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敏 王柱祥,2
(1.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2.天津市创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板式塔自问世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医药及环保等多个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分离设备[1~3]。塔板是板式塔的核心部件, 塔板的板效率是影响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板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能量消耗及设备投资等。 塔板结构与板效率密切相关,经典的塔板结构有3种:泡罩塔板、浮阀塔板和筛孔塔板。 为满足工业上的各种分离要求,在这3种塔板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研发出很多新型塔板结构,例如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在筛孔塔板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垂直筛板[4],开启了立体传质塔板的研究热潮。
目前,对塔板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塔板流体力学研究和传质性能研究,有大量文献通过精馏塔冷膜实验,研究了漏液、雾沫夹带、干板压降、湿板压降及清液层高度等流体力学性能对板效率的影响[5~14],赵培等对双阀重波纹导向浮阀塔板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研究[15],杜佩衡等研究了梯矩形立体连续传质塔板的干板压降、湿板压降及漏液等流体力学性能[16],王子宗等对新型固阀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探究。 但是目前很少有人通过热膜实验来研究塔板的板效率,而热膜实验相对于冷膜实验可以更直观、更直接地反映板效率[17]。
笔者重点研究新型垂直筛板(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以热膜实验为基础,研究堰高、气相动能因子、雾沫夹带及液体提升量等因素对塔板板效率的影响, 所得的研究结果更趋于实际生产,对精馏塔的工业设计更具有指导意义。
本课题组设计了一套热膜实验装置,具体如图1所示。 精馏塔塔径为D=300mm,板间距为HT=500mm, 实验塔内部装有5层可以更换类型的塔板, 塔板类型分别有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所用New-VST帽罩的参数为: 直径80mm、 高度172.5mm、底隙10mm、孔径55mm;F1型浮阀塔板孔径为39mm,塔板上装有两个F1型浮阀。每层塔板外都装有远传温度计,塔顶和塔釜装有远传压力表, 回流管道装有量程为25~250L/h的浮子流量计, 再沸器上装有一定数量的功率为10kW的加热棒, 用以给物料加热。 实验以质量浓度为10%的乙醇溶液为进料,采用过冷回流进行全回流操作。
图1 热膜实验装置图
首先将质量浓度为10%的乙醇溶液注入再沸器中, 通过一定数量的加热棒给再沸器加热,至全回流。 从开始有回流为实验起点,即浮子流量计刚开始有示数时,每10min记录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和回流速率,并计算塔顶温度和塔釜温度差值,全回流1h实验结束。 当塔板温度一定时,塔板的气液组成也确定[18]。 因此,可以通过温差来反映板效率的变化规律,即:当温差越大时,板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这样可以省去测量塔顶和塔釜乙醇浓度的步骤,使操作更为简便。 笔者在研究精馏塔板效率时,也以温差来反映板效率的变化。
用4根加热棒(即总加热功率为40kW)给再沸器加热, 分别测定堰高为10、20、30、40、50、60mm时,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全回流1h内不同时间下塔顶和塔釜的温度,并计算温差,得到的堰高与温差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堰高下温差对比
由图2可以看出,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在不同堰高下,板效率均随全回流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后保持不变的趋势,全回流40~50min,所有堰高下的板效率都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全回流刚进行一段时间,板上气相和液相之间具有较大传质推动力,随着传质过程的进行,塔顶和塔釜温差不断增大,板效率也不断增加,当气相和液相之间的传质推动力逐渐减小至传质过程达到平衡时,板效率渐趋平稳后保持不变,此时再增加全回流时间已无法提高塔板效率。 堰高为40mm时,New-VST板效率最大, 此时最大温差为28.6℃,堰高为50mm时,最大温差为28.4℃,虽然二者的最大温差相近,即板效率接近,但是堰高为40mm全回流40min后,New-VST板效率已接近最高值,相对于堰高50mm,堰高为40mm时,New-VST板效率达到最高水平所需时间更短, 这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更高效、更节能、更节约成本。 F1型浮阀塔板堰高为50mm时,最大温差为27.9℃,此时板效率最大。 堰高为10mm时,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的板效率都最差, 这是因为板上清液层高度太低,气液传质不充分,因此工业上采用这两种塔板时,应尽量避免设定此堰高为操作工况。
根据图2可知,当堰高为40mm时,New-VST具有最大板效率;当堰高为50mm时,F1型浮阀塔板具有最大板效率,图3是二者最大温差对比图。由图3可以看出,全回流1h过程中,这两种板的板效率变化趋势相同,New-VST的板效率始终高于F1型浮阀塔板的板效率,对物系的分离效果更好。
图3 New-VST堰高40mm与F1型浮阀塔板堰高50mm温差对比
