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清扬
【摘 要】公共数学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理工类和经管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本文从介绍现行的公共数学课程过程化考核方式出发,思考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该课程教学目标,探索建立更合理有效的过程化考核方式的创新改革思路。
【关键词】公共数学课程;过程化考核;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012-02
过程化考核,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进行全面综合考量的阶段性考核方式。近年来,各高校正逐步推进课程过程化考核改革,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教学改革要求,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公共数学作为高校本科课程体系核心的基础课程之一,自然也被要求教学计划要有过程化考核。
1 现行的公共数学课程过程化考核方式
以公共数学课程之一的《微积分》为例,过程化考核标准要求该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15%)、阶段考试一成绩(20%)、阶段考试二成绩(20%)、阶段考试三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25%)五部分组成[1]。相较于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主要在以下两大方面做出改进。
1.1 考核的时间点
过程化考核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阶段考试,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难易自主选择阶段考试时间,并通过分析和总结考试成绩,大致掌握学生本阶段的学习效果,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
策略。
1.2 考核的目的
传统的“期末考试一锤定音”考核体系,明显存在“重期末、轻平时,重成绩、轻能力”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而过程化考核将考核重点从学习成绩转移到学习过程,通过将考核比重在平时成绩、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之间的合理划分,避免了“期末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期末考试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的现象,有利于保持学生平时上课的热情和专注度,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 现行过程化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过程化考核方式虽然将平时成绩和阶段成绩纳入到课程成绩计算体系,避免了仅以期末考试定成绩导致的片面性,但仍是一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考核方式,依旧存在以下问题:
2.1 考试的局限性
现行公共数学课程过程化考核方式中,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依旧沿用一般的闭卷考试方式,出题以理论知识为主。高校学生拥有大量可自主安排的学习时间,这种考核方式会助长学生“平时不学、临考突击、考完就忘”的应试风气。并且,考试成绩受学生在考试期间生理、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有一定片面性,不能准确评价和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具有统一化和标准化特点,而教学应倡导“因材施教”,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制定个性化、有针对的教学方案。
2.2 平时成绩的局限性
现行的过程化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由学生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质量评定。部分高校为降低公共数学课程的挂科率,将学生出勤率设置为较高比重,无疑会弱化课程考核其他项目的比例。很多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但上课时并不认真听讲和思考,因此出勤率的提高未必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强调出勤率属于教学常规管理中“强制学习”的管理办法,有悖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另外,平时作业完成质量的参考价值也有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抄袭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这显然对那些上进和主动学习的学生不公平,甚至会减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2.3 教学反馈功能的局限性
现行过程化考核方式仅仅包含教师评价学生的部分,教师单方面主导、学生参与度低的现象普遍。这种单一化的评价体系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综合评价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能提供给教师的教学反馈有限。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我学会”转变到“我会学”,要随时全面掌握学生的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2]。
3 过程化考核的创新改革思路
公共數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划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三个层次。具体来说,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高等数学知识与应用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力目标是在实现知识目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熟练运算、抽象概括问题、空间想象、逻辑推理、自主学习等能力;素养目标是让学生在日后学习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显而易见,现行的过程化考核方式要实现以上三维教学目标尚有一定局限性。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创新改革思路,以建立更合理、有效的过程化考核方式。
3.1 注重平时,推行多元化考核
众所周知,公共数学课程内容中包含无数定义、定理和证明,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一定程度决定了考试仍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最合适的方式[3]。但经前文分析,考试有一定局限性,某些情况下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加大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通过丰富的考核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可按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课堂提问或抢答环节,既避免“满堂灌”现象,又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创新性给出成绩,激励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也有利于教与学的师生互动。
第二,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知识点设计一些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问题,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提交小论文等。如学习《微积分》中“微分的应用”一章时,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最大最小值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确定各实际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应用单调性、凹凸性等函数性质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案例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出成绩。此类针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并加强团队合作意识,进而实现公共数学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第三,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结合现阶段比较流行的微课或网络教学等新兴教学方法,和当代学生擅长计算机软件操作的学情特点,邀请学生参与制作教学动画、教学课件等,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增加师生交流和互动。教师根据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和完成情况给出成绩。这一过程充分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改要求,能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并且学生在参与中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加强,这也是过程化考核的重点。
3.2 制定激励机制,促进全方位发展
与初高中不同,大学赋予学生更多可以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不仅希望学生获取教材上的知识,还有希望学生实现兴趣的发展、思维的发散、潜能的激发。因此过程化考核的内容也不应局限于教学内容,而应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竞赛活动,促进个人全方位发展。以数学为例,教师应鼓励并为学生提供参加国内外各类数学夏令营或者数学建模比赛的机会,并根据竞赛成绩予以适当加分或者免试机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3.3 完善教学反馈,实现进行性评价
过程化考核的主要目的既包括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更包括考核教师教学质量。为让教师获得全面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估与反馈,学生可在学习中对教师的教学内容难易度、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阶段性评价。教师通过反思总结这些反馈信息,分析不同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兼顾各类学生,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现行的本科公共数学课程过程化考核方式相较传统的“一考定成績”的考核方式已有很大的改革和突破,更注重正向引导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该考核方式在实施时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和不足,如缺少更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未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分析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化过程化考核方式,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
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凯.高校课程过程化考核的改革与实践——以苏州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7).
[2]刘艺.过程化考核的几点思考[J].报刊荟萃,2017(2).
[3]许建强.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课程过程化考核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