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的中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2020-06-03 09:14吴红梅
职业·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减负信息化教学有效性

吴红梅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2.0新时代,信息化教学在优化学习方式、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课堂观察和教学实践,通过二次备课精准量化教学目标和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两个方面,总结了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心得,并结合课例片段,介绍了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词:四核心素养 信息化教学 有效性 减负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优化学习方式与改善学生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大数据技术与教育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和模式不断变革创新,促进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起到了减负的作用,从而受到社会的关注。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助于教师清晰认识到“教贵有法”。因为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盲目地使用反而会事与愿违。因此,让信息化教学恰当有效,是信息技术应用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解构

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更好地完成教与学的活动,并实现教与学双重效益。而教与学活动需要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融合度要均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学生素养和实现教学目标为根本,以实用的教学策略为指导,从而实现“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的三有教学(见图1)。

那么,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以及课堂教学的观察调研,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信息化开展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信息化教学有效“减负”策略

1.二次备课,精准量化教学目标

二次备课,就是进行两次备课,以传统常规备课为前期准备,再根据学情做调整,进行第二次的针对性备课。众所周知,一堂有效的课离不开精准的教学目标设定,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教学活动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学目标定位过低过高都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以往备课中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靠教师根据大纲和个人经验而定,然而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更无法为学生的思维构建提供进一步服务。只有关注学生学习的生成,运用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才能使教师备课的教学目标选择更加科学。通过二次备课,教学目标可量化,可检测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班级不同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策略,可避免“一刀切”現象的发生。通过技术运用,使信息化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加有针对性。

比如,笔者在上市场营销课程市场细分这节复习课时,通过初次备课,整理和归纳出知识点,设计与知识点有关的题目,再通过问卷星平台或者蓝墨云班课平台等信息技术线上发布小测试。通过测试数据来分析,一方面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瓶颈,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做题效率,同时教师针对学生易错知识点备课,也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二次备课,并确立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是“了解市场细分的含义,理解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标准,掌握与市场细分知识联系密切的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及选择应考因素。”这样,教学目标更精准,让学生既学有所得,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由性和主动性。通过测试加精讲的方式,让学生能学、乐学,同时依托后台,针对薄弱知识点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比单一的题海战术更有效。

2.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点亮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策略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情境不同,策略不同,信息技术手段应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恰当的选择。一方面重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一方面重在考虑如何怎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教学策略的设计应考虑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落实以及和谐流畅的信息化教学形态,变革教与学的教学模式。

策略一:在启发教学中,选择最有效的时间节点。仍以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市场细分这节复习课为例,经过二次备课后,通过“以问引思”策略,先抛出所学知识目标需掌握的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突出本课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适时地借助信息技术打开“海飞丝”直观形象的短视频,强化学生深入理解“市场细分标准”与“目标市场定位”。信息技术在视频的播放时间节点上,从“课堂观察”的学生学习视角来看,在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后出现,实现“自主”与“生成”两个尺度,让“学生准备→问题诱发→讨论释疑→知识转化→掌握应用”更为流畅,使学生好学、喜学、乐学。这样做比刚开始上课就给出该视频让学生讨论教学设计策略更为有效,从而激发并点亮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策略二:在组织形式上,搭建“群+平台”。在核心素养学习能力培养中,学生会学习、乐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学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知识体系是一个整体,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推进,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课堂的某个点,而应该是一个学习网。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的学习平台。比如,将微信群和QQ群与学习平台结合起来,让师生可以不拘空间互动和交流,为教学的延续性提供极为有效的沟通平台。

策略三:在情境教学中,任务设置清晰引发思考。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更容易引起共鸣。因此,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感受体验成长、教师传道授业提升的平台,使之更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情景创设中,基于学生思维的缜密以及清晰的任务导向可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以笔者一堂《走进电商》中客服一节新授课的部分教学环节为例,在进行蓝墨云班课平台和视频角色扮演播放后,以任务引领将学生的学习前置,通过学习单引领,实现第一层目标,即明确学生的学习知识目标;通过反馈了解学情,为二次备课提供支撑;以自编剧本的编写与分享,包含售前、售中、售后,实现第二层目标,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同时,通过平台投票,可以监督学生学习情况,精准地给出学习结果和评价,为综合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以课中表演和问答,为学生解答预学中的学习难点,深化学生知识理解。如,通过对剧本中买家的类型、特点、客服的对策、投诉类型与解决方法的展示,实现台上台下学生交流互动点评、答辩,培养学生倾听的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自身素养得到提升和发展。学生在“学中演”“演中思”,将知识与角色体验融于一体,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展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位参与学习的同学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有效提升,不断进步,从而减轻他们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负担”,真正实现学习上的“减负”与“增效”。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泛在学习已成趋势,进行信息化的有效教学,有助于学生“减负”并提高学习效率。教育是“人点亮人”的美好过程,借助信息化技术,让我们为学生点燃心灯,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水平,照亮他们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刘春,靳涌韬,宋英智.学生核心素养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7(34).

[2]刘军.紧扣核心素养的合作学习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2017(1).

(作者单位: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减负信息化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