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亚红
(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1)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囊及周围肌腱、韧带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特异性炎症而导致的肩膀酸痛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综合征。在现代医学治疗中,对于肩周炎的治疗大都是采用封闭或者消炎等方式治疗,虽然可以暂时起到止痛效果,但始终是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注射或者口服药物极易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影响。肩周炎在中医中又称为“肩凝症”“冻结肩”等,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发病前期肩周围会出现一定的痛感、酸重表现,在晚上或者天气变化时疼痛程度加重,后期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缩[1-2]。此时如若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会对患者的正常机体功能造成直接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进行肩周炎治疗的126 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于我院进行肩周炎治疗的126 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 例患者。其中各组基本情况如下:观察组:男性34 例,女性29 例;年龄34-74 岁,平均(53.37±7.24)岁;病程2 个月至5.3 年,平均(2.22±0.55)年;对照组:男性33 例,女性30 例;年龄36-69 岁,平均(52.3±8.38)岁;病程2 个月至6.1 年,平均(2.38±0.48)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其存在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本次研究所有对象均达到以下标准:①无任何针灸、拔罐禁忌;②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可以完成整期治疗;本次研究排除以下标准:①妊娠、哺乳期妇女;②肝脏、肾功能存在障碍;③近期接受过相关治疗措施[3]。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选用运动疗法加内服布洛芬胶囊,一次一粒,一天两次,十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时间为四天,共服用三个疗程。对照组患者选用温针灸联合运动疗法完成治疗。具体如下:在患者可以忍受疼痛的基础上引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自主训练,其中包括双手握住体操棒、手臂延伸、手指爬墙联系等,主要是让患者从侧面或者前面缓抬手臂,利用食指、中指两个手贴紧墙面,并沿着墙面完成爬墙式动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患侧手臂完成上举运动,上抬手臂并尝试触摸背部。运动方法每天练习两三次左右,每次不得超过15 分钟。中医温针灸:找到患者肩前、肩贞、曲池、外观、阳陵泉等穴位,患者取无患病一侧的肩部行卧位完成局部消毒,而后选用尺寸为0.35mm×40mm 的不锈钢毫针,对准穴位垂直刺入得气,其中在肩前、肩贞上方插入长度为2 厘米的艾条点燃,在艾条下方利用纸片将其与皮肤进行隔离,以免烫伤患者。在艾条烧尽后将针取出,行针结束。温针灸十天为一疗程,每疗程治疗间隔4 天左右。
1.3 观察指标。在整个疗程结束后,利用CMS 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肩关节功能活动程度进行测评,疼痛及其生活能力看患者个人感觉,肌肉力量及其肩关节活跃度,依照相关指标进行判定。
1.4 疗效判定。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参考标准。有效:患者肩关节无明显痛感,活动功能正常;减轻:患者肩部痛感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有功能改善状态;无效:患者肩关节痛感严重,活动功能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分析。将此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 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组间比较均采用t 进行检验,本次研究中数值当P<0.05 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经过调查发现,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1 所示。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对比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发现,两组数值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半个月、一个月、一个半月后,对照组镇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2 所示。
表2 两组镇痛效果评分对比
表2 两组镇痛效果评分对比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半个月 治疗一个月 治疗一个半月观察组 5.37±2.02 9.23±2.57 10.33±2.53 11.13±2.11对照组 5.41±2.13 10.68±2.48 13.68±2.42 15.03±2.19
2.3 两组肩关节活动程度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数值评分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半个月、一个月、一个半月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3 所示。
表3 两组肩关节活动程度评分对比
表3 两组肩关节活动程度评分对比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半个月 治疗一个月 治疗一个半月观察组 14.38±3.22 30.25±4.24 36.49±5.23 40.01±6.29对照组 14.42±3.22 36.83±5.03 48.89±6.22 53.25±6.94
肩部疼痛以及运动功能障碍肩周炎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一般情况下,肩周炎疾病大都是肩部扭伤性疾病或者肩部损伤性疾病,在肩周炎发作后,患者会出现肩关节僵硬、日常活动困难,就像是两个胳膊冻在了一起,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又将肩周炎成为冻结肩[4]。肩周炎简单来说就是病理原因导致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出现一些肿胀,最终由于充血水肿导致部分组织身处,导致炎症性出现,并伴有疼痛之感。从中医角度来看,肩周炎属于一种痹症,中医认为,肩周炎是由于风寒湿三期袭入身体导致患者肩部静脉闭阻、由于脉络不同所以出现疼痛,因此,要想真正治疗疾病就必须要为患者解决机体的疼痛。现阶段下,临床医学中有多种治疗方式,但是没有一种有效的特效方式,仅仅是通过一些手段来缓解患者疼痛,针对此种情况,可以综合选用几种方式完成治疗,只有如此,才能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痊愈[5]。
运动疗法最早起源于中国,在数千年前,我国祖先就已经尝试利用运动来完成疾病防治。由于生长结构导致肩关节成为了人体活动的最大关节,而运动疗法的应用有效缓解肩关节部位粘连,实现关节滑利,进而实现关节功能恢复,维持神经肌肉紧张度。而针刺可以实现局部血液循环,可减轻患者疼痛,而艾灸可以温经散寒,改善患者血浆渗透压,提升患者免疫力。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治疗半个月、一个月、一个半月后,对照组镇痛效果评分、肩关节活动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温针灸与运动疗法结合可有效提升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