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欧琴,邓琼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 妇产科,广东 深圳 518000)
分娩可以使产妇的盆底肌功能受到损伤,可能导致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产妇分娩后最常出现的一种疾病,患者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外阴坠胀、阴道松弛,性生活障碍等这一系列的临床表现[1]。康复护理是现今我国新开发的一种护理手段,是根据受伤后盆底肌的功能特点对其进行修复的一种方法。近段时间康复护理被广泛应用于恢复产妇盆底肌功能,但是还缺少在什么时间对产妇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最好的研究,为了明确这一问题,我院特地做了此项研究,具体研究如下。
1.1 一般资料。参与此次研究的病人全部同意进行此次研究,此次研究也征得了有关部门的同意。收集近几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的住院信息,在其中选取50 名发生盆底肌功能受损的产妇,运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这50 名产妇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成员一共25 人,她们的年龄在20-45 岁,平均(30.44±3.56)岁,怀孕周期(38.3±1.1)周,新生儿体重是(3450±105)g,实施阴道侧切的有15人,采取会阴保护分娩的是10 人。观察组的成员也是25 人,她们的年龄在22-47 岁,平均(35±1.52)岁,怀孕周期是(38.5±0.5)周,新生儿体重是(3435±125)g,实施阴道侧切的是13 人,采取会阴保护分娩的是12 人。对照比较这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怀孕周期、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体重等基本情况可以发现,不同组病人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择取的病人全部符合以下标准:①在我院进行分娩并发生盆底肌功能受损的病人;②腹中胎儿是单胎并且足月;③病人及其家属能够理解本次研究的意义并接受本次研究的实施;④初次生产的孕妇;⑤没有其他可以造成盆底肌功能损害的疾病病史。排除标准:①拒绝参加研究的病人;②剖宫产;③有语言沟通障碍的病人[2]。
1.2 方法。对这两组患者全部进行产后康复护理,而且每一位患者进行的康复护理内容完全一样,包括盆底肌训练和低频电刺激,区别在于其开始进行康复护理的时间。对照组患者在产后3 个月开始实施康复护理,而观察组则是在产褥期就进行康复护理,具体步骤如下:①相关知识科普:为产妇详细介绍盆底肌功能损伤的原因以及诱发因素,还有出现盆底肌功能损伤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引起其注重,并讲解相关的康复护理注意事项[3]。②盆底肌训练:叮嘱产妇将肛门紧缩并且保持不动3 s 以上,然后使身体放松,接着在进行上述动作,每天要操作3-4 次,而每次进行的时间要在20 min以上,以6-8 周为1 个疗程,最少进行一个疗程的训练,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随时进行练习。③低频电刺激:使用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为患者进行治疗,让患者平躺在床上,将两腿分开并且使其呈屈曲状态,在阴道内放入电极,随时监测患者的盆底肌及腹肌收缩活动时的电活动,通过肌电图图像进行展示,每周进行2 次,每次持续20 min,持续6 周-8 周。这些操作全部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护理。除了以上操作,护理人员还需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技巧的讲解以及健康知识,从而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配合度以及健康意识[4]。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这50 名病人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检查阳性率和自觉症状出现率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0.0 统计软件来对数据处理,计量学资料使用(±s)表示,应用χ2检验以及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例数(n)。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2.1 比较两组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对两组病人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成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满意度的对比(n,%)
2.2 比较两组病人的检查阳性和自觉症状出现的概率,观察组的数据要比对照组的优秀,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检查阳性和自觉症状出现率对比[n(%)]
作为一名女性,有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就是妊娠、分娩。在这一特殊时期内,女性身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因为怀孕而产生一些变化,可以改变女性盆底结缔组织胶原的代谢功能。此外还有一些会损害到盆底肌的因素有难产、产程延长以及重力作用。所以有一些女性会在分娩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严重者还会出现盆腔器官脱垂,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5]。通常在分娩后42 天的时候产妇都会到医院进行盆底肌功能测试,若出现盆底肌功能受损,医生会为其进行相关的康复治疗,指导其如何进行护理。但是这一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使用这种方法无法达到人们的要求,而且盆底肌功能受损的表现不是很明确,有些时候会被医生以及产妇忽略而使得其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根据先前的大量研究数据得知,当人体的某一组织受到损伤时,除却急性期进行紧急处理后,在非急性期对其进行康复治疗会促进起恢复的进度。而产后的盆底肌组织受损也可以应用此项治疗方法。处于产褥期产妇的子宫、盆底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产后对产妇使用康复护理这一非手术方法进行盆底肌功能修复,但是修复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适当的进行训练有助于病情的恢复[6]。这一康复护理训练方法不会对女性带来疼痛以及创伤,主要训练方法为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这一方法可以应用相关治疗仪器对产妇的盆底肌功能进行检测,根据受损状况进行治疗,以此促进盆底肌力的恢复。电刺激可以食用低频电流来刺激产妇的盆底肌肉,训练此处肌肉的反射性。盆底肌训练则是为了使阴道的收缩力得到提高而进行的阴道哑铃锻炼,因此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目前临床对于盆底康复护理的最佳时机尚未得到统一定论现阶段。因此我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产褥期对产妇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对于发生盆底肌功能受损的产妇在各个时间段对其进行康复护理都会使其盆底肌功能得到改善,但是最佳实施时期是产褥期。在产褥期对其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更快的恢复其盆底肌功能,促进产妇的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