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研究

2020-06-06 05:01张凤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实训基地教学设备

摘  要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促进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查了解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遇到的瓶颈及其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从政策导向、经费投入、利益平衡以及法律保障等方面,提出构建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验室;教学设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9-0138-03

1 前言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依赖行业、企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育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的有机结合。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被认为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与生命力所在。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困难重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整体情况更不乐观。

2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困境

江西赣州是原中央苏区所在地,属于革命老区,是苏区精神发源地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孕育的摇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赣南苏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与发达城市相比,其贫困落后的面貌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属于典型的相对贫困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

当前,职业教育发生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并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欠发达地区深化产教融合,是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更是实现经济产业与职业教育健康、协同发展的助推器。赣南地区高职院校须整合各类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方能办好职业教育。但是,欠发达地区大部分校企合作仅停留于表层,产教融合条件也不成熟,合作企业大多为本地的一些综合实力不强、发展相对受限制的企业。这些企业用人标准普遍较低,大部分找技校、中职学校合作。已经开展了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目前的合作也不稳定,属于松散型合作,缺乏相关的平台,也缺乏契约的形式明晰办学主体的“权、责、利、益”关系。

3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推进产教融合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动力是由高职院校、企业、政府、行业等相关单位合作共赢的内在驱动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多元主体的动力直接影响产教融合的深度,决定产教融合的发展进程及最终效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包括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外部动力指对产教融合起推动作用的外部动力,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相关组织及其人员;内部动力指对合作产生推动作用的内在驱动力,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主体,即学校与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内部动力,唯一目的就是最大限度获得利益最大化,增加企业资产,其参与产教融合的直接外动力均来源于社会市场,是诱使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的最主要因素。经调查发现,欠发达地区产教融合动力方面主要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主导地位尚未突显

一是欠发达地区政府对产教融合的经费投入有限,特别是针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激励机制方面缺乏行而有效的措施;

二是对校企合作中企业的规定没有出台相应的文件政策,导致较多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只是走过场。

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欠发达地区企业负责人较传统保守,对产教融合的思想认识不足,更多追求的是短期的经济效应,持有的是一种急于求成的人才培养观。

学生多、实习实训岗位少的现象屡见不鲜  虽然职业院校实习实践基地在不断增加,但企业还是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实习实训岗位。虽然本地政府也引进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公司与企业,但与高职扩招的速度相比远远不及。

实践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企业的人员与精力受限,加上学校很多教师身兼数职,有可能无法保证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完全按照教学计划实行,无法对学生做到专门、系统的指导。实训过程中缺乏监督,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4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是一个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经费以及设施等各类资源组织而成的一个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它还与系统外的企业、行业、政府、学校以及社会的其他组织开展资源互换与共享。丰富与优质的资源是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前提。然而,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经费匮乏、优质资源缺乏、教学质量亟待提升等问题,明显不利于内部资源的整合与外部资源的吸收,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动力发展。

经费投入  经费是高职院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足够的经费支持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动力之源泉。

一是欠发达地区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有限,加上自身办学经费吃紧,导致产教融合动力不足。

二是欠发达地区政府在产教融合方面也没有设立专项经费支持。2017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但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并没有获得政府的教育财政专项经费。经费的匮乏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一开始意气风发,而在真正推进进程中却举步维艰。

三是企业免税优惠相关政策还不健全。

專业发展  赣南本土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经济布局有一定差距。赣州被称为“生态王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具备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质条件,在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提升、全民环保需求日益增长以及对食品安全考量深入人心的今天,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以生态旅游、食品加工等行业打造专业特色、铸就产业品牌,适当引导这些产业方面的人才培养。然而,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加上农林类产业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尚未充分体现,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从事农林工作。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与产业发展部门衔接上的问题,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缺乏前瞻、长远规划,与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衔接度不够。

师资力量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化迫切需要一大批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获得高职教育教师资格且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

一是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整体比较薄弱,导致其专业实力、科研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弱于发达城市,吸引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合作也较少。

