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许东
【摘 要】本文先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然后论述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对策,包括在课前准备上做好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工作,在课堂教学环节创建合适的情境导入案例等,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促进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地理;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102-02
高中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其知识点繁杂、体系庞大,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运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往往不利于学生理解。基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很有必要,它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学,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大量的时间都会让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对案例的研读,有利于避免传统课堂的沉闷,让学生在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此外,丰富多样的案例也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吸引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第二,有利于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使学生在之后遇到相关案例时可以举一反三,增强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第三,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案例教学的开展需要依靠师生的共同交流,不同于传统课堂中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它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时性反馈来完成的,其中涉及的师生交流形式多样,可以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一)课前准备
1.分析学情及教学目标
现阶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充分分析学情和教学目标。第一,学情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分析学生当前已有的学习成果,将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分析透彻;②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包括所教班级整体的认知水平和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案例是否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第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向导,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其中的目标细化。如针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三维目标中如理解昼夜长短等目标进行细化补充,并思考用什么方式能让学生更好理解,在学生理解后选择什么方面的案例更好等,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重视学生和教学环境准备工作
想要保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和质量,需要让学生也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初步理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对需要学习的知识先有一个整体感知。教师可提前给学生发课程学案,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先填写基础内容。此外,案例教学的开展需要依靠学生学习小组的合作,所以教师在课前就应当将学生按照适当的人数划分好,用恰当的方式选择出一名组长,便于教学中任务的分配。在教学环境的准备上,需要结合案例的设定,准备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使用到的学习工具以及支持教学的设备。如为了提高师生对案例的交流效果,可以事先将教室中的座椅按照圆周式或马蹄式摆放,使教学环境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
(二)课堂教学
1.創建合适的情境导入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使用需要有具体的导入环节,教师应当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使案例导入恰当自然,并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播放和案例内容相关的漫画、音乐等,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农业的区位选择》中的农业区位因素时,教师在导入香菇之乡河南西峡的案例时,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具体的图片,然后解说“西峡香菇”的特点,并提问学生其质量好的原因,进而引出相关案例,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通过案例研读分析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案例分析紧扣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案例分析,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时刻保持案例和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避免把时间浪费在和地理知识无关的问题上。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工业的区位选择》中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案例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已有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如分析“二者的区位选择最大不同点是什么”“科技的进步可以促进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等问题,通过合理的设问引导学生分析,由浅至深地增强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并使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提高相关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保证教学质量[2]。
3.开展开放式的案例讨论
要使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关键在于案例讨论。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其相对开放的讨论空间。并且随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应用,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讨论方法。如在了解相关案例的信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五分钟,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布置的讨论任务应当满足小组全体成员参与讨论的需要,让学生在组内表达其观点,提高其参与度。随后,教师可以从各组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一旦小组之间的答案有所不同,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集体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深层次讨论,通过学生的交流渐渐形成问题的答案和不同观点,实现有效的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
4.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案例
案例总结一般是指在将案例研究透彻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整合知识点,将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案例教学的系统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构建思维导图,归纳其中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再在黑板或者多媒体屏幕上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一课的教学中,针对教材中已有的西欧乳畜业案例,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后构建思维导图(见图1),并将其中的地理知识扩展,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
(三)课堂评价和反馈
1.多元化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合适的评价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课堂评价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收尾环节应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教师应做好过程性评价,发展多元评价模式。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前者更重视学生案例讨论环节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学习成果评价的思想观念,要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话语既要有温度又要有深度,避免使用千篇一律的鼓励话语,应当结合被评价学生的个体情况客观地进行鼓励性评价。如针对个别在案例讨论中不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先点明其不积极的情况,然后表示“老师相信下一次这部分学生会做得更好”,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个体的重视,拉近师生距离,从而方便后续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3]。
2.自我评价和能力提升
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和自身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反思不足,并记录下来,在之后的案例教学准备环节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让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此外,教师在课后应当充分关注与地理知识相关的事件,增强案例选择的创新性,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尽量选择近三年左右发生的事件案例,让每一个教学模块的案例设计都能貼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能力的提升上,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拓宽能力提升渠道。如在业余时间利用互联网观看精品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等,不断丰富自身的地理知识,还可以总结使用过的教学案例,形成自己的案例库,提高案例教学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和能力保障。
总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需要贯穿高中地理教学全过程,相关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秀金.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中延伸课外实践活动的基本策略[J].文理导航,2019(28).
[2]程兴洪.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J].南北桥,2020(5).
[3]于蓉.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体现及教学实施建议——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J].地理教学,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