图4将不同堰高下F1型浮阀塔板和New-VST的最高板效率进行对比。由图可得,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的板效率均随着堰高的增加先升后降,这是因为堰高影响塔板上清液层高度,堰高越高,塔板上清液层高度也越高,随着堰高增加,塔板上气液传质更加充分。 但是堰高太高时,气相的动压不足以阻止液体流下,下一层塔板会出现漏液现象[19,20],同时板上清液层高度太高会造成雾沫夹带,导致板效率变差。 不同堰高下New-VST的板效率始终比F1型浮阀塔板的高, 就New-VST而言, 堰高太低或太高都不利于板效率的提高,当堰高为40mm和50mm时板效率较高。
图4 F1型浮阀塔板和New-VST不同堰高对温差的影响
由图2得出: 当堰高分别为40mm和50mm时,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的板效率最高, 通过设置2、3、4、5、6、7根加热棒分别对再沸器加热来改变气相动能因子F0,相应数据见表1。
表1 加热棒根数对应塔板的气相动能因子
实验所得F0计算公式:
式中 Ap——鼓泡区面积,m2;
qv——流量计读数,L/h;
V——气相流量,m3/s;
ρ——乙醇液体的密度,g/cm3;
ρv——乙醇气体的密度,kg/m3;
1.31——实验中标定的浮子流量计修正系数。
堰高分别设定为40mm和50mm, 测定全回流1h内,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在不同F0下塔顶与塔釜的温差, 并记录对应的浮子流量计示数,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气相动能因子对温差的影响
由图5可以看出,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在不同F0下,板效率均随全回流时间的增加先增后保持不变, 全回流50min后,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的板效率稳定在最大值。 F0=14.7m/s·(kg/m3)0.5时,New-VST的板效率为最大, 温差为31.0℃,F0=13.1m/s·(kg/m3)0.5时,F1型浮阀塔板板效率最大,温差为29.5℃。 当加热棒为2根时,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的板效率都最差, 原因是F0太小使得气相没有足够动能将液相分散成小液滴,气液传质面积小,传质效果差,同时还会造成严重漏液现象,造成板效率变差。
做F0=14.7m/s·(kg/m3)0.5时New-VST板效率和F0=13.1m/s·(kg/m3)0.5时F1型浮阀塔板板效率的对比图(图6)。 从图中可以看出,New-VST的板效率一直高于F1型浮阀塔板的,但是F1型浮阀塔板的板效率稳定更快。 全回流20~40min,二者的板效率相差不大。
图6 New-VST在F0=14.7m/s·(kg/m3)0.5与F1型浮阀塔板在F0=13.1m/s·(kg/m3)0.5时的温差对比
图7将New-VST与F1型浮阀塔板在不同F0下的最大板效率进行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的板效率均随F0的增大而先增后减,这是因为加热棒根数越多,气相负荷越大, 液体被分散成更小的液滴, 气液接触更加充分,传质效果更好。当F0增大到一定值后,气相负荷太大, 会造成雾沫夹带, 使相邻塔板间的液体返混,造成板效率变差。 当加热棒为5根时,New-VST与F1型浮阀塔板的气相动能因子F0分别为11.4、13.1m/s·(kg/m3)0.5,此时二者板效率相同。加热棒为7根时,F1型浮阀塔板出现液泛现象, 当气相动能因子较小时,F1型浮阀塔板比New-VST的板效率高,说明F1型浮阀塔板适合于气相负荷小的工况;当气相负荷较大时,采用New-VST 更适合。
由图7可知, 当F0=16.8m/s·(kg/m3)0.5时,New-VST的板效率变差, 这是因为板上出现大量雾沫夹带[21~23],为了对此进行验证,在每层塔板上方放置丝网来减少雾沫夹带,将加丝网和没加丝网的板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雾沫夹带对温差的影响
由图8可以看出, 在塔板上方放置丝网后,New-VST的板效率明显高于没有放置丝网时的板效率。 加丝网后塔板气液传质平衡时温差为31.5℃,而由图5a得知,没加丝网之前New-VST的最大温差为31.0℃,说明加丝网有效减少了雾沫夹带量。因此在对塔板进行改进创新时,要充分考虑所设计的塔板结构是否会造成大量雾沫夹带。
测定加热棒根数为4根,即F0=9.0m/s·(kg/m3)0.5时,堰高为10、20、30、40、50、60mm、New-VST在操作稳定时的液体提升量和塔顶与塔釜的温差,根据所得结果作图(图9)。
图9 不同堰高下的液体提升量
气相在通过塔板与帽罩时提起的液体量为液体提升量[24],反映气体通过帽罩提升液体的能力,是New-VST的一个重要性能参数,它对塔板的传质效率、 板压降和雾沫夹带量都有较大影响。由图9可以看出,New-VST的液体提升量与堰高有关,并且随堰高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堰高越大,板上清液层高度越高,清液层所产生的静压也越大,气体通过板孔与之产生的压差也越大,因此提升量越来越大。
由图10可以看出, 随液体提升量的增加,温差先增后减。 New-VST板效率并不会随着液体提升量的增加一直增大,这是因为当液体提升量增大时,气体提升液体所消耗的能量增加,由于气相动能因子不变,所以,气体用于破碎液体所消耗的能量就会减少,液滴粒度增大造成气液传质变差, 板效率降低。 当液体提升量为1.0~1.6m3/h时,板效率较高。 因此,实际生产中不能通过盲目增加液体提升量来增加板效率。
图10 液体提升量对温差的影响
3.1 堰高对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的板效率都有影响,板效率随堰高的增加先增后减。 两者板效率最高时,最优堰高分别是40mm和50mm。
3.2 气相动能因子影响New-VST和F1型浮阀塔板的板效率,板效率随气相动能因子的增加先增后减。 F1型浮阀塔板适合于气相负荷小的工况,New-VST适合气相负荷较大时的工况。
3.3 在塔板上放置丝网可以有效减少雾沫夹带量,雾沫夹带会造成塔板效率变差,在精馏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严重的雾沫夹带。
3.4 New-VST液体提升量随堰高的增加而增加,板效率随着液体提升量的增大先增后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