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2020-06-03 17:20李瑞李明鑫
青年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双师型

李瑞 李明鑫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学理念上不同于学术研究型大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也有所区别,它完美地实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普通高等学校要想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转型的關键在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有助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

一、引言

2015年10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以建成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以产教融合为途径,建设地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应用型高校目前的突出问题就是师资队伍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亟需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助推转型发展,产教融合是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战略重点。

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背景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导性文件,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可以向应用技术型学校转型发展[1],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在招生、投入等政策实施方面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倾斜。2014年4月25-26日,在驻马店举行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黄淮学院作为教育部推行地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首批试点院校,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改变。近几年,“高校转型发展”已经成为高校间的热门话题。但“如何转”“转成什么样”等问题还普遍存在。高等学校的特色和定位是通过师资配备体现的,因此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关键在于这些高校是否拥有应用技术型本科所需要的师资队伍,也就是“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双师型教师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整体专业素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目标。但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解释[2]。对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来说,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能力,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面临的重点问题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发展模式不同于普通高校,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但是,目前处于转型期的高校的师资队伍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成熟

目前,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数量与结构层次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归结于:师资渠道来源单一、师资队伍数量缺少、师资结构不够优化和缺乏“双师”倾斜激励机制等问题。

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对“双师型”的定义仍较模糊。有些高校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有了这两个证书的教师即可称为“双师型”教师。对于普通高校来讲,这两个证书足够教授给学生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应用技术大学是不全面的。因此,应用型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正确定义还需要更正与加强。

(二)教育理念没有及时更新

追溯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办学理念,大部分高等学校依然沿用学术型大学的办学道路,追求高层次发展,加上高校的教师门槛逐渐提高,至少要拥有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在“重学术、轻实践”师资队伍的培养熏陶下,学生自然而然会忽视实践技能的发展。因此,加强师资队伍技能实践重视的引导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关键因素。

(三)本科高校的教师大都来自于学术研究型高等学校

本科高校的教师大都是学术型高校培养出来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他们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学术问题,和实践技能的接触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能力与成就不容置疑,但是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由于高校的门槛需要高学历人才,以至于拥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人员会因为学历问题等因素而被拒之门外,最后导致高校“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四)企业与学校缺乏深入合作

企业有自己的经营模式,企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高校需要的是教育人才,所需不同,目标也就不同。所以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上是个大问题。学校和企业如果能够达成紧密的战略性合作关系,企事业单位的精英能够密切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过程,就能解决校企合作只停滞在表层的尴尬境况。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标准

国务院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要求[3]。这3方面的要求既要相互融合又要相互统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是应用型本科“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稳定发展是应用型本科成功转型的重要保障。

高素质是指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和道德素质,专业化是指教师教学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知识,创新型是指教师要有创新思维,把教育创新思想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中。

五、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强企业和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密切联系,鼓励高校教师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因此解决地方高校转型可从以下几点开展。

(一)政府主导型顶层设计

政府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还要考虑应用型大学自身的特点,处理好“市场-政府-高校”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地方高校为主体,政府加以支持和引导,把行业、企业作为运行平台,让企业真正融入校企合作中,共同承担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任。

(二)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高校教师应放宽对师资队伍学历的要求,企业中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引入高校教師团队,使其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徐国庆认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从教师来源上入手,从政策上放宽对专业课教师的学历要求,这是一种既有效、投入极低,又能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4]。但是在岗位设定时,也要考核应聘人员的应用型实践技能,使准教师能够在“应用型”内涵发展道路上得到全面提升。

(三)对自愿去企业实习的教师应予以激励政策

教师应走进优秀企业,到企业进行短期或者长期培训、挂职,学习企业典型案例的前沿科技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但是职称评定是教师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以往高校的教师评定方式均以科研项目、论文水平和数量来决定,产教融合政策下可以鼓励教师多去企业实习,并考取与专业相近或相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加大实践技能评定的考核方法,对教师进行职称评定。

(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总体待遇

“双师型”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皆有较高要求,相应地,这些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也承担着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应给予“双师型”教师一定的奖励政策,比如出国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是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稳定性的关键,要体现出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

(五)建立企业高校互通学习平台

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互通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实现内部与外部的“深入型”校企合作,必须打破简单的企业服务学校的浅层合作关系,搭建一种新的平台实现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同时,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出资建设实验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不仅要考虑转型发展背景,还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只有加强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才能建设出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有效突破转型发展瓶颈。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还处于发展期,仍需要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指导。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做好高校转型工作,也可解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难题。

参考文献:

[1]张祺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政府思路与政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2):11-16.

[2]黄斌.深度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11):36-3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05-21.

[4]徐国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突破人事政策[J].职教论坛,2017(12):1.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双师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