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生汉字识记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6-06 05:08薛郁
教师·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随文识字识字教学

薛郁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提高小学生的汉字识记能力,是奠定其语文综合素养基础的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掌握2 500个常用汉字,死记硬背当然不可取,只有采用正确的识字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汉字识记能力,提升其汉字素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探讨有效提升小学生汉字识记能力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汉字学习能力,帮助其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汉字识记;识字教学;联想识字;随文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6-0043-02

如果把语文学习比作建高楼大厦,那么识字教学就是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方可确保高楼屹立不倒。当前,围绕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却忽略了对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汉字就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识字能力就是小学生的基本技能,只有抓好识字教学,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方可着开展阅读、写作等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活动。就识字教学而言,可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其中“有法”就是要致力于学生汉字识记能力的培养,“无定法”则要求语文教师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致力于小学生汉字识记能力的培养。

一、在趣味识字中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难写、难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小学生,反复朗读、动辄上十遍的抄写让学生叫苦不堪;过目即忘的瞬间记忆,让学生承受着汉字识记的挫折。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对识字提不起兴趣。教育研究表明:一切有效的学习活动都建立在浓厚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识字更应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让枯燥的识字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小学生汉字识记能力的心理前提,有了兴趣前提,学生识字也就有了精神动力。

(一)猜字谜识字

字谜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它通过趣味盎然、令人称奇的谜面来展现语言艺术的魅力。小学生求知欲望旺盛,喜欢挑战,好于表现,猜字谜对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巧妙地引入猜字谜,能让识字教学由枯燥转为有趣。比如,教师给学生出一道字谜:“他俩差点都当兵(打两字)。”这一谜语的谜面本身就比较诙谐有趣,寥寥七个字却蕴藏着丰富的语言信息。学生在心里默读这句话却没有任何思路,转而一个字一个字地搜寻突破点,最终落脚到“兵”字上,哪两个字“差点”成“兵”?——“是乒和乓两个字!”不久就有学生揭开谜底了。学生都惊呼不已:“乒”和“乒”不正好比“兵”差一点吗?在这个谜语中,谜面的“他俩”(两个字)、“差点”(少一点)、“都当兵”(都成为兵字),言简意赅,一语双关,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艺术的精妙,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学生又纷纷让教师继续出字谜来考考他们,甚至有会出字谜的学生也自告奋勇地给其他同学出字谜,由字谜热引发了识字热。在猜字谜的过程中,学生对生字的笔画、结构甚至字义都有了深刻的印象,强化了记忆。

(二)顺口溜识字

顺口溜识字以对仗、押韵的诙谐幽默语言来描述汉字的读音、笔画与结构等特征,形象生动、便于记忆,尤其是对学生识记形似字以及难写的字很有帮助。教师可以编一段段便于小学生识字记字的顺口溜,提升其识字记字的乐趣。比如,瓣、辫、辩、辨四字字形十分相似,后三者读音也一致,学生时常将其混淆,一首“花瓣落了结大瓜,发丝来把小辫扎;能言善语把理辩,竖撇辨字笑开颜”的顺口溜,一下子让学生分辨清楚了四个字的字义。又如“藏”字,笔画多,十分难写,学生经常写错,一句顺口溜就让学生牢记了其写法:“草在厂上头,左边两斧头;臣字在里头,斜钩一撇一点头。”诙谐有趣的顺口溜让学生识字过目不忘,入脑入心,在快乐的识字活动中强化了对汉字的识记。

二、在联想识字中拓展生字积累

联想识字是在汉字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联想与想象,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具体的图画。联想识字符合汉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与转注的造字原理,尤其在象形、指事、会意三者中体现明显,因此联想与想象在汉字识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图画、语言描述等方式来构建起学生对生字的形体印象框架。

(一)運用联想识记字形、字义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课中进行生字“棘”的教学,教师问道:“从‘棘字的外形来看,它像什么?”“像两颗长着刺的树。”“我觉得它的一部分和‘枣有些像。”学生回答。教师追问:“那枣树大家有没有看见过,它长什么样?”学生回答:“见过,上面有很多刺,很扎人。”这时,教师再引入棘的字义解释:“大家说得很对,其实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学生再看看“棘”,更加觉得有道理了。从“棘”联想到枣树、联想到刺,这样建立起“棘”的外形、意义之间的直接联系,强化了学生对字形、字义的理解与识记。又如,运用联想,建立“木、林、森”之间的联系,联想“林”表示要有不少树木才能成其林,正所谓“独木不成林”;“森”则比“林”更大、树木更多,是更大面积的“林”。学习“明”时,学生已经对“日”和“月”有了认识,日和月都是光亮的象征(尽管月亮本身不发光),太阳光和月亮光结合在一起就是明亮的“明”了。

