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层教学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2020-06-04 08:22王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0期
关键词:提升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王奎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造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的出现,甚至随着数学学习的逐渐深入,这种“两级分化”现象还在加剧,学生的数学成绩差距在逐渐拉大,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十分不利。本文着重就如何利用分层教学法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提升;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实行“平行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课后练习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导致许多学生由于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原因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很大的抗拒感,致使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一直达不到理想状态。对此,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依据学生间的客观差距采用分层教学来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后作业等都进行合理分层,以促使全班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全面进步。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的依据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它与传统教学中的“平行教学”是相对而论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首先应该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以及智力水平等,在此基礎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同时要看到正值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殊性,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分层,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例如,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填写调查表,就学生的性格类型、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时间等进行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利用试卷答题的形式对学生的智力水平、数学学习基础等情况进行摸底。再参考以往的数学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将全班学生分层情况用A级、B级、C级代替。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为分层教学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因此,在开展分层教学时,教师也要将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分层,依据不同层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保底不封顶”的原则,对A级学生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封顶”,在要求学生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后,更多地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C级学生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保底”,要求学生一定要努力达到数学教学的基础要求,确保全班学生都能完成新课标的最低标准。这样既能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又能鼓励大多数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我就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C级教学目标:会解含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够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B级教学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体会变复杂为简单的数学思想。A级教学目标:在前两个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解题方式,并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努力的目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策略分层

分层教学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策略分层是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关键。A级的学生数学基础扎实,思维能力较强。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重在“引导”,把教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自主探究课本知识,并尽可能地多做习题去巩固学到的知识;B级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都处于中等。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应重在“激励”,在教学中,给予B级学生更多的鼓励,通过多提问、多辅导,鼓励他们向A级转化。C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思维能力也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使用“帮”字策略,要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联系生活等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励全班学生不断追求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班级内的两极差距逐渐缩短,并带动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部分内容时,我就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A级学生,在课堂上,我以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并要求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习题训练上,同时要从多角度去考虑问题,尽可能多地找出多种解题方法。而针对B级和C级学生,我则运用联系生活来创设情境,引入三角形全等的问题,然后运用拼图、折纸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时,我按照“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带领学生进行了探究,促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四、作业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开展分层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难易程度不同的几个层次,C级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要紧扣课本,以基础练习为主;B级学生在基础练习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稍有难度的变式题;A级学生则以综合题型为主,更为灵活,也更具有开放性。而这些题型会以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学生在做完必做题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做剩余题型,这样一来,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而量体裁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将课后作业进行了分层设计。C级学生的作业主要以判断题和课后的练习题为主,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B级学生的作业在课本练习题型的基础上更为复杂,综合性更强。而A级的选做题主要以开放性题目为主,涉及到的知识面也更广,通过做题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采用分层教学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逐渐缩小,对提升全班学生的数学整体成绩大有帮助。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分层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努力构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全班学生都对数学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并在自主探究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整体提升,最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雪楠.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9).

[2]  王林林.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

猜你喜欢
提升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