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杰
摘 要:在我美术教育中,作为一项基础教育内容,美术欣赏教学,直受到美术教育领域人才的重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欣赏课程及绘画共同列入到基础美术教育中,成为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主体课程。但是即使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之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美术基本理论知识之外,并没有如预想中的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探讨及研究认知的一部分欣赏教学策略,提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的实践及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方法
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开展时,教师为了充分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美学欣赏空间,往往需要在课程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此时,可以添加一部分艺术性的服务于课程核心点的欣赏内容。但是事实上,一部分教师只凭借着本身的爱好,而没有考虑学生的行为认知水平,一味的追求欣赏内容的纯艺术性,导致该作品无法同学生欣赏心理倾向及欣赏水平相适应。因此在选择用于学生进行欣赏的内容及题材时,教师需尽可能的贴切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接近于学生认知水平及欣赏水平的美术作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选取的作品往往富有儿童情趣,也容易被儿童理解及接受。此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达到这一点:第一,要求在课堂准备工作开展时有效的挑选归类所涉及到的欣赏作品,也可以邀请一部分学生共同参与到欣赏作品的挑选及规律中选取更为感兴趣的题材及内容作品;第二,需要在这一部分即将欣赏的作品中添加一部童趣化处理;第三,可以直接将评定为优秀的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纳入到欣赏范围内,作为材料进行补充。
2 注重学生的理解及释读
在美术欣赏课开展时,传统教学方式往往为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展示优秀代表作品,之后就这一篇作品开展讲解,一讲到底,过度投入,忽视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得美术欣赏成为了教师讲赏。此时,这一节所谓的美术欣赏课程就成了奖赏课,教师只是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该作品。
经过了新课改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够只被动接受,而应当主动参与并积极探索。只有学生这一主体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来,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及创造潜能。而美术欣赏课程则需要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到其中,使学生更为欣赏到此作品的情谊及内涵,获取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过于详细或是反复的进行讲解,将会影响到学生真实感受作品脉搏,也不能够有效养成学生良好审美情趣及欣赏能力。为此,教师需采取的教学策略往往为,第一,课前展示完欣赏作品后,给学生留有充分时间搜集与其相关联的资料,要求学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拉近与欣赏内容之间的距离,产生强烈欣赏兴趣。第二,在学生欣赏作品之前,要求学生先初步的品读几分钟,之后要求学生代表发言,谈及本身初次观赏作品的感受及印象。第三,应用思考题方式,要求学生细细体会画面作品的线条、情绪及色彩等因素;第四,必要时可以开展学习小组,讨论欣赏中出现的一部分重要问题,并且针对具体现象向老师提问,之后由老师进行讲解,积极营造活泼努力课堂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动力,此时课堂学习效果往往超乎预料。因为相比于成人而言,一部分学生行为特点导致其思考深度及思维方式都已超出成人范围,应用该欣赏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
3 规范欣赏课教学流程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应用时,其主要目的就是充分结合教师理解及学生体验,使学生在聆听完作品创作背景及内在艺术表达形式后,充分体会作画人的情感,从而达到内外结合,在欣赏中形成学生独特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知能结构,具备有更高的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在实际欣赏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时,往往还需要规范整体的操作流程。一般教师需采取的策略如下。第一,教师发挥本身引导者作用,要求学生潜入深处,理解欣赏作品,而不能够随意欣赏,此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欣赏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之后使用本身语言详细概述作品题材内容;第二,应用整体语言表达出语言的造型、构图及色彩因素;第三,通過介绍作者生平背景,研究作品表达的情感意义及人文价值;第四,在经历过以上内容探索及学习时,局部性或是整体性的评价整体作品。在以上这多个操作流程时,教师需要结合美术术语规范讲述流程,建立起学生完整美术知识结构,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 结束语
综合上文,为同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解决小学美术教师的问题,教师必须应用全新型的教学制度及模式,发挥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认知出发,给学生创造充分自由探索及表达的空间及条件,促进学生全方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艳.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育革新 000.006(2015):P.68-68.
[2] 汪雨春.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中国校外教育(2010).
[3] 王立哲. "试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 丝路视野 000.017(2018):P.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