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辉
【摘 要】创新教学策略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运用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目标与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更对小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水平、健全性格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等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教育渗透策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实现国学经典语文教育渗透效果的最佳化而提出一些新建议与新措施。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224-02
小学是学生学习掌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人生价值观与优秀品质的关键时期。利用国学经典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内涵性,通过调整国学经典渗透目标、提高国学经典选择标准、创新课后教学评价机制等途径来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傳承者,实现了小学生语文创作能力与语文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
一、创新国学经典教学方法
传统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模式以定向阅读与知识点背诵为主,在让小学阅读教材上的经典文学片段内容之后重点讲解其段落结构、语句背诵、字词解释等为主,加剧了其教学模式的传统落后性与单一僵硬性,课堂教学氛围也变得无比压抑,极可能引起小学生对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的厌倦或抵触情绪。老师应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交谈等方式来了解小学生最喜欢、最讨厌的国学经典教学活动形式,倾听小学生对国学经典教学形式的意见与建议,在结合小学生国学经典知识水平现状与国学经典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巧用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来创设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学氛围从压抑到趣味横生的转变。老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与教材上国学经典内容相关的视频、图文、音频等教学素材,用视频编辑软件将各种类型教材素材进行剪辑,获得节奏紧凑、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的国学经典教学视频,随后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老师精心制作的国学经典教学视频,给小学生视觉与听觉双重冲击,激发了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热情,同时,直观形象的教学视频也帮助小学生快速理解国学经典教学内容。老师也可以让小学生扮演国学经典中的不同人物角色,让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准确把握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与情感变化,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了国学经典教学效果[1]。
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一文时,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专门教学平台等来下载守株待兔的视频或音频,先让小学生阅读文章,提出2-3个课堂问题之后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视频,随后,让小学生自主思考与独立回答课堂提问,锻炼了小学生理解记忆与思考总结能力。老师也可以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读书交流会,鼓励小学生摘抄优美或寓意深刻的语句,提高了小学生文学修养与写作能力。
二、加强国学经典情感化朗读训练
原有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朗读以自由阅读和老师领读为主,其中,受小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与阅读分析能力有限、老师很少检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小学生消极敷衍对待自由阅读学习任务,造成了自由阅读效率与效果的持续下降。老师领读环节则是让小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朗读文章内容,具有较强的形式化与表面化,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国学经典思想内涵。老师创新课前预习环节,通过设置问题等方式来让小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引导小学生主动思考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人生哲理,鼓励小学生利用字典查询等方式来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陌生字词的基本与延伸意思,为小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整体情感色彩奠定了基础。让小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来进行角色对话,促使小学生准确把握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通过播放经典文学教学音频来帮助小学生感受朗读声音抑扬顿挫,激发小学生朗读国学经典的兴趣,传授小学生更多国学经典朗读技巧,通过独自朗诵、集体朗诵、接力朗诵等方式来发现小学生情感化朗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朗读缺少情感、情感表达错误等等,从而提高了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情感的把握能力以及自我情感表达能力[2]。
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先让小学生通过字典查询等方式来掌握古诗中出现的生僻字词,随后让小学生思考诗人为何在九月九日思念家人,小组讨论让小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完善或修正其观点。通过播放古诗教学音频的方式让小学生切实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加深小学生对古诗内容与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最后,要求小学生反复朗读并背诵古诗,为小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奠定了基础。
三、提高国学经典教学的生活性
国学经典来源于生活,是对古代社会生活和诗人思想感情的直观展示,但是原有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背诵,导致国学经典教学与小学生生活实践脱节,弱化了小学生国学经典知识实践运用意识与效果。老师应转变国学经典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历史节日等来创设国学经典教学活动形式与内容,提高了国学经典教学与小学生实际情况的吻合性[3]。
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乡村四月》时,先让小学生回答:“四月属于什么季节?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季节的特点。”大多数小学生回答道:“四月是春天。”许多小学生提出,“春天是绿色的,种子发芽生长的季节”。也有的小学生表示,“春天会变得很暖和,小动物们都从地底下钻出来了”。不同小学生心中的春天有不一样的色彩与含义。随后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春天万物生长的视频,加深小学生对春天四月的印象。最后,让小学生认真阅读古诗内容,自由想象古诗中“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所描绘的景象,语言朴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另外,老师也可以结合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来学习与之相关的国学经典,系统介绍不同节假日产生来源、习俗以及相关诗句,实现了小学生国学经典内容的无限延伸,打破了教材对国学经典教学内容的束缚性,增强了小学生语文知识面的拓展性与层次性。
四、结束语
正视原有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模式的弊端与漏洞,充分认识到国学经典对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通过创新国学经典教学方法、重视朗读训练以及加强国学经典教学生活气息等途径来提高国学经典教学水平,为实现小学生文学修养与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杜莎丽.基于国学经典的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调查研究——以J市X小学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8.
[2]李晓彦.国学文化传经典缕缕馨香润童心——小学语文中国学元素教育实施策略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8(22).
[3]何裕.传承经典,源远流长——中华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