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红
(射阳县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是一类由多因素原因引起的精神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患者以思维、行为以及情感等方面障碍为主要表现形式,行为活动和精神活动不协调,引起思维贫乏和交流困难等症,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本研究选取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60 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ICD-10);②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或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②药物禁忌症。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7:13 例,年龄24-63 岁,平均(43.6±12.5)岁,病程2-9 年,平均(5.2±1.4)年;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0:10 例,年龄25-64 岁,平均(45.2±12.7)岁,病程1-8 年,平均(4.7±1.2)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对其生命体征和临床表征予以监测,解答患者疑问,使其积极配合治护过程。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主要措施为: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前,详细排查病区病房,更换安全设施,张贴温馨提示或告示,避免或减少患者的危险活动或行为。为患者提供绿色盆栽和宣传海报,使其尽可能放松心情。②心理干预。保持热情、温和、友善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将疾病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全面评估患者的思想动态,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将治疗过程细致地告知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疑惑,站在患者角度对其情感、家庭等方面予以关怀;给患者足够的尊重,并注意对其隐私的保护,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帮助患者树立信心。③大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无法自理生活,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进行清洁护理,例如帮助患者进行洗脸、洗头剪指甲等,并密切关注患者的行为变化,预防暴力或自杀行为。针对不同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其爱好,开展相应的娱乐设施活动,培养患者的爱好,指导其积极参加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④社交技能护理。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社交技能培训小组,对患者的矛盾冲突进行开导,指导其正确的社交群体活动。定期开展集体娱乐活动,如下棋、打扑克、打太极拳等,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提高患者的社交技巧和集体荣誉感。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2]。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精神状态以及依从性情况。①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AS ≥50 分表示存在焦虑情况;SDS ≥53 分表示存在抑郁情况。②采用NOSIE(住院患者观察量表)与BPRS(精神病量表)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价,前者满分80 分,后者满分5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精神状态越差。③依从性评判标准:患者积极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完成整个治疗和检查过程,遵医嘱按时服药,无过激行为,即为完全依从;多数情况下,患者能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完成治疗和检查过程,存在漏药或停药情况和轻微过激行为,即为部分依从;患者不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完成治疗和检查过程,不按规定服药或不服药,存在较为严重的过激行为,即为不依从;依从率=(总例数-不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 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数据,以卡方χ2检验本次研究的计数资料,采用样本t 检验计量资料,P<0.05 时表明本次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2.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0 55.13±16.25 45.48±12.61 57.94±13.26 49.58±12.41观察组 30 56.20±16.31 36.78±10.21 58.13±14.07 37.38±10.85 t - 0.303 2.937 0.054 4.054 P - 0.763 0.005 0.957 0.000
2.2 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情况。护理前,两组患者的NOSIE与BPRS 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比较
组别 例数 NOSIE 评分 BPR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0 72.41±18.35 63.89±14.37 46.54±13.25 36.37±10.43观察组 30 73.27±19.43 46.27±11.32 46.06±13.17 26.13±7.45 t - 0.176 5.276 0.141 4.376 P - 0.801 0.000 0.889 0.000
2.3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n(%)]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压力也随之增加。研究发现,长时间受精神压力影响,会对人的思想与行为造成严重伤害,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异常的思维和行为,进而使其无法自主生活,最终引起精神分裂症,不仅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降低患者的社会功能,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复发率和致残致死率极高[3]。
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服务突破了常规护理的刻板和守旧,以患者的心身健康为主旨,结合了环境护理、心理干预以及社交活动护理等措施,为患者提供全方面的护理服务,旨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配合度,稳固患者的病情,最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服务能切实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减少危险行为和不良事件。这主要是由于优质服务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认知度和对积极治疗疾病的意识,同时心理干预给了患者治疗的信心,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患者在学习到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巩固了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获得了患者的充分信任,不仅更加积极配合治疗,还减少了危险行为,依从性得到提升,疗效自然更好[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在精神科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