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霞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处于发展变革的重要阶段。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国逐渐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实行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尚未形成健全的思想意识,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班主任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文化知识的掌握,更要在管理班级中合理运用情感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6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但是在小学班主任实际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仍然会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过于重视成绩。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班级中各项事务有序进行,但这种僵硬化的管理体制,不利于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应该从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主动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和交流,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健康学习和成长。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时运用情感教育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增强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虽然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小学班主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得小学生对小学班主任过于畏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愿与班主任交流,这就使小学班主任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实际情况了解较少。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现如今,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中应该采用情感教育模式,当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班主任应该指引学生探寻解决问题之路。在这种情感教育模式中,小学生对于班主任的畏惧心理会逐渐减少,进而愿意主动和班主任沟通和交流。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尚未形成系统的思维认知,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不足,经常会和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小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对这些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纠正,在一定程度上会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改正不良习惯,使小学生在能够健康茁壮地
成长。
3.有利于打造优秀的班集体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小学阶段在班级评比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班集体平均成绩的高低,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课外兴趣和特长。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虽然小学班集体的整体学习成绩有了提高,但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得学生的发展存在片面性。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该积极采用情感教育的模式,注重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小学班集体成绩的提高,也能让班级整体素养在无形中得到发展,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打造。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时运用情感教育的措施
1.转变班主任传统管理理念
在传统管理班级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的高标准、严要求方式,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当前,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转变传统思维,注重将自身的想法和小学生的思维相结合。
同时,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观察班级内每个成员的不同状况。例如,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观察学生的课上表现和课下表现,进而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有所了解,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案,使小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得到发挥,进而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
2.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接触时间最长的便是小学班主任,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思维认知尚未完全形成,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模式和特点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今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减少对学生的指责和批判,主动用自己的关爱和理解来感化学生,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正能量。
在小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小学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改正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重点攻克学习薄弱点。小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小学班主任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再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最后,小学班主任应该将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有效解决。在小学生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小学班主任应该从不同方面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和睦相处。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应该多一份爱心和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感受到班主任无私的爱与关怀,也会用积极的态度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老师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大部分小学班主任老师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会以一种命令的口吻来要求学生,不可否认,这样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学生做事的效率,但是这样的方式也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距离感,不利于情感教育工作的开展。
老师主动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很好地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们的压力。距离的拉近也意味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增多,师生之间的畅所欲言,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正是情感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老师需要主动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减轻压力,落实情感教育。
但是,老师们在拉近和学生之间距离的同时,也需要把握好度。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朋友,但更重要的身份还是老师,学生需要把老师当作长辈一样去尊重。老师也应该把握好情感的每一个点,针对学生的一些比较细小的错误,可以宽容,并用一种和蔼的方式进行教导,但对于那些原则性问题或者是比较重大的过错,老师们就应该拿出自身的威严,绝不能放纵学生们的行为,既不能太过温柔,也不能过于严厉。老师只有掌握好这个教育的度,才能保证在拉近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同时,完成自身的教育任务,不至于影响正常的教学生活,真正实现情感教育。
4.尊重学生的想法
为了更加直接、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管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一定要建立和学生共同的学习目标,用一种接近学生心理的方式去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来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针对这一点,小学班主任需要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照顾到他们的情绪,用一种平等的关系来进行思想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进而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保证情感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该主动转变管理理念,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优秀班集体的打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正確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邵金红《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中的情感艺术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第13期。
[2] 于朝霞《探讨情感教育渗透于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第5期。
[3] 倪红、杨舒《基于情感教育模式下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初探》,《民风(科学教育)》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