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应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课堂上,老师讲起来就滔滔不绝,只嫌自己“讲”得少、学生听得不专心,而忽视了学生的“读”,从而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让人感觉碌碌无为或收效甚微。而近几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都毫不吝惜的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读,以学生读书为主,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重大的,读书能力也是语文水平的体现;朗读就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实践。”再往大处说,朗读在育人上也有重要作用。因为朗读可以使人开朗、热情、自信、有勇气;朗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性情、气质、仪表,陶冶人的情操。可以说“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可以说“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读”说起来简单,具体到语文实际教学中,我们究竟该怎样做呢?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读出真感情?以下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体会感情 用心灵来诵读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在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时,可重读“静、清、绿、奇、秀、险”,而在体会作者感情时则可把重音移到六个“真”字上,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具体描写的是“真景”,心中要表达的是“真情”,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
此外,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还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锡林郭勒大草原》《庐山云雾》《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赞美之情。
二、躬行范读 用激情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群众也在淋雨里》和《珍贵的教科书》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周总理爱国、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和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爱戴。学生也更难明白为什么教科书是珍贵的,很难懂得革命战争年代读书的不易,难以明白张指导员为护书而牺牲的意义,从而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通过教师的范读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揣摩品味 感情在读中体会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的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味,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如《月光曲》一課,皮鞋匠兄妹称赞贝多芬所弹的曲子时说:“弹得多纯熟啊!”老师把“纯熟”换成意思相近的“熟练”,让学生和原句比较,让学生推敲赏析,学生品出了“纯熟”不但表现了曲子弹得熟练,还反映了熟练的程度。
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在边比较、边揣摩、边赏析的过程中,发现了文章中的一字一语的特性。“惟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没有一点含糊,也惟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致有失误。”
四、抓住重点、训练语感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麻雀》一课,理解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句子是理解课文的重点,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强朗读的指导。经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定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中心内容,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有感情的朗读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不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读”放在首当其冲的重要地位,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必将对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起到促进作用。“读”要读出感情。多读方见真情,一个学生将书读好了,语文也就学好了。把握好“读书”这一环节,就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精髓。因此教会学生读书,使每个学生喜欢读书,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