二是高职院校招聘的教师大部分为高校毕业的硕士和博士,不了解企业一线的生产实际,实践教学能力相对缺乏。

三是企业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紧贴本领域的前沿,问题是企业的中高层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企业给予的工资往往比学校教师工资水平高,故高职院校难以引进企业师资。

设备场地  高职教育教学设备与场地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前提与重要支撑。近几年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导致高职院校教学设备、场地存在严重不足。

一是实习实训基地数量有限。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有学校自己筹办建立的校内实践基地,以及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但由于实训基地涉及经费大,一般高职院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数量有限。

二是实验室条件有限。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实验室的运行与维护经费都是有限的,不仅要购买教学仪器设备与实践教学软件,实验室环境的布置还需要专人负责。

三是企业对学校教学、设备、实践基地建设投入少。产教融合的深化需要一大批生产一线的教学设备与实践基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实践练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要求学校购买更多的实践教学设备,这些都加剧了高职院校教学设备与场地的紧缺。

5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建议与思考

進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一是立足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合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已有的专业在招生与资源配置的时候适当调整,实施专业准入、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之间的有效衔接。

二是专业群的建设,以自身优势专业引领相近专业的建设,从而推进学校特色专业群的不断发展与升级。

三是依托地方特色及优势专业,进一步优化完善,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的特色亮点及品牌,为学校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奠定基础。

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一是做好区域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结合欠发达地区国家支持振兴战略,制定政策,明晰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及方向,完善法律法规中关于产教融合中多元主体利益的权责利划分。

二是建立健全组织,建立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人社部门等多部门联合参与的产教融合沟通协作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实习实训平台与信息服务平台。

三是加大对产教融合的经费扶持力度,进一步引导高职院校引入民间资本,推进产教融合。

凸显高职教育的自身特色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在学习别人产教融合成功经验的同时,应结合学校特色,建立自己的典型模式品牌。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然而,每一个专业发展不尽相同,企业对各专业的需要标准也不一。因此,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教研室等相关部门必须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与交流,针对企业职业岗位构建教学模块,制定专业的校企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根据企业实际制订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灵活调整,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企业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敬业、诚实守信等优秀品格与团队协作精神,形成欠发达地区学生坚定执着、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提升职业能力与素质。

建立产教融合主体利益平衡机制  高职院校与企业是产教融合的主体,建立校企双主体的利益平衡机制是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决定着企业与职业教育是否主动、自愿融合的动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关键,就是能否带来潜在的经济利益。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确立,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及忠诚度,同时可以减少人力开支,节约成本。随着人力成本及资源成本的提高,欠发达地区更多的企业也期待与高职院校共享软硬件教学资源,合理规划、管理到位,校企实现“共赢”。这也是企业追求利益的根本所在。

树立人才强校的发展理念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人才强校的发展理念。

一是坚持以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为根本,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根据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规定,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投入企业的生产实践,不断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运用理论知识与技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与此同时,聘请生产和服务于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到学校的师资队伍中,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是为教师教学、科研提供条件,逐步缩小他们与发达地区高职教师在工资收入等各方面的待遇差距。

三是组建科研团队,将学校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推广运用于实际生产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

推进高职教育的创新改革  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赣南原中央苏区职业教育的基础都是非常薄弱的,创新是这些职业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路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根据区域发展布局,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实训与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是推进职业院校以产业学院、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开展校企业合作,进一步推动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联合培养。

三是以人事制度与考核评价改革为核心,变革高职院校制度体系。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人事制度变革,改变政府管理方式,弱化编制管理体制,让高职院校自主、灵活地推进产教融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评价标准,从人事、教学、科研、薪酬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评价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邵甫华.江西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江西D校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5.

[2]胡林凤.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产教融合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2):18-23.

[3]蓝祥龙.广东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策略探析:基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111-114,141.

[4]蔡彬.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7):143,111.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政校行企协同的产业园区产业学院内部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Y1921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张凤英,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341000)。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实训基地教学设备
山西蓓斯特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3KA广州市经科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十锐教学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机器人教学设备的开发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