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沁柯
(南宁师范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2019年9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宣传部召开会议,表彰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和广西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其中《云开日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连心歌》《瑶族大歌》《广西》《外婆的嫁娘装》六首歌曲获得广西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六首获奖作品具有鲜明的主旋律、充沛的正能量、富有蓬勃时代气息、同时又具有南方音乐独特的风情特点。作品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广西文艺创作的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本文将从歌词、曲式、风格、演唱等角度,用音乐的语言予以分析,期望给广大听众及音乐爱好者提供广西音乐艺术作品鉴赏视角。
这首歌是由广西青年作家蒋锦璐,傅滔一级作曲,广西第三届签约作曲家,共同打造的一首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一首广西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歌曲之一。
该作品为G大调,并列式两段体,引子部分弦乐组奏响主旋律,轻盈剔透的钢琴滴答作伴,圆号做旋律的复调式回应,给听众展开一幅黎明前太阳初升的画面。A段歌词“时常梦里飞渡,千年时光万里海路,彼岸的神话,遥想朝朝暮暮。浩荡春风追逐,千重白浪万卷云舒,东方的奇迹,举世共祝”。作者用神话、春风、白浪、奇迹主题词,展开联想,从遥想古丝绸之路引入现代的举世共祝的东方奇迹之中。A段为两句体、非重复性、方整性乐段,第一句由四个乐节构成,旋律线条呈拱形,第二、三个乐节分别在前一个的基础上向上推动,体现出了音乐发展的层次感,在第四个乐节回到第一个乐节开始的地方。第二句和第一句的关系属于同尾异头,节奏和具体的音高发生了改变,但是音区和骨干音并没有变。B段为A段的对比性乐段,两句体、重复型、非方正型乐段。在音区和节奏上和A段形成对比,但是在旋律线条上又和A段形成了统一。在B段中还出现了旋律大调的进行,使得音乐充满了不一样的色彩。乐段衔接之处运用了六个2/4拍节奏型,改变原有的歌曲律动,打破强弱规律,使音乐层层递进,引入辉煌有力的高潮部分。间奏部分的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加入,音色变得更为厚重有力;乐队在人声进入时突弱只保留钢琴下行和弦,男生弱声唱出“一腔情义谱写长歌征途,一面旗帜引领云开日出。世界辽阔天地在心,纵有再多遥远,依然昂首阔步”。作曲家谱写“昂首阔步”(例1)这四个字时,突然转换为2/4拍,三连音节奏型运用的特别出彩,昂首阔步在演唱时每一个字都要铿锵有力,以展现祖国大国崛起,不惧路途,昂然阔步的民族自强自信!此句真正是全曲的点睛之笔,词、节奏、旋律、意象完美的结合,将歌曲表达的重点在此浓墨重彩的刻画一笔。“世界辽阔天地在心”作曲家运用多个变化音,使整个乐曲从中国引向世界,转换视角,借助音乐描绘出辽阔的全球化视野下的“一带一路”古丝绸之路。
例1
作词蓝瑞轩,瑶族,广西大化人。作曲利宇翔,广西青年作曲家,作品有《海知道》《暖心的人》《红豆生南国》《起航》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出自2017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18年贺词,列入2018年度十大流行语。这首歌用习主席的这句新年贺词作为主题,运用了民谣风格的流行演唱方法来演绎;从小人物的生活角度,轻声细语的讲诉一个有关幸福的故事。歌词分为AB两段,亲切质朴富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形象的刻画了第一书记要来我家的喜悦盼望之情;同时感叹身边巨变的幸福乡村生活都是靠大家,靠奋斗出来的。
A:树上喜鹊叫喳喳,第一书记要来我们家。
我把院子扫了又扫,还把门窗擦了又擦。
摘下藤上甜蜜的瓜,沏上今年新采的茶。
看看现在的好日子,我们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B:乡村有了大变化,全靠大家辛苦了。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儿一点都不假。
青山绿水美如画,我们一起努力吧。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像那芝麻开了花。
该作品为G大调,两段体,采用五声性音阶写成。A段位重复型两句体,方正型乐段。以十六分节奏为主,在强拍的地方出现了休止,旋律线条自上而下,根据歌词的音调而作细微的变化。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受歌词影响,在节奏或具体音高上进行了变化。B段为A段的派生性对比乐段,两句体、非方正、重复型乐段。在每一个乐节开始的强拍上都进行了休止,每一个乐节结束的地方都是一个长音,这样,虽然与A乐段一样每句都由四个乐节构成,但是由于休止和长音,显得整个B乐段的节奏更加的舒缓一些。
