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雅琴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深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被确立。这样的背景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讨论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围,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价值便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主要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引导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讨论;有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7-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19
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某件事充满兴趣,从事这件事的积极性会增加3-4倍。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有效的课堂讨论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具体分析。
一、语文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一)讨论问题深度不够
问题是课堂讨论的基础,要想确保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设置的讨论问题应当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有讨论的价值。但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中,大多数教师设置的讨论问题都太过随意,致使课堂讨论过于表面化。虽然课堂氛围看上去热闹,但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甚至有些学生会借助课堂讨论的机会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并且,没有精心准备的课堂讨论也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二)课堂讨论时间不够
有效的课堂讨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探索精神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但目前的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仍未意识到课堂讨论的重要性,只是将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度讨论。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发表意见,其他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观点及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思考,课堂讨论环节就已结束。在这样的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尚未被激活,更加没有形成激烈的思想碰撞,学生对于讨论的问题一知半解,不仅无法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极为不利。
(三)学生参与度低
为了确保课堂讨论环节有序开展,大多数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之前,都会将学生进行分组,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但是由于小组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导致在实际的小组讨论当中,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成为少数人的讨论。而其他学生则在这一过程中无所事事,毫无参与感。“新课标”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以提升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学目标。显然,这种只有极少数人参与的课堂讨论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2]。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以此提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讨论的引导策略
(一)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充足的课前准备是确保课堂讨论有效性的前提。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对课堂讨论环节精心设计。第一,设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明确讨论方向,并对讨论的主题进行准确表述。实际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需要全班学生共同讨论的问题并不多,只有一些比较有深度且涉及文本核心的问题才有课堂讨论的价值。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合理且适当地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过度采用课堂讨论则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依赖其他同学,而不进行独立思考的习惯[3]。第二,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小组讨论是课堂讨论教学的主要形式,为了将小组讨论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之前,应当对班上的学情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同时引导小组成员合理分配任务,以此确保小组讨论的有序开展。第三,制订课堂讨论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确保课堂讨论的有序开展,教师就要为学生制订课堂讨论规则,并在课堂讨论之前,为学生讲解相应的规则,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如:当其他同学发表观点时,自己应当认真倾听,当他人表述完自己的观点后,再针对其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不能肆意打断他人的发言等。第四,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为了能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讨论且形成有效的讨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在讨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学习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有事可做,且有所收获。
(二)营造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
课堂氛围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呈现出的一种心理状态,能够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讨论氛围对于课堂讨论的效果要能产生决定性作用。教师身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氛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情绪、教学方法等都会影响课堂氛围的形成。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用自然、亲和的教学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独特的观点进行肯定和正确引导,以此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进而形成热烈的讨论氛围。
(三)明确课堂讨论目的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确保课堂教学保持高效率、高水平的重要保障。教学目标具有导向、调节、诊断和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等功能,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目标中指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规定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深度以及教学重难点,是所有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在课堂讨论环节中也是如此,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基本学情,为学生制订明确的课堂讨论目标[4]。课堂讨论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讨论的结果,而在于学生在讨论过程所掌握的討论方法和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制订课堂讨论目标时,应当以提升学生的讨论能力为出发点,并根据教材内容,重点侧重于对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辨析能力等。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制订具有较强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对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进行讨论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组织学生对作者父母亲的做法进行讨论。
(四)丰富课堂讨论形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能够对课堂讨论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课本内容和小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课堂讨论方式。在课堂讨论问题的设置上,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熟读课本,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师生通过討论;也可以是教师在对课本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思维容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出最终结论。在课堂讨论形式上,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形式。首先,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能够让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之间交换意见的方式,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观点,提高自身对课文的认知。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式,以此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帮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小组讨论,从而营造热烈的课堂讨论氛围。其次,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如:当完成一次课堂练习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观摩他人的答案,并说出自己认为完成最好的同学的名字,同时说出自己的理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看到不同的思维角度,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五)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引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讨论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问题,如:教师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只有极少数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多数学生选择沉默不语。甚至有时无人发言,导致课堂氛围非常尴尬。这时教师就应当要随机应变,适时降氏讨论问题的难度,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此来化解尴尬[5]。而当个别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做与讨论无关的事情时,教师应当及时提醒,并引导其加入讨论。另外,在讨论中双方争执不下,讨论难以继续时,教师需要及时对双方观点进行概括,并秉持公正的态度,针对双方观点给出自己的评价,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讨论。
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要尽量延缓评价,即到学生的讨论遇到“瓶颈”时,教师再适时对学生观点进行评价和指导,但切忌将标准答案直接强行推给学生。教师在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时,需要重点对讨论的过程进行评价,即对学生在讨论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等进行重点评价。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评价语言的应用,尽量使用精炼、激励的语言,以此激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观念的勇气。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课堂教学讨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为此,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时,应当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做好有效引导,并在讨论结束后做好总结和评价,这样才能够确保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进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宁聪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讨论的有效性[J] 散文百家(下),2015(3):68.
[2]刘颖.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2):146.
[3]刘惠芳.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学周刊,2019(3):97.
[4]马琦.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2):73.
[5]黄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江西教育,2019(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