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生
摘要: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媒介围绕具体内容、练习或问题而进行讲解、解答问题或展现有关场景、模型的一种教学形式。无论是在线上课还是传统教室里上课教学,微课程都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高效的辅助资源。
进入 2020 年,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禁足和出行管制。中国大多数中小学学校停课,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许多学生、老师和家长不知所措。政府和社会及时出台政策、提供各种线上学习的平台,如钉钉和微信等,为学生在家学习提供平台和媒介。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播课面对的学生群体庞大,往往是三个班、五个班,甚至一个年级的全体学生上一起上网课,同一个老师教学,虽然学校可以选派较优秀的老师上课。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取材和难度、进度取舍很难恰当处理,老师和学生上网络课程都有一定的不适应。有的学生觉得上课进度较快,形式单调等。而基础好的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又觉得网课上得太慢。另一方面网络交流虽然方便,但是面对动辄几百甚至上千的学生群体,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个体辅导、解答学生疑惑。而微课程恰恰可以成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的辅助。
另外,在传统教学中,虽然比在线上网课有很多优势,学生和老师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现场教学情境真实,学生学习印象深刻。但是仍有学生因为上课走神,周围学生讲话等各种因素干扰,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某些內容没有听到,没有听懂。而又碍于面子或性格内向等不好意思当众问老师或同学。这样的情况下课外微课程学习资源就能及时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减少学生学习掉队情况。
微课程是以 5~10 分钟的“微视频”为媒介,围绕具体内容、练习或问题而进行讲解、解答问题或展现有关场景、模型的一种教学形式。微课程主题突出,内容明确,精简短小,相对完整。其主题内容丰富多样,体系化知识可碎片学习,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自主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碎片化和灵活自主学习的选择,提高了学习过程的实效性。微课程具有以下意义和作用:
一、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效学习资源
学生不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自己看书学习或网课学习过程中,仍然会有一些不明白的知识点,化学上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老师可能没有很好展开讲解,尤其基础差、弱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听课似懂非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和解决。而学生由于羞于启齿或觉得问的问题过于简单老师会对自己有看法等原因往往不会通过网络向老师提问,以至于作业也敷衍对付一下。所以讲授型微课程是针对知识内容重点难点讲授,一个重点一个小视频,一个难点一个小视频,学生可灵活自主地选择需要内容看,不懂或需要巩固的可以重复看。例如在学习原电池原理时,对电极电势和电子流动这样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可以通过微课程视频动画介绍电极电势和形象动态的电子流动模型,使得学生很容易接受原电池反应原理。在新学习内容时段,能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解决学习困难和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提振自信心,效果更好。
二、为学生解题提供示范
化学练习中有一些综合题和计算题都相对比较复杂抽象,有许多学生出现思维障碍,解题困难。尤其是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即使老师课堂上讲了一遍,仍然没有听懂,又不好意识问同学,如果没有及时解决,遗留问题累积越来越多,影响学习积极性,打击学习信心。例如化学平衡常数求解,很多同学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微课程视频通过两个例题的详细解答,总结求解平衡常数一般过程和方法,给出解题模板,学生看一遍没有领会可以再看一遍两遍,直至学会为止。所以课外通过微课程的视频方式提供一些经典题的解题思路示范性讲解对这类学生很有帮助。甚至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引导学生系列解题方法。
三、为学生提供拓展资源
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技紧密相关,所以在高中化学同步教学中,微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新学化学知识相关的社会生活知识,培养学生以化学角度观察周围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讲到焰色反应时,可以通过微课程视频播放 2008 年北京奥运会脚印烟花的视频,介绍颜色反应在烟花上的应用,学生看了震撼的烟花场景,兴趣一下子提起来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积极性。又如学到水解反应时,学生通过看泡沫灭火器原理的微课程视频加深对水解反应应用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四、为教师教学提供学习和借鉴
微课程资源可以长久保存,不断积累起来,可以作为一种资源不同学校相互交流或网络交流推广,一些优秀教师的优秀微课程可以作为经典作品推广,为新教师提供直观具体的教学示范。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其他教师也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
总之,微课程可以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种有效资源库。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和遇到的疑难问题补充学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程超前学习,拓展学习内容。无论是传统的在教室里上课还是网络线上上课,微课程都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拓展。教师也可以从微课程中学习和借鉴,并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