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田田
专题复习:函数
领 衔 人:何君青
组稿团队:江苏省初中数学反思型教学课题组
这类问题一般有三问:第一问识别图像,例如解释折点处的基本信息等;第二问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第三问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同学们需观察一次函数图像,细致分析题意,能将一次函数的知识与建立方程模型相结合。
例1 图1 中的折线ABC表示某汽车的耗油量y(单位:L/km)与速度x(单位:km/h)之间的函数关系(30≤x≤120)。已知线段BC表示的函数关系中,该汽车的速度每增加1km/h,耗油量增加0.002L/km。
(1)当速度为50km/h、100km/h 时,该汽车的耗油量分别为 L/km、 L/km。
(2)求线段AB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速度是多少时,该汽车的耗油量最低?最低是多少?
【分析】此题以耗油量问题为背景,以一次函数的图像为载体,分析某汽车的耗油量y与速度x之间的函数关系,考查识图、用图的能力。题中自变量不同取值范围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不同,其函数图像是一个折线。解决分段函数问题,要与自变量所在取值范围对应,大家要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表达式,且用好“折点处”的坐标。
解:(1)0.13,0.14。
(2)设线段AB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
因为y=kx+b的图像过点(30,0.15)与(60,0.12),所以
解方程组,得
所以线段AB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0.001x+0.18。
(3)根据题意,得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0.12+0.002(x-90)=0.002x-0.06。
由图像可知,B是折线ABC的最低点。
【点评】此类题型通过函数图像及一定的文字说明作为载体来传递解题信息,为问题提供条件。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善于从图像的位置、特殊点及发展变化趋势等相关信息中受到启发,并获取有用的信息,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推理计算,最终解决问题。此类问题的切入口往往是对折点的解读,所以要重视折点及折点前后的状态。
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同一自变量有两个不同的因变量,表示不同的一次函数,这对解题造成干扰,更考查大家对图像的理解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下面以一个行程问题为背景,与同学们交流。
例2 甲、乙两地相距400 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如图2,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的路程y(km)与所用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表示轿车离甲地的路程y(km)与所用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求线段CD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求E点的坐标,并解释E点的实际意义。
(3)若已知轿车比货车晚出发20 分钟,且到达乙地后在原地等待货车,则当x为多少小时,货车和轿车相距30km?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1)求线段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常规考法,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实际意义直接列出,另一种是读取图中数据,借助待定系数法求出表达式;(2)求E点的坐标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联立线段OA、CD的表达式求解,另一种是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追及时间(即点E的横坐标),再代入线段CD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求点E的纵坐标;(3)由“货车和轿车相距30km”可求得多解。
解:(1)线段CD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120x-140(2≤x≤4.5)。
(2)点E坐标为(3.5,280),点E的实际意义是当货车行驶3.5 小时,轿车追上货车,这时它们离甲地距离为280千米。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解读折点、分段图像的实际意义,结合实际行程问题,运用分类思想,正确地找出某个状态下的速度、时间、路程,然后转化成代数模型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