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0-06-03 08:50谢蓓蓓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消元方程组长度

谢蓓蓓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

2.经历“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求解一解释与应用”的学习过程,加深理解相关数学知识。

3.通过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类比、转化、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将一根100cm的绳子剪成两段,两段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一根长为100cm的绳子。如果我将它剪成两段,你们知道这两段分别是多长吗?

生:不知道。

师:为什么?

生:情况太多了,有可能是50cm和50cm,也有可能是40cm和60cm……

生:不一定是整数,也有可能是10.5cm和89.5cm。

师:嗯,确实情况比较多。大家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式。设两段绳子的长度分别是xcm和ycm,就可以得到x+y=100,而这个方程的解有无数组,所以情况也有无数种。

师:眼光独到!这位同学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方程模型,这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也正好解释了绳子两段的长度有无数种可能。

问题2:怎样使两段绳子的长度只有一种可能?

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使两段绳子的长度只有一种可能?

生: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再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将其与前面的方程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唯一的。

师:非常好!下面,就请各位同学自己添加一个条件,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学习单上演算3分钟后,陆续举手。)

生:我添加的条件是两段绳子的长度相同,也就是x=y,算出两段绳子的长度都是50cm。

生:我添加的条件是一段绳子比另一段长10cm,列出了方程组x+y=100,x-y=10。然后算出一段绳子的长度为55cm,另一段绳子的长度为45cm。

生:我添加的条件是一段绳子的长度是另

一段的4倍,列出了方程组x+y=100,x=4y。然后算出一段绳子的长度为80cm,另一段绳子的长度为20cm。

二、环节二:再解方程组

问题3:如何解方程组?

师:大家刚刚是用什么方法来解方程绢的呢?

生:加减法。

生:代入法。

师:这都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生(齐):消元。

师:消元的目的是什么?

生:使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师:所以说,一元一次方程才是我们解题的根本。

师:请大家解一下方程组3x-2y=8,6x+7y=5。说说都有哪些方法。

(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学习单上书写。板演的学生出现错误,另一名学生指出,并在教师允许下,上台帮助同学修改错误。)

师:刚刚他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齐):加减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齐):代入法。

师:你们为什么不用代入法?

生:x和y的系數都不是1,变形时会出现分数形式,用代入法比较麻烦。

师:分析得不错。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x和y的系数,有没有其他发现?

生:第2个方程中的x的系数是第1个方程中的x的系数的2倍,我们可以将3x看作一个整体,由方程1得3x=8+2y,代入方程2。

师:这位同学运用了整体思想,非常棒!我们知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只要我们能想出办法,使二元变成一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大家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学生演算后,进行小组展示。略。)

师:刚刚的解法都很精彩,同学们利用“构造”和“换元”等方法实现了“消元”。所以说,解题无定法,只要能将二元转化为一元就可以了。

三、环节三:活动探究

问题4:针对这根100cm的绳子,大家还有哪些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生:我们小组想要把这根绳子剪成三段,设最长的那段为xcm,最短的那段为ycm,剩下的那段为zcm,这样就可以得到三元一次方程x+y+z=100。

师:由二元到三元,不错!你们想怎么研究三元一次方程呢?

生:我们参照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因为三元一次方程也有无数个解,所以我们添加了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最长的那段绳子是其余两段之和,第二个条件是最长的绳子比最短的绳子长30cm,这样就可以得到三元一次方程组x+y+z=100,x=y+z,x-y=30。

师: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三元一次方程,再添加条件,列出三元一次方程组,不错!下面呢?

生:我们可以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先将第二个式子分别代入其他两个式子,消去x,然后解出y和z,最后再求x。我们算出这个方程组的解为x=50,y= 20,z=30。

师:厉害了!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生:这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一样的,用的还是代入法和加减法,把三元变成二元就行了。

师:非常精彩!说到底还是要用“消元”的方法,将三元转化为二元,二元转化为一元。如果是四元一次方程绢,你们能不能解?

生:可以!把四元转化为三元,三元转化为二元,二元转化为一元!

师:非常好!哪怕是多元方程,我们也可以采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

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路?

生:我们小组想将这根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

师:不错的想法。然后怎么研究呢?

生:可以围成的长方形有无数个,周长都是100,面积却不相同。我们在思考,怎么才能围成最大面积的长方形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由数想到形,由确定的数值想到不确定的数值,再想到最值,你们组很棒!你们找到最大面积的长方形了吗?

生:我们感觉同成正方形的时候,面积最大,然后也举了一些例子,发现确实如此。

师:先进行猜想,然后举些特例,这都是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不过要验证这个猜想,我们必须进行证明。你们组可以吗?

生:我们暂时还没想到办法。

师:那么,其他组的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xcm和ycm,则x+y=50,面积可以表示为xy,也就是x(50-x)=-x2+50x,可以将-x2+50x进行配方,变成一(x-25)2+625。当x=25时,最大面积是625,而x等于25,y也等于25,证明此时的图形正好是个正方形。

师:你太厉害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设出未知数,表示出长方形的面积,这样就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問题。

师:对,将实际问题通过设未知数的方式进行建模。这是方程模型吗?

生(齐):不是。

师:这其实是我们后面要学习的函数模型。

生: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此时就可以利用配方的办法求出最大值了。

师:非常好!两位同学带领我们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从猜想到证明,从方程到函数的学习过程。

四、环节四:总结与提升

问题5: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师:学习了本节课之后,大家有什么新的感悟吗?

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可以采用构造和换元等方法,目的是消元,实质是转化。掌握了这些方法后,我还能解三元甚至多元一次方程组。

生:我们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或者函数模型来解决。

生:我觉得以后再学习新的方程时,都可以按照“实际问题一建立方程模型一解方程一回到实际问题”的步骤去研究。

师:这个想法不错,我们可以采耳义-以贯之的数学思维去解决新问题!

【教学反思】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创设一个一以贯之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不断进行深入、连贯的思考,感受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本节课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复习课,笔者改变以往做题讲题的教学方式,创设了“一根绳子”的问题情境,使之成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纽带,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发挥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维的方向和深度。问题1、2、3,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实际问题一方程问题一解方程一实际问题”这一知识研究的外在路径,更能让他们领悟数学建模以及转化等数学思维的内在路径。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4,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继续生长。有的学生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的经验,解决了三元一次方程等方程类问题;有的学生由数想到形,提出问题后,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整节课通过问题驱动,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优化和完善了数学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麒麟中学)

猜你喜欢
消元方程组长度
《二元一次方程组》巩固练习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检测题
爱的长度
特殊长度的测量
长度单位
巧用方程组 妙解拼图题
一起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挖”出来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观察特点 巧妙消元
“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