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结合双峰县农村中学的实际状况,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当地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6-0015-02
一、研究背景
(一)理论背景
今日之中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素质的概念得以形成。其是指全方位地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体育素质、身心素质、劳动实践能力素质。从某一角度来看,心理素质会对其他素质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乃至会对学生的今后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农村留守学生越来越多,所以对农村留守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二)实际背景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家庭经济紧张,家长长期外出务工,对子女疏于教导。学生通常与祖父母共同居住,而祖辈通常对其过于溺爱,或文化素质不高,教育理念不得当,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学校中约有85%的留守学生出现以下问题:①易怒;②任性;③自卑;④嫉妒;⑤厌学;⑥抑郁;⑦早恋。并且部分学生存在多动、焦虑等表现。所以,加强农村留守学生心理指导是一件非常重要且迫切的工作。课题研究单位所在地——娄底市双峰县,地处娄底、邵阳、衡阳三市交界处,经济较为落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需外出务工才能维持家庭开支,因此很多学生是隔代抚养或寄养在亲戚家。所以,开展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①经过研究能够全方位地掌握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情况,以便更好地明确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与方向。②通过实地调研,将一些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案例整理出来,寻找适合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与路径。③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研究意义
(1)利用研究实践,持续增强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自己,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抗御能力、适应能力等,促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并积极与他人构建和谐、轻松的人际关系。
(2)利用探究实践,持续增强各科教师健康的心理素养,以便为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做铺垫。
(3)利用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利用家校合作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利用实践分析让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4)通过调研及探究,寻找更适应当地当校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三、研究目标
课题调查与研究归纳娄底市双峰县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探索关爱留守学生的方法。
四、研究内容
①利用问卷,结合实践分析农村留守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问题、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②利用调研,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寻找引起其心理问题的具体原因。③通过实践了解本学区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的心理情况,并实施对比,确定不同点,通过多元化的路径对其展开探讨。④结合留守学生心理上的重要问题,对其一一排除,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⑤创建留守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并实施个案追踪分析。⑥探索留守学生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7.6—2017.12)
①组织管理到位,统筹协调安排。②完善各项制度,实施灵活有效。
(二)实施阶段(2018.2—2019.12)
①落实主题研究,实现研行同步。②做好问卷调查,找寻共性问题。为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力,课题组从全县16个乡镇中选择8个典型乡镇的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抽样调查下发问卷共计2 000份,实际回收1 887份,有效问卷1 797份,课题组全体成员花费近三周的时间对所有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找寻共性问题。
(三)总结阶段(2020.4—2020.12)
课题组认真对照《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科研课题结题鉴定实施细则(试行)》检查课题研究完成情况,研究课题结题资料整理方案,精心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结题资料和研究成果,整理分析研究过程、研究结论、成果影响。课题组成员結合研究的收获和具体的实践,精心撰写了多篇结题论文,并得到了各级领导与专家的一致好评。邓柳、王向韶、凌欣荣、郭若春等老师的论文屡次在国家级与省级刊物上发表。
六、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课题组采用问卷和访谈调查研究的形式,对本校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到教师、学生表达能力的情况、经验、问题,梳理本课题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为下一步研究打好基础。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组采用明确目标→制订方案→实施→评价总结→再诊断→反馈→调整→再行动的行动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语言表达训练点设计与运用的实践活动,记录课堂实况,及时分析,跟进研究,边研究、边行动,让研究落地生根。
案例研究法。结合课例,初步呈现课堂中发展学生素养的语言表达训练点的设计,引导教师立足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案例研究法有据可依。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认真总结经验,积累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施办法,边做边总结边提升,提高了研究的品质。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七、课题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一)问卷内容情况分析
1.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学生之间缺少直接的情感互动
利用问卷调研得出,现今双峰县留守学生的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占比非常高,且大部分打工周期很长,超过1年者约占6.2%。虽然有一部分学生的母亲没有外出,但大多数也在本县范围内务工,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
利用稳健调研得出,外出务工父母超过1年未回家的约有38.5%。由此来看,父母返乡的次数比较少,周期过长,这会使儿女更想念父母。同时,这一类父母不管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容易忽视子女的需求。
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交流,一般是借助电话等来实现的,时常联系者约有60.3%,不过并不能真正地满足子女对亲情的渴望。
2.留守学生的考试成绩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因为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一些留守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考试成绩一般处于中等偏下,加上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与照顾,所以大部分学生极易出现厌学心理;也有一些留守学生具备较强的自理能力,且坚强刚毅、品学兼优等,他们能够将对父母的思念及渴望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因此,考试成绩一般名列前茅。
3.留守学生的人际关系不好
通过调查发现,27.6%的人觉得别人都不可信,只相信自己。有32.2%的人在与异性相处时会一直感到不自在,有 22.7%的人在与异性相处时会经常感到不自在,还有 30%的人在与异性相处时会偶尔不自在,只有15.1%的人在与异性相处时不会感到不自在。
4.部分留守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调查结果显示, 7.3 %的学生总害怕被身边的人欺骗、欺负;17.6%的学生认为只要政府提供帮助,生活会好起来的;但还有18.9 %左右的学生认为社会不公平,前途一片昏暗,看不到希望,觉得社会对他漠不关心,他也不会去关心其他人。
经研究还得出,很多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和父母的打工时间有着直接的相关性,亲子相聚间隔愈长,子女的心理问题愈严峻。根据青少年的个性特点来分析,留守学生一般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内心孤僻、社交冷漠;性情暴躁、易怒;过于淘气,行为举止独特等。分析其成因,一般和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务工的父母没办法管等有关,留守學生基本上生活在一个没有约束的环境下,这必然会导致其变得更加自私、霸道、蛮横、无理、叛逆。
(二)成因分析
①家庭教育的缺失;②学校教育难以到位;③社会环境存在“雷区”; ④心理健康问题。
(三)意见和建议
1.家庭教育方面
定期“温馨对话”。外出务工的家长务必掌握子女的近期动态,不仅要通过微信或电话等与子女进行互动,使子女感受到关爱,而且需要与教师、监护人等密切交流,全面了解子女在学习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学校教育方面
①创建农村留守学生个人信息档案。②彰显教育主阵地的功能。在学校全面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子女制度,创建“留守初中生家园”。 ③学校需要对留守学生实施多元化引导。学校需要增设一些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及训练项目,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提高其生活自理水平,促使其拥有良好的品质素养。④组织心理咨询活动,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地位,创建心理咨询中心。
参考文献:
[1]陈莉莉.试述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J].学周刊,2012(23):207-208.
[2]范先佐,郭清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