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生活,真实作文

2020-06-03 03:58顾晓雯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0年5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乡愁情感

顾晓雯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统编教材中加强了对写作教学的指导,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较为注重写作技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过于追求标新立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可见抒发真情实感是提高写作水平及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抒发真情实感”为策略,鼓励学生领略生活的真谛,书写生命的真意。

一、在课堂教学中启示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就当前初中写作教学来说,多数教师的指导重点是考场作文,以应试为目的的写作训练常常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便可以看到许多“考试失利”“急病送医”的题材以及开头排比、中间过渡、结尾呼应的结构。手已熟,魂却失。这样的作文可能会得到、不错的分数,却违背了写作教学的初心。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回归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点滴,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比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父亲为“我”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一系列准确的动词,刻画出一位肥胖体弱的父亲,步履艰难爬月台的全过程,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跃然纸上。

除了文本解读外,教师此时也可以提示:“明明是简单的背影,却在朱自清的细腻笔触下变得真实可感,这是为什么?”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充分感知及深刻体悟,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依旧动人。此时,顺势布置一篇写父亲的作文,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等,将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批阅时,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抓住了父亲的今昔外貌,二者对比展现父亲为家庭的无私付出;有的学生则“新瓶装旧酒”,刻画父亲夜半时离开自己房间的背影,原来是考试失利后父亲对自己无声的安慰……

二、在日记随笔中锤炼写作技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写作亦是如此,没有平日里的千锤百炼,就没有考场上的游刃有余。因此,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外,还要锤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为凑够字数,切合主题,常常“虚情假意”。而日记随笔形式自由,易于抒发“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训练,让写作成为习惯和本能,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写作技巧。

写日记,贵在坚持,在繁重的课业下要做到每日一记,着实困难。教师可将日记写作与名著阅读相结合,以读书笔记为主要形式,“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记录读到的内容、读后的真实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名著的写作技巧。

如阅读《西游记》时,学生在日记中便可习得其人物描写手法,同时在自读自记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记录。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九九八十一难”的曲折情节,使学生在写作中融入“小说味”,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设置更加曲折,情感抒发更加真挚。

随笔属杂文,用议论或抒情传达作者的见解和感受,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对初中生来说,记录校园趣事、抒发生活感慨、讨论社会热点等都可称为随笔。随笔虽形式自由,但绝不是“随便写”,教师应设置教学目标,保证训练次数,及时评阅交流。

如八上新闻单元,教师便可将随笔训练与活动探究结合起来,布置一篇以校运动会为主题的新闻写作。新闻强调“真实性”,学生可以在随笔训练中“写真事,抒真情,话实感”。然后交流讨论,由学生互评“最佳小记者”。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知新闻的写作特色,在互评中反复锤炼新闻的写作技巧。

三、在诗歌鉴赏中融汇情感表达

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这一理念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纵观统编教材的写作部分,除了“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七上),其余如“抓住细节”(七下)、“学习描写景物”(八上)、“学写读后感”(八下)等仍侧重于能力要素。如何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人文主题,启发学生深层次地表达情感,值得深思。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历经沧桑,但仍闪耀着熠熠光辉,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是其他文学样式所不具备的。统编教材中经典诗歌的比例大幅增加,教师可利用诗歌鉴赏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共同挖掘诗歌中的复杂情思,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如教授《乡愁》时,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语言,在寻找资料中加深理解,在仿写诗句中表达情感。学生通过诵读可轻松找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意象,教师可适时出示相关材料,带领学生探寻四个意象背后的真挚情感。小时候的小小邮票书写了母子分离的思念,长大后的窄窄船票寄予了夫妻离散的牵挂,后来的矮矮坟墓埋藏着阴阳相隔的痛楚,现在的浅浅海峡展示着家国难全的悲愁。诗人化抽象为具体,以小见大,将绵绵乡愁诉诸笔端,既含蓄又热烈。此时顺势开展仿写练习“乡愁是……”,学生在理解诗情的基础上写出了“乡愁是一杯消愁的烈酒”“乡愁是窗外的夜雨”“乡愁是永远跳动的赤子之心”等优美诗句。

自然,要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仅靠鉴赏一首诗是不够的,所以在诗歌教学、散文教学中都应渗透情感教育,并适当推荐相关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拓展学生的阅读层面,让学生在写作时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

四、在思维碰撞中提升主题立意

抒情是表达真情实感的重要方式,随着思维水平的提升,说理成为展现学生真实感悟的重要途径。若无感性思维做基础,学生难以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知;若缺乏理性思维,便难以实现深入思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在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作品会更具整体性、思辨性,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先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对写人记事或写景抒情的作品,可着重从感性思维角度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和把握景物特点,品味作者情感。对说明准确或论证严密的作品,则应从理性思维的角度把握文章顺序,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作者的观点。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强化了认识和理解,并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后,教师可借助课外文本或举办“小小辩论赛”,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查阅资料、思考交流,做到全员参与、各抒己见,在主题活动中碰撞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此,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人云亦云,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

为了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化,学校、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现场作文大赛或主题征文活动。在荣誉的驱动下,学生会充分發挥主观能动性,调动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实现文章的升华与自我的突破。在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中,不断取得进步。

总之,面对初中生写作“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现状,教师应不忘初心,带领学生在积累生活素材、在日记随笔中锤炼写作技巧、在诗歌鉴赏中融汇情感表达、在思维碰撞中提升主题立意,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乡愁情感
乡愁
乡愁
多角度优化写作技巧教学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策略分析
巧妙点拨写作技巧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情感
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策略
台上
回头一望是乡愁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