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读书声 浓浓语文味

2020-06-03 03:31刘丽娟
天津教育·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朗读方法小学语文

刘丽娟

【摘  要】学好语文的因素之一就是学会阅读,而学会阅读的因素之一就是学会朗读。学生只有深入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带入自己的情感,体悟作者的感受,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因此,朗读教学也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方法

朗读不仅是用语言将文章表述出来,更是需要眼、耳、脑、口并用的活动。朗读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基于此,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利用朗讀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个性朗读呢?本文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和探讨。

一、确认主体,归还学生朗读的权力

(一)把朗读的标准交给学生

朗读、阅读与语文是呈递进关系的。因此,良好的朗读能力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养成早上晨读、课上诵读、朗读与笔记相结合的习惯感悟其中的意境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诵文章时,根据文章的内容,把作者当时的情绪充分带入其中,在理解文章的同时,升华自己,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充他们的知识面。教师要把朗读的标准还给学生,让学生爱上朗读。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予以重视,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讨论关于朗读的标准。这样,学生既有了阅读文章的乐趣,提升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又会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为主动,使知识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要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把朗读的自由还给学生

学生通过朗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能够扩充自己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力。根据社会统计研究表明,朗读能力强的学生,一般语言表达能力会比较好,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日后踏入社会都是有益无害的。放开朗读时间,充分提示出朗读带来的良好作用,让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共同讨论朗读后的感受。学生自由朗读,也可提升学生的朗读主动性,不再排斥朗读,而是通过朗读来充分学习,加深印象,增强知识的吸收。

(三)把读书的时间让给学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是学生们记忆力最好的阶段,把握好早上的朗读非常关键,教师要做好引导与监督,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将文章内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词汇的积累以及写作的水平等。而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有效对课文内容进行记忆,在写作上也有帮助。教师要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将读书的时间让给学生,不可占用学生朗读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朗读。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接纳文章的时间,再加以讲解。

二、巧用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一)创设情景激趣

创设朗读情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朗读情景中。比如,在学习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这一课时,学生也许一开始感受不到父亲为什么要跟他们说这样的话。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集体朗读,共同学习,营造学习的气氛,让学生感受父亲的良苦用心以及谆谆教诲。这样学生再次朗读时,就会更加有感情地朗读出课文想要传达的感情了。此外,还可以即兴发挥,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快乐学习,让学生通过表演读来更好地掌握课文感情、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搭建表演舞台

除此之外,开展朗读比赛也是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朗读比赛,在征得学校支持之后在学校内部举办朗读比赛,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朗读的兴趣,保持朗读的积极性和热情,也能在比赛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教师开展“朗读我能行”的比赛,学生可以单独报名,也可团体报名进行团队合作朗读,有效提升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制定一个特定的主题,让学生自主选取朗读内容。在班级当中,教师也可让学生接力朗读,开展“接力朗读比赛”,看看谁朗读得又准又好,同时给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大家多多学习。这样既能活跃气氛,也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参观学生在活动比赛中的表现,且在这个过程中取得家长配合,让家长亲身参与其中,共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大型的“朗读有无必要”的辩论赛,让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不管是正方或反方,在比赛结束后均有奖励。教师可以在赛前予以指导,帮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三)教师范读引路

小学生因为年龄太小,如果教师如果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完全集中注意力,导致学生厌恶朗读,甚至是排斥朗读,也会让小学生感到疲劳。因此,教师即使有意识地开展朗读训练,也应该运用不一样的形式,让学生保持相应的新鲜感,而且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教师要以引领者的身份,带领学生感受到朗读文章带来的魅力。基于此,教师可以设立趣味朗读、评比朗读等多种形式,巧妙地把学生带到相应的环境中。比如:在学习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自己朗读一遍课文,让学生徜徉在情境中,好像雾就在眼前一样,仿佛自身也置身雾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寻找播放一些较为柔和、轻缓的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也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到雾的淘气。

三、精心指导,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一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学生如果没有充足的朗读时间,学生就无法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含义。因此,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效率,就要明确在不同阶段,朗读课文的目的和标准也是不同的。

初读课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大致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除此之外,还要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要没有错字、落字、添字等。

精读课文。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背后所表达的情感。还要积累语言,培养朗读的语感。这时候,朗读应该带有一定的感情。课文描写的是欢快的场景,朗读的语调就应该欢快;课文描写的是悲伤的场景,朗读的语调就应该放缓、低沉。

美读课文。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在之前理解的基础上有更深层次的掌握。并且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背后所要表达的感情,该委婉的地方就要委婉,该激昂的地方就要激昂。

比如,在学习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寒号鸟》这篇课文时,首先可以初读课文。寒号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找出答案吧。在朗读时要将生字读准确,顺畅地表达句子。其次,精读课文。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人物,将自己带入人物当中。最后,边读边思。为什么最后寒号鸟冻死了?这里面都有哪些原因呢?学生对其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理解,通过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朗读,往往能够找出问题的答案。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学生经过朗读,想要表达却无从表达,这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深入对课文感知,理解课文背后的含义。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朗读时,要明确朗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以及深入理解课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必须贯穿于全过程。一节有效的课堂必须是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没有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课堂是遗憾的课堂。有琅琅书声的课堂,必定是有浓浓语文的课堂。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立项批准号:PTJYKT18078)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王玲华.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策略[J].读与写,2019(33).

[2]周琼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策略[J].读与写,2019(33).

[3]韦群.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新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3(2).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朗读方法小学语文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