行总结,从而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2)术中:护理人员要对手术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明确,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见性评估,同时寻找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护理人员还要在手术过程中全程陪护患者,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全程记录。3)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回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护理患者进行适当的下床休息,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要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防治,严格根据相关制度进行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循证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监测患者的血压和疼痛等。1):心电监护: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麻醉用药后监测其血压等基础生命指标,同时还要注意患者情绪、神志等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就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和量等情况,并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还要观察患者的尿液变化等情况。2)维持静脉通路畅通: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及时建立相应的静脉通路,对麻醉和手术提供一定的保障,静脉通道还可以为一些意外情况提供抢救条件。根据患者手术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建立至少一条的静脉通道。3)术后生活干预: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后注重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对患者皮肤进行及时清洁。在将患者送回病房时,要保证动作轻柔,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对患者麻醉后的体位进行合理摆放。
对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其疼痛越明显。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平方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x²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观察组术后6h、12h、24h的疼痛程度(3.25±1.08)、(2.25±1.04)、(2.28±1.07)与对照组(3.31±1.06)、(2.30±1.08)、(2.36±1.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疼痛程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疼痛程度比较[]
分组 术后6h(分) 术后12h(分) 术后24h(分)观察组(n=75) 3.25±1.08 2.25±1.04 2.28±1.07对照组(n=75) 3.31±1.06 2.30±1.08 2.36±1.10 t 0.343 0.289 0.451 P 0.732 0.773 0.652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在临床治疗中手术属于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案,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得到快速缓解,减少患者死亡的情况。当前手术室护理中需要对患者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循证护理主要就是根据相关理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其护理效果较好,并且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h、12h、24h的疼痛程度(3.25±1.08)、(2.25±1.04)、(2.28±1.07)与对照组(3.31±1.06)、(2.30±1.08)、(2.36±1.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麻醉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而其护理效果与预见性护理效果相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