例2
例3
演唱这首歌时运用说话式的流行演唱的技巧,略带沙哑的男声更像是邻家大哥,淳朴家常的跟大家絮叨第一书记到自己家,内心的喜悦不禁通过打扫、擦窗、摘瓜,沏茶这充满生活气息的一系列活动展露出来。歌词唱到乡村巨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候,没用口号式的方式去呐喊,依然用A段的动机展开,情绪和语气上扬,把幸福的奋斗融入小人物的盼望和欣喜之中。这种关于口号、标语类高潮的处理方式,没有呐喊却柔和更走心;带着气声的男声演绎加上吉他、电声乐队的时髦感,给听众全新的听觉感受,是整首歌最为出彩的点睛之笔。
《连心歌》是张名河作词,傅滔作曲的一首典型少数民族风格的五声调式歌曲,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献礼之作。作词家张名河,一级编剧。
该作品为bA调,采用五声性音阶写成,两段体形式。A为四句体,加一个尾声,节奏多采用四分加八平的节奏,落音分别在“sol、re、la、mi、do”,每句之间都体现了音乐层次感的对比。A1是对A的完全重复。B为重复型的两句体,属于A的派生性乐段,使用A段的音高材料,在节奏上将整个音乐拉长了。A2是对A的变化重复,在开头的地方音高上有变化,但在节奏上保持了一致。最后一次B的呈现转至了bD调上。这首歌为非传统意义上的两段体结构歌曲,AB两段各自描述了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A段描绘壮乡的金丝银线壮锦图,如在画里的好家园;茶浓酒香山歌醉,日子天天都在唱着过的美好画面。B段歌词转而联想到了壮乡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份子,各族儿女心相连的美好祝愿。女声民族唱法非常适合演唱这首作品,音色甜美,演唱时情绪饱满、热烈,富有跳跃感;歌曲响起时眼前有副壮乡青年男女身着民族服饰,伴着音乐欢快的对歌,跳竹竿舞的画面感[1]。
A段:金丝丝来银线线,织幅壮锦挂天边。
壮家在那画里住,好山好水好家园。
茶浓浓来酒暖暖,山歌声声醉千年。
壮家日子唱着过啊,不做神仙做歌仙。
B段:祖国是个大家庭,各族儿女心相连。
祖国是个大家庭,各族儿女心相连。
例4
歌曲在创作时运用了AB两个主题动机,在两个段落之间又使用了主题变化的连接段,类似于衬词的效果,没有具体的意思,但是通过对主题的扩展变化,达到了情绪补充和热烈喜庆的音乐效果。
例5
《瑶族大歌》由瑶族音乐人何建强作词、唐力作曲。作品歌颂瑶族先民守护的吊脚楼、竹篱笆、高山梯田和瑶锦瑶绣等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瑶族人民自强不息、爱国爱家和乐观包容的民族精神。《瑶族大歌》系大型瑶族音乐舞蹈史诗《盘王大歌》的主题歌,于2018年11月23日在第十五届中国瑶族盘王节开幕式上公演,当年入选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重点项目”。歌曲音乐素材以世界瑶族共有的原始民歌《拉发调》为基础,通过多种作曲技法的演绎,揉进现代音乐元素,构成了一首气势雄浑,荡气回肠的民族大歌[2]。
该作品为D调,两段体,采用五声性音阶写成。A段位两句体、重复型、非方正型乐段。第一句四个小节,由两个乐节构成,第二个乐节是对第一个乐节的上四度模进。第二乐句是对第一乐句的重复,受歌词影响在节奏和部分音高上有微调,但是骨干音和第一句都保持了一致。最后又添加了两个小节的尾声。B段为A段的派生性对比乐段,使用了A段的音高材料,但是在节奏上做了变化。第3、4小节是对前两个小节的重复,之后进入新的材料,节奏更加的紧凑,但是在音高材料从A乐段而来,每一次的重复都有层次上的对比,最后尾声的地方达到了本曲的最高音。音乐色彩方面,引子部分两声中国鼓;一声遥远的乡音呐喊;悠悠扬扬的特有的民族五声旋律响起;把听众的思绪从钢筋铁骨的城市带回到黎明晨雾升起的瑶族乡村。A段旋律富有南方的小调特色,吊脚楼、竹篱笆、长鼓、大山,一一的在听众耳畔呈现铺开。整体的旋律和节奏与施光南《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些相似,同是表达南方的情与景。AB两段之间有段六小节连接段,对A段旋律做以模仿重复,人声的复调;连接段结尾一小节用了特有的“拉发”。B段旋律(例6),从A段的1、2、5的上行,变为5、3、1的下行手法,先把主题“树几根竹筒;支撑天地;编几排竹篱,遮挡风霜”描述一次,合唱部分再次模仿。“每一层梯田五谷芬芳,织几匹麻布冬暖夏凉”。描述过瑶族家乡的物质遗产,美景人文,紧接着展开对家乡祖国的赞美感叹之情。旋律转为大线条,全曲的最高音也设置在这个位置,直抒胸臆,炙热情感扑面而来,音乐荡气回肠与A段的柔和细腻形成巨大对比,把音乐与情感推向全曲最高潮。
例6
由麦展穗作词、严冬作曲。麦展穗,广西南宁人,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歌曲《广西》呈现了广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也展示了广西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界推介大美广西迷人魅力的同时,更激励广西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继续团结奋进。
例7
