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华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400)
医院想要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只有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保证医护人员按照规范展开操作,才能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管理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好坏之间关系着护理工作质量优劣。本文选择了122例手术患者,就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选择本院于2018年4月~2019年7月之间收治的122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甲组(61例)中女性患者36例,男性患者25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38.49±2.17)岁。乙组(61例)中女性患者34例,男性患者27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9.06±2.11)岁。两组基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0.05。
甲组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⑴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每个小组配有至少2名质控员,要求质控员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熟记手术室护理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各种手术室设备和仪器。质控小组内成立专科组—质控员—专科护士长—大科护士长管理体系,其中专科组长职责为监控手术室的护理治疗,并配合临床亦或是进行手术操作;质控员旨在为监督和检查负责小组内的护理质量,若有异常及时上报,并依据实际护理情况合理调整护理方案;专科护士长和大科护士长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监控[2]。⑵开展专业化培训:入组内所有小组成员均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保证每位护理人员均能知晓质量控制小组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其认知水平,并明确个人职责。⑶加强质量控制:依据各科室护理特点,专科护士长和大科护士长制定不同质量评估标准,并由各个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探讨,制定最终评估标准。小组成员以此为依据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手术室护理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探讨解决方案,每周例会上依据护理人员表现予以批评和鼓励,每月进行汇总,纳入年终考核。乙组实施一般护理管理。
观察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管理质量。
本文针对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均借助SPSS 23.0,P为统计学数据差异,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甲组手术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与乙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
表1 两组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护理满意度 护理管理质量甲组(n=61) 96.42±3.14 97.11±1.24乙组(n=61) 89.34±7.46 89.37±5.34 t 6.8318 11.0270 P 0.0000 0.0000
手术室护理工作直接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全。而手术室护理工作难度大,强度高,护理人员压力大,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威胁患者安全,引发护理纠纷。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目标比较模糊,因此其个性化和针对性也不强,加上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高,导致护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3]。质量控制小组通过成立质控小组,明确护理人员职责,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还能使护理目标更加明确,保证护理工作有序开展,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4]。本次研究中选择了122例患者,分别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结果显示,甲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乙组,进一步提示了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总而言之,在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