(二)运用联想建立汉字网络

在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笔画来帮助学生进行汉字的识记。比如教师给出“日”字,要求学生思考在其基础上增加一笔能得到一个什么字。学生马上在头脑中进行构建,或者拿起纸笔写起来。不到五秒就有学生答:“可以得到‘由和‘目字。”“还有‘田和‘申。”学生依次回答。教师继续追问:“真不错,想想是否还可以得到其他的字呢?”“还有‘旧和‘甲。”又有学生想出了两个字。“老师,还有元旦的‘旦!”此时学生已经开始欢呼起来。又一个声音弱弱地说:“老师,电灯的‘电算吗?”教师为之一惊:“肯定算,竖折勾本来就是一笔,你太聪明了!”前面学生的思维一直局限在加一横或者加一竖,在这名学生的启发下,又有学生有了新发现。“还有‘白啊!”……学生思维的阀门在联想中得以打开。

此外,在高年级的汉字教学,尤其是生字复习教学中,教师则应该围绕汉字的偏旁与部首的变化来建立庞大的生字网络。比如给出“昔”字,让学生尝试增加偏旁来得到更多的汉字。学生认真思考,从自己头脑里的生字库中进行搜索,得出“惜、醋、错、猎、蜡、厝、腊、瘄、借、齰”等字。由一个字衍生出一个庞大的生字网,学生在对比学习记忆中强化了对这些形似字的识记。以偏旁为生发点来写同偏旁的汉字则对学生的汉字储备量有更高的要求,如草字头(艹部)、提手旁(扌)、单人旁(亻)、金字旁(钅)、三点水(氵)、反犬旁(犭)等,每一个偏旁都能生发出数以十计甚至上百的汉字,拓展了学生的汉字储备网。

通过想象识字,学生体会到汉字识记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方法、有捷径的,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生字识记的心得,运用联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生字识记方法,汉字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在随文识字中理解生字用法

“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一段文字中去理解。识字不仅仅要记住汉字的读音与写法,还要掌握汉字的意思及其运用的方法。识字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为识字提供了具体的语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意义与具体用法。随文识字摆脱了阅读与识字分离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汉字运用的具体语境,能让学生更好地识记汉字、用汉字。

随文识字的核心在于借助课文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以及用法,其重点在于随文记字以及随文解义。比如,在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一课中,“澄”“澈”二字的字形字义及其运用语境在脱离文本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都比较难把握,但是以随文识字的方式将其置于课文的文本语境之中则容易了不少。“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此句中,“澄澈”二字与“晶莹”二字共同组成了一个并列短语。学生对“晶莹剔透”这个词语很熟悉,继而能够联想到“晶莹剔透”与“晶莹澄澈”的意思相近,即“澄澈”就是形容某種物体光亮而透明、清亮而明洁,在课文文本中,就是形容月光清澈透明、皎洁明亮,与“两个月亮叠加”前后呼应、相互映衬。至于“澄澈”二字的读音与写法,高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积累的形声字读音多根据声部发音的方法来猜测,在拼音注释的辅助下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可见,随文识字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了字形,尤其对学生掌握汉字的意义及其用法很有帮助,是不可或缺的识字方法。

曾任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理事长的钱伟长有言:“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之栋梁,要继承与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首先就要学好汉字。提高小学生的汉字识记能力成为识字教学的重要目标与关键环节。教师要灵活运用趣味识字、联想识字、随文识字等多种策略,传授学生识记汉字的技巧与方法,提升学生的识字素养,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 慧.字理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分析[J].华夏教师,2020(9):40.

[2]操志勇.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引入“字源识字法”的意义[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刊),2019(9):88-89.

[3]左 婧.汉字素养指向下低年段儿童识字微课程构建[J]. 天津教育(下旬刊),2019(10):84-85.

[4]孙卫新.“六书”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微课教学设计——以象形字为例[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4(2):56-57.

[5]梁雪燕,张小云,陈华华.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究——以《轻轻地》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0(5):40-42,77.

猜你喜欢
随文识字识字教学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