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宇 钟盈盈 刘佳明 卢森华 丘一仙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广西 玉林 537000
消瘤藤为虎耳草科植物星毛冠盖藤(PileostegiatomentellaHand.Mazz)的根,在《中华本草》[1],《广西药用植物名录》[2]《广西植物志》[3]等专著均将其收载,具有祛风除湿、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临床常应用于腰腿疼痛、风湿麻木、痈肿疮毒,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骨折[1-3]。现代药理研究[4-5]表明消瘤藤提取物具有很大的潜在抗癌活性。有关化学成分方面研究的文献报道有陆国寿[6]、王云卿等[7]从消瘤藤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其中包括蒲公英赛醇、3β-乙酰氧基-乌苏酸、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茵芋苷、7-羟基香豆素等成分。经查阅文献,当前国内外尚无消瘤藤的挥发油成分研究的报道,因此,本实验拟对消瘤藤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为其药材资源的开发、化学成分分析及合理用药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1.1 仪器 7890A-5975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挥发油提取器、ML3002电子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
1.2 材料 实验所用消瘤藤样品采自广西金秀县,经玉林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中药室黎小伟主任中药师鉴定为虎耳草科植物星毛冠盖藤(Pileostegia tomentella Hand.Mazz)。无水硫酸钠(分析纯,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乙酸乙酯(色谱纯,默克股份两合公司),水为三级水。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消瘤藤样品约150 g,剪碎,置2000 mL圆底烧瓶中,加10倍量纯净水,浸泡1 h后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204挥发油测定法”下甲法测定,提取前于挥发油测定器上端加入约2 mL乙酸乙酯,提取6 h,静置,补足乙酸乙酯至体积为2 mL。取乙酸乙酯层,以无水硫酸钠干燥,取上清液,过0.22 μm微孔滤膜,作为供试品溶液,备用[8]。
2.2 GC-MS分析条件
2.2.1 GC条件 石英毛细管柱DB-1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He(≥99.99%),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 μL,分流比为50∶1,进样口温度为220 ℃,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 ℃,保持1 min,以5 ℃·min-1升至250 ℃,保持5 min。溶剂延迟3.0 min。
2.2.2 MS条件 采用EI电离模式,电子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230 ℃,四级杆温度为150 ℃,质谱接口温度为280℃,全扫描(Scan)采集模式,质量范围m/z 50~400 amu,扫描间隔0.2 s。
2.3 测量方法 取“2.1”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按“2.2”项下的条件设置GC-MS分析参数,吸取1 μL进样,记录总离子流图,在Nist.08标准普库中进行检索,确定各色谱峰代表的化学成分[9]。
2.4 化合物定性分析 图1为消瘤藤挥发油总离子流图,谱图在MassHunter工作站经Nist.08谱库自动检索和解析,采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鉴别出消瘤藤挥发油成分匹配度大于80的有27个成分,占总挥发油的87.73%,相对含量大于2%的有:棕榈酸(46.96%)、亚油酸(16.02%)、反油酸(5.12%)、顺-9-六癸酸(2.75%)、肉豆蔻酸(2.25%)、正十五酸(2.24%),结果见表1。
表1 消瘤藤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
续表1表1 消瘤藤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
本实验通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消瘤藤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及相对含量测定,由于消瘤藤中挥发油成分相对含量不高,完全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2204挥发油测定法”下甲法测定,无法收集足够供试品溶液,因此在挥发油测定器上端加入约2mL乙酸乙酯,使挥发油成分溶于乙酸乙酯中,以利于分析。消瘤藤主要成分为棕榈酸(46.96%)、亚油酸(16.02%)和反油酸(5.12%)等,化学成分类型主要是脂肪族类、芳香族类、萜类。近期有报道棕榈酸用于乳腺癌、结肠癌和宫颈癌的研究[10],早有研究表明亚油酸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范荣等[11]报道了反油酸用于人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可见瑶药消瘤藤用于治疗肿瘤可能与其挥发油中所含的脂肪酸含量有关,与蒲公英赛醇、3β-乙酰氧基-乌苏酸、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茵芋苷、7-羟基香豆素本等其他活性成分[6-7]起协同作用。本研究可为建立消瘤藤挥发油提取方法提供参考,为阐述消瘤藤的药效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