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20-06-05 12:59陈蕾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陈蕾

【摘  要】  当前,“教育信息化”就像一股不可抵挡的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教育领域。语文是小学阶段最具人文性、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也是基础教育课程。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可谓是当下小学教育的主流趋势。本文集中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  信息化;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教育中,既符合新课改的教育趋势,也符合当下的教育大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合二为一,不但可以优化教学流程,还能促进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让学生耳目一新。

一、利用导入,入情入境

如果将教学比作是烹饪,那么导入就如同“炝锅”,将直接影响后续“烹调”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导入的意义至关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导入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因此,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产物,具有多重教育优势。在导入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既能增加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教学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桂花雨》一文时,在课前导入3~5分钟内,教师就可以巧妙融入信息技术,从而保证学生能快速专注于课堂上。首先,教师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和‘思乡主题有关的文章,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来自于台湾女作家琦君。在她的笔下,故乡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那些富含情感的词语、句子,看看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并试着思考标题‘桂花雨的寓意。”在问题导入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桂花盛开、花瓣堕落的视频与图片,营造真正的“桂花雨”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疑惑再次加深“为什么作者要定下这样的题目呢”?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文本、找出答案,积极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在讨论过后,学生意识到“桂花香”正是作者对家乡的感觉,看似写的是桂花,其实何尝不是在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呢?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增添了趣味性,也能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针对任何一门学科,导入都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需要发挥教育机智,主动探索更加具有创新色彩的导入形式,让学生“换新眼目”,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直观形象,降低难度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掌握的知识也相对有限,想要全面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所有文章难度较大。如果一味因循守旧、不思创新,教学过程将变得更加枯燥,自然不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解决这个问题,让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语文教学更加通俗易懂,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而且涉及了大量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第一步是分析学生的潜在学习盲区,找出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多数学生不是很了解地球、地球資源相关知识,如果凭借口头讲述,很难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收集宇宙天体、地球的视频资料、图片等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地球等宇宙天体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意识到即使宇宙浩瀚无边,有很多星体存在,但是地球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对每个人都意义重大。此刻,再为学生播放一些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纪录片,学生将会进一步意识到保护地球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为了弥补学生的知识空缺,教师可以将互联网上搜集的教学资源补充在课堂上,将能切实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化繁为简,直击重点

在早期的语文教学中,“板书+口头陈述”就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尽管当时背景下,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不能“原地踏步”。在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熏陶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会持续下降,教学效率也会得不到保障。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化繁为简,还能直击教学重点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以《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过程为例说明,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以及毁灭,旨在让学生懂得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责任感。文章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李翰祥导演的《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让学生对清代后期“火烧圆明园”事件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教师利用互联网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当学生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再引导学生回归课文,重点赏析文章的重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将对圆明园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既痛惜它的毁灭,也为它曾经的辉煌而骄傲。通过信息技术,学生的学习将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赋予学习过程更多趣味性。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采取“开门见山”的模式很可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将更加容易,从而保障教学效率。

四、复习巩固,夯实基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只用于教学过程中,很少关注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但是,课后复习同样非常重要,就算学生在课上学习了100%的知识,如果不注意课下及时复习,很容易流失大量的知识,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效。将信息技术与课后巩固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更加熟练、扎实地应用语文知识。微课就是一个良好的教学举措,既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能提高复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当课上的教学任务完成以后,教师可以设计微课视频,旨在让学生在课后复习巩固。对于微课制作,我认为教师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设计:第一,本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如“若隐若现、人声鼎沸、风平浪静”等,进行综合梳理,并给出具体运用的语境;第二,文章结构脉络的精髓,即文章的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作为一项写作技巧进行再次回顾,并结合文章中的例句进行修辞手法分析,重点讲解文章的关键句;第三,回顾文章中人们的情绪变化、声音的特点等,让学生再次回顾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第四,结合课后习题部分,设计一些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这四个内容,学生将对课文再次梳理,从而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复习效果。

案例中,教师用微课作为课后复习的主要形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完成当日的复习任务,还能夯实其语文基础。而且,微课不限时间、地点,可以反复观看,进一步保障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赋予教学过程更多活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教学形式更加多元、教学效率更加高效,从而奠定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精彩。

【参考文献】

[1]吕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才智,2020(05):97.

[2]陈晓露.重改革,求创新——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5):63-64.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