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艳婷
摘 要 职业教育是随着社会需求而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技工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仍面临着新的困难,一方面是职业教育发展带给新机遇,一方面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这些问题使技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定位。本文试从分析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现状,浅谈如何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发展形势 重要作用 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为了更好的沿着这一方向前进,就需要我们从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寻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对策,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1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当前,各地职业教育的发展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较突出的一是受“普高热”的冲击。普通高校、普通高中大幅度扩招,使得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有了更高的心里期待。中等教育培养后的个体主要面向生产第一线,不能满足人们从事经济收入所拥有的职业声望等。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在为子女选择升学目标时,更多的是缺乏冷静的思考与判断,致使职业学校招生难,生源减少、质量下滑。二是毕业生就业难。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怎么看?个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职教外部的原因,也有职教内部的原因,最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受整个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近几年来,各地都在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减慢,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在进行改组改制,出现大量职工下岗,对一线劳动力的需要大幅度减少,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三是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就没有了前途。因此,不少家长都不愿意子女考职业学校。四是招生中的无序竞争。招生过程中的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中职教育的形象。近年来,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了生存,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使出浑身解数抓招生,招生方式也是五花八门。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不管自身硬件条件是否具备,争相开展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等专业,往往同一专业,一个市、县所有的职业学校都在开设,出现一个学校专业只能招生十几个人的现象,造成有限职业资源的严重浪费。
2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有着强劲的需求。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技能型人才的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仅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约占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依靠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是不行的;我国农村劳动力及进城农民工文化技术素质普遍较低,受过专业技能培训仅占18.3%,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仍相当严峻,正面临着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并存的局面,我国每年有1000多万初、高中毕业生还不能继续升学,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2400万人以上。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劳动者转岗、再就业的主要载体,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就业,推进劳动力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进一步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审时度势,高度重视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和支持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并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的三大战略重点。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并建立健全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增长明显加快。“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快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到2020年,国家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使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
3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输送国家产业建设大军新生力量的基础工程;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中等职业教育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服务中深化改革、在贡献中加快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中等职业教育仍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要还有很大差距,质量、规模、结构、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突出表现为:学校办学条件还相当薄弱;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还需要强化;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提升;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不畅,社会吸引力不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等等。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各种新要求,把工作的重点加快转到基础夯实、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为主上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切实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4实施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具体措施
4.1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职业院校党政领导要具有统领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人才培养为抓手”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教学、管理、服务的实践中做表率、树先锋,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要具有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这是办学治校的基础。要具有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要学会“弹钢琴”注意抓住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和保持学校的稳定、和谐的大局作为前提。
4.2培育先进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是指学校的高层管理者以学生前途与社会责任为重心,以自己的价值观与道德标准为基础,对管理学校所持的信念与态度。一所学校形成或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的需要,是建设先进学校文化的需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凝聚人心,重塑管理制度,对症解难,指导课堂教学,规范过程管理。
4.3提升职业素质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制精神,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4.4加强专业建设规范化
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调整专业设置,引导地方和学校根据区域产业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建设规划化和信息化。
4.5培育特色专业
建设一批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条件好、双师队伍水平高、培养模式新、服务能力强的省级品牌专业,并逐步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体系。重点培养一批省级中职教育专业带头人,并以专业带头人建设为契机,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通过培养、引进和建设,形成专业带头人领衔,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4.6推进学校课程改革
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4.7推进教材创新
围绕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对接职业岗位和企业用人需求,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管理体系。开发建设覆盖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苦脏累险行业、民族传统技艺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创新示范教材。
4.8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展望职业教育的未来,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务院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有职教战线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有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种种困难、矛盾会在改革与发展中得到克服与解决。“到2020年,国家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使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在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舞台上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