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霞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属于免疫系统疾病,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尤以中青年发病最频繁,世界的患病率为 0.5%~1%,我国的患病率大约为 0.28%~0.4%。RA主要表现是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具有进展慢、反复发作、病程长的特点,疾病发展进程最终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1],5~10年的致残率可高达60%,并可伴随关节外损害,并且损害心、肺、肾等器官[2],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质量。
临床上常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激素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主要作用是短期内减少疼痛和改善症状,而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大、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属于“痹症”,《金匮要略》言:“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本研究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并探讨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女85例,男91例;年龄33~61岁,平均年龄(48.2±5.7)岁。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8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病程(年)对照组8848(54.5)40(45.5)8.17±2.05治疗组8843(48.9)45(51.1)7.88±1.98t/χ2值0.56880.898P值0.45070.372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3]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4]分类标准:晨僵至少1 h(≥6周);不少于3个关节受累(≥6周);手关节受累(≥6周);对称性关节炎(≥6周)、类风湿皮下结节;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片改变。患者至少有 1 个关节出现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的滑膜炎;在症状持续时间、受累关节数量和位置、异常急性期反应物及血清学分类 4 个方面内的评分总和≥6分。
1.2.2 中医诊断标准应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5]标准:关节肌肉酸痛,疼痛游走不定;关节隐痛并伴疲倦;遇寒疼痛加重,热则缓解除;关节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舌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或濡缓无力。次症:面色少华,容易头晕;食少纳差,心悸气短。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符合诊断标准且临床资料完整;近2个月内未接受抗风湿药物的治疗;近期患者无重大生活事件发生。
1.3.2 排除标准存在影响新药疗效评价有伴发疾病的受试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肌炎或皮肌炎,严重内科疾病。对受试药物过敏,或妊娠(或计划妊娠)患者。具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有精神疾病或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甲氨蝶呤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规格2.5 mg/片)口服,5 mg/次,每周1次,连续治疗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处方配伍:黄芪15 g,桂枝9 g,芍药9 g,生姜18 g,大枣4枚,每日1剂,煎服,连续治疗6周。若患者脚软发凉、纳呆、腹满如故,则增加枳实、厚朴、山楂各15 g以行气消满;脾胃虚寒者,加人参、桂心,去桂枝,以补气散寒;瘀血停滞者,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加入川芎15 g,红花8 g,以行气活血;寒邪阻滞者,重用黄芪30 g,桂枝12 g,并增加当归、川芎各12 g,以益气驱寒。具体化裁,均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临证加减,不一一而论。
1.6 疗效判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患者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评分减少>95%;显效:患者症状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减少>70%;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得到有所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或进一步恶化,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有效率=(1-无效率例数/总例数)×100%[10,11]。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分布检查,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间关节位压痛数及肿胀数、血沉(ESR)及疼痛评分(VA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关节位压痛数及肿胀数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血沉(ESR)及疼痛评分(VAS)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改善程度更高,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用后能显著地降低关节位压痛数及肿胀数、ESR,减轻患者疼痛感(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前比较,2)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进程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DAS28评分(2.67±0.41)显著低于对照组(3.22±0.49),且2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RA轻度活动期及重度活动期患者数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患者处于缓解期40例(45.5%)显著多于对照组10例(11.4%),且中度活动期患者17例(19.3%)显著少于对照组56例(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进程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前比较,2)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比较经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10.28±2.09)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15.30±2.78)且治疗组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8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虽然任何年龄段均可能发病,但高发年龄为30~50岁[12]。发病后10年内有50%以上的患者无法继续从事全职的工作[13],而伴随病程进展,患者关节骨质会被逐渐破坏,落下肢体残疾。
中医学中,并没有将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进行区分,以“痹证”一概而论,分为寒痹、风痹、湿痹、热痹、痰瘀等不同证型[14]。现代中医学者则根据古人经验及现代医学研究,对RA进行辨证施治,联合用药,以达到互补、增效、减毒的效果。
笔者遵循现代中医理论,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氨蝶呤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甲氨蝶呤最开始用于肿瘤治疗,现代临床逐步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本研究则在甲氨蝶呤的基础上,增加黄芪桂枝五味汤。该方药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以黄芪、桂枝为君,针对痹症,桂枝温阳通痹,黄芪补气生血,配以臣药芍药凉血止痛。而大枣助黄芪补气,健脾生血为佐,最终生姜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15]。故而,能够有效地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症状,通痹行气,减轻患者晨僵、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减轻关节疼痛,晨僵等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