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桂茹
摘 要: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举措,有效性是教师培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程改革将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培训和终生学习,习得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师德与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紧跟教育与时代变革的脚步,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课题。如何使教师培训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是对教师培训部门和培训管理者的巨大考验。
关键词:教师培训 师德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54
由此,教师培训机构应从以下方法和策略入手,有效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一、职责明确,保障有力,扎实开展教师培训
(一)政策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3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以及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制定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局年度工作计划。
(二)资源整合
注重培训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实现培训开放性:一是注重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二是建立教师培训实践基地,三是定期、不定期地邀请科研机构和高校课程专家来讲学,指导教研和课题研究;四是聘请本地专家共同参与教研培训工作,加强下校调研指导;五是构建以教师进修学校为龙头、以大学区为纽带、以基层学校为基本单位的三级研训网络,有效地促进基層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健全机制,强化管理,规范开展教师培训
坚持骨干先行、全员推进的原则,采取理论测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并重的管理办法,实现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培训质量。
(一)建立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机制。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培训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制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审验制度、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习制度、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制度,实现教师培训工作管理的规范化。
(二)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机制。对三级培训网络确立具体的培训任务,实行跟踪管理,实现继续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机制。
(三)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制约机制。实行教师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管理,并把教师培训工作与教师评职晋级挂钩,与评优选模挂钩,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培训。
(四)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培训工作纳入督导评估体系中,作为年度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项检查,专项评估。
三、定位准确,资源整合,有效实施教师培训
(一)学历提升
通过与高校联合办班,创办网络教学点和函授班等举措,拓宽办学渠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实现学历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坚持从严治教、严格办学、严肃纪律,方便教师又确保质量。
(二)师德教育
教师培训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教师为本”的理念,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有效整合“国培”“省培”“市培”优质资源,不断挖掘县域培训资源,突出“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基本导向,创新培训管理,注重研培实效,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全员培训
1.坚持校本研修。一是创新培训形式,更新培训内容,将专题讲座、名师课堂和本校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课堂实效。二是加大校本研修的检评、指导、督导力度,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增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强化研培协同。坚持“大研培”理念,优化培训思路,努力整合研培优势,全面推进“研培一体化”。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大学区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科研课题提升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集体备课、主题教学研讨、示范课观摩、“教学开放月”展示、大学区交流、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特岗教师专项培训、名师带徙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教学典型,推出了一批名师,推动教师研培能力建设工作提档升级,实现城乡一体、优势互补、整体运作、均衡发展的目标。
一是进行学科课程培训。培训单位每学期开学初均应开展不同规模的集中培训。全面涉及各学科、学段。培训内容应该从宏观角度讲课程标准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从微观上备教材。不仅要加大培训力度,还要创新备课方式。可有效实施网络集体备课和大学区等区域性集体备课,做到培训真正实现全员化。
二是各教研室应每年开展校本、学区内及区域示范性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切实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困惑和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三是定期开展网络教研、异地同步课堂,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体系。
四是加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力度,结合年度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大赛,开展课件、微课制作及网络空间应用培训,举办特岗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项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重视培训网络的构建
构建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本培训五级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县区级以上培训资源,扎实做好各级各类培训。认真遴选参培人员,使其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起到引领、辐射、带头作用。
四、骨干先行,示范引领,优化教师培训
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以名师为示范,以骨干教师为引领,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做到“三抓”。
(一)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对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认真做好骨干教师的档案整理工作。给骨干教师交任务、压担子,培树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全面的学者型教师队伍,实现骨干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引领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抓教师培训团队建设。结合教师队伍现状,着力打造专兼职培训教师队伍,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课程的开发能力、培训活动的组织能力。组织开展工作室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名师的骨干带头和学科引领作用,推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科学考核,全面评价,不断提升教师培训水平
提升对教师的科学管理,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是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效果,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此,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完善考核。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教师各方面的技能和道德素养进行全面考察,及时发现教师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工作。实现教师培训的精准化、扎實化。
(二)公平考核,共同发展。实行统一标准下的考核机制,让所有的教师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成长目标、奋斗目标。将教师凝结成一个共同进步的队伍,让团队中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风气,促进教师集体的全面进步。
六、合理激励,提升信心,不断促进教师成长
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断学习的积极性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成长的重要手段。对此,可以从激励措施入手,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模式,让教师感受到自我提升的成就感,以更强的动力参与到学习中。
(一)物质激励。在培训中,可以给考核优秀的教师进行适当的薪酬奖励,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让教师在更加舒适的条件下进一步参与到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
(二)精神激励。不断强化教师的发展目标,引导教师树立远大理想。对培训效果突出、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采取一定的精神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给予外出学习机会、听取专家讲座等。让教师从思想境界上不断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鼓励教师不断坚持理想,树立更高的发展目标。
教师培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要坚持持续推进,正确把握教师培训的特殊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保证新课程地顺利实施,提高我国教育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首先要做好教师培训的保障工作,为培训地顺利展开奠定基础。其次,要通过健全教师培训的各方面机制实现教师培训的规范化;另外,还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实现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教师培训。最后,还要采取一定的考核与激励措施,保持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鼓励教师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 潘雪梅、陈云峰、郑晓梅《互联网时代下新教师入职培训策略研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22期。
[2] 杨光、张辰明《浅析如何加强高校师资培训实效性》,《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3] 魏非《面向混合式研修的教师培训机构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