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搭建数学学习的“脚手架”

2020-06-03 17:49黄春雷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脚手架

黄春雷

【摘要】练习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练习题如同建造数学大厦的“脚手架”,是学生攀登数学高峰的重要“支架”。数学练习的设计应指向减负增效,应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多样性、创新性等原则,应做到内容有趣、形式多变,思考性强、含金量高,针对差异、分层设计,手脑联动、做思结合,少封闭性、多开放性。

【关键词】减负增效 数学练习题 脚手架

练习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练习题如同建造数学大厦的“脚手架”,是学生攀登数学高峰的重要“支架”。数学练习的类型有很多种,按场域分有课堂练习、课外练习,按作用分有复习练习、巩固练习,按難度分有基础练习、拓展练习,等等。练习是一面双刃剑,练习设计的质量影响着教与学的成效,好的练习能够促进教与学,劣质的练习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精讲多练”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有些教师出现练习过度的现象,“以讲代练”“题海战术”,习题量多且繁杂,练习机械重复,导致人为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效,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练习观”,反思练习低效的成因,寻找根治低效练习的病症。科学有效地设计练习题,要做到兼顾练习题的量与质,达到减负又增效的目的。笔者结合日常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练习题的有效设计。

一、内容有趣,形式多变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数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采用拿来主义,把课本中的、练习资料中的一些现成的习题作为练习内容,不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自己不精心选择或设计习题,使得练习内容乏味、形式单调,学生对练习毫无兴趣,导致学生练习情绪不高,练习效果不大。为了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我们在数学练习设计时应考虑内容和形式相统一,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新颖多变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我们在设计数学练习题时,为了避免内容空洞枯燥,可以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为了防止形式单一机械,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形式来呈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使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后,笔者设计了“玩转魔盒”数学练习:魔盒中藏着一些神奇的“字母式子”,“放进”一个数后就会“吐出”一个新的数。学生在玩中练习,经过猜测验证,打开魔盒,揭晓答案,通过有趣的闯关游戏活动,理解并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游戏式练习,增强了学生练习动能,提高了练习效果。

二、思考性强,含金量高

爱因斯坦认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数学练习的重要使命。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习题,不是好的习题,数学练习重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那些以知识训练为重点的练习题,缺乏含金量,不是好的练习设计,有效的练习题应富有思考性,思维含金量高,能够启迪学生思考,助推学生思维。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后,笔者在设计练习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抄写背诵公式,也没有出一些简单的填空题或判断题,而是设计了一组变式练习,如:(1)王大爷要围一个长7米,宽2米的羊圈,他一共要买多少米的篱笆?(2)王大爷买了18米长的篱笆,要围成一个羊圈,怎样围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3)王大爷要用18米长的篱笆靠墙围一个羊圈,怎样围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这一组习题思维量颇大,由浅人深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针对差异,分层设计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个性,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会参差不齐,他们在知识基础、情感态度、思维水平等方面多多少少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不足,不可能个个完美,有的学生优秀,有的学生后进,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分层练习。

传统的练习是“一刀切”,由教师说了算,无论你喜不喜欢,无论你懂不懂,几十个学生做着同样的习题,这样有可能造成学困生吃不了,优秀生又吃不饱的现象。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不能干篇一律,而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他们像“逛超市”一样,从“作业超市”中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让他们像吃“自助餐”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够消化的习题去练习。分层作业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练习,使得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练习,由千人一面走向个性化练习。

例如,在教学了《垂线和平行线》一单元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综合性练习,在练习时,笔者设计了难度不一的三种类型习题:一星是基本题,二星是中等难度题,三星则是挑战性题目。在学生练习时,笔者规定不必全做,可以根据实情自主选做,如此安排使得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学生自我解答或者相互交换解答,甚至可以让学生合作出题,共同解答。

四、手脑联动,做思结合

教育家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认为有效的教育应当在“做中学,做中教”,强调“做”是教和学的载体。“做中学”理论给练习的设计予以启迪,也为操作练习提供了理论支撑。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动手操作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我们应打破传统的书面练习模式,转变写写、算算的练习方式,防止练习内容机械、形式单一。我们可以优化练习形式,设计操作性练习,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在边做边思中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大脑发育,手脑联动、做思结合是最佳练习途径,操作性练习让手和脑同时得到锻炼,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实践能力的发展。操作性练习形式多样,如摆摆、拼拼、画画、剪剪、折折、量量等。操作性练习不仅使数学练习轻松有趣,而且容易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练习的信心与动力。例如,在教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些操作性习题,例如,用8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各种不同的图形,并说说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该题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又考验了学生思考力,可谓一举两得。再如.在学习了《升和毫升》后,笔者布置学生动手做:自制一个1升的量器,并用该量器去测试一些家用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操作实践作业,学生动手又动脑,激发了学生作业兴趣,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五、少封闭性,多开放性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仍然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许多练习都是针对概念、公式、定律等的封闭式练习,机械重复的结论性练习,导致学生思想僵化、能力低下。新课标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人人获得良好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引自己的教学,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应秉承开放性原则,少一些封闭性习题,多一些开放性练习。

封闭性练习条件确定、答案唯一、思维固化,开放性练习条件留白、答案多元、思维发散,开放性练习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余地,开阔作业时空,发散学生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了《校园绿地面积》一课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我家的人均住房面积”作业,引导学生自己提问并设计活动方案,自主开展实地测量,自我汇总分析。该练习既开放了作业地域,又开放了练习方式,由于各家住房的不同,给学生带来现实而具有挑战性的个性化练习,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数学练习的设计应指向减负增效,应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多样性、创新性等原则,应做到内容有趣、形式多变,思考性强、含金量高,针对差异、分层设计,手脑联动、做思结合,少封闭性、多开放性。让我们精心设计好数学练习题,为学生搭建数学学习的“脚手架”,助力学生登上数学大厦之巅。

【参考文献】

[1]俞波.“三导一清”教学中导练环节习题的处理[J].基础教育研究,2016(24).

[2]谢红芳.练习课若烹“小菜”——低年级数学练习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视界,2019(12).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脚手架
尝试,培养核心素养的脚手架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初中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新探
非均布荷载下扣件式脚手架的随机缺陷稳定分析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减负增效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