该作品的调性为C徵-D徵-F徵,并列性两段体,采用五声音阶写成。A段位两句体、重复型、方整性乐段,旋律线条呈下行式,节奏以八平节奏和前八后十六为主,在第三个乐节处的强拍上采用了休止,使得音乐更有弹性和活力,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属于同头异尾,在结束的地方比第一句高出一个层次。在A段重复四遍之后进入B段,转到bB调上。B段位两句体、重复型、非方正性乐段,旋律线条呈拱形,节奏以前八后十六和十六平节奏为主,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完全重复,在最后结束的地方,加了一个小尾声。歌曲的写法上作曲家多次运用转调,层层推进,做二度上行,使歌曲的情绪随着音调不断的上扬;使听众的感受越来越明朗充满活力和遐想。
例8
歌曲为男女生对唱的形式,A段歌词描绘广西的漓江、村寨、山歌、壮乡、红军路、红水河、北部湾、丝绸之路,大美山水,红色摇篮,古文明之路。从山水到人文,对壮乡的魅力一一展示。B段部分转而描述作为红色摇篮,古文明之路的年轻人在新时达背景下的充满希望与憧憬的精神面貌。“年轻的翅膀,驮起梦飞翔。追梦的儿女春风荡漾”。两句歌词不断的反复,最后推向高潮,对大美广西的希望在充满遐想的春风荡漾中无限延长。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富有时代精神,是一首优美的主旋律歌曲。歌词描绘的每一个场景都给人满满的画面感,从清清漓江水,流出百里画廊,美丽村寨一片稻花香。山歌唱出新天地,每一天壮乡都充满阳光。
胡红一作词、颜宾作曲。胡红一,河南驻马店人。现为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西民族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兼职教授。
歌曲以富有画面的歌词和优美柔和的旋律,塑造了三代广西女性的形象:外婆、母亲和“我”。作品视角独特、人物鲜活,充分汲取了广西特有的民间生活素材,歌词朴素自然,寓意深刻。整个作品充满戏剧张力和画面质感,给观众以绝佳的视听享受,启迪从感性到理性的审美思索。该作品曾入选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经多位歌手演绎并拍成MV作品。歌曲的配器由钢琴、吉他、弦乐编排的民谣风。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借自己的外婆、阿妈结婚前的嫁娘装,表达自己结婚前的心情,是哭也是笑,是笑也是哭,是希望也是不舍。好的歌词往往都是在跟听众讲故事,作曲家借着出嫁的嫁娘装讲了一个广西三代女性的故事。歌声传递外婆,阿妈和女儿她们对于奔向未来,转变为女人时的心情,借一件嫁娘装诠释每个时代的审美。这里有审美的转变,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选择的迷茫,作者也真切的表达现代年轻人的迷茫和困惑[3]。
该作品为D大调,共6小段,在歌曲的结构上与传统的歌曲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前三段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但与分节歌不同的是,每一段的开头部分不太一样,属于同尾异头的创作手法。A(1-8小节)四句体,以小切分节奏开始,旋律呈拱形,第二句是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向上走了一点,体现出了音乐中的层次感。第三句加入了16平节奏,音区也比前两句高,在音乐的层次上和情绪上都是一个很好的对比。第四句情绪回收,整体上看运用了“起承转合”的手法。A1(9-16小节)、A2(17-24小节)是对第一段的变化重复,从开头的“sol”变成了“do”。B(25-32小节)属于A段的派生性对比乐段,旋律呈波浪形,四句体,在音区上与A形成了对比。B1(33-40小节)是对B的变化重复,同尾异头。最后是A乐段的再现。从整体上看该曲子属于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从局部来看,前三段属于分节歌的形式。
广西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的六首歌曲,每一首都十分具有代表性,不仅有反映当下广西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号召下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乏充满南方音乐地域性特点的作品,是兼具时代性、艺术性、歌唱性、群众性的作品代表。《云开日出》主旋律传达当今中国发展的昂首阔步、砥砺前行的姿态,中国人民从辽远的丝绸之路起航,一路追逐畅想未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用小人物的口吻,表达对习总书记话语的理解,将总书记的号召落实自己踏踏实实生活的具体行为。《连心歌》用典型的南方音乐语言,载歌载舞传达欢庆的情绪,献礼广西自治区六十年大庆。《瑶族大歌》基于传统的“拉发调”揉进现代音乐元素,描绘一幅荡气回肠的瑶族大歌。《广西》借由壮美的山水人文,缅怀历史畅想未来。《外婆的嫁娘装》用讲故事的口吻把广西三代女性的出嫁,历史变迁娓娓道来。每一首都各具特色,不管从歌词的雕琢上,作曲的技法的完美结合上都堪称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