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瑞,郭珍珍
(河南省郑州市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脑血栓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有着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脑血栓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但是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欠佳,因此为了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要注重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工作[1]。为治疗期间的脑血栓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2]。鉴于此,本文选取84例脑血栓患者运用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探究护理效果,分析如下。
以84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期间行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56例,女26例,患者年龄65~85岁,中位年龄(76.41±1.58)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行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良好地住院环境,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相应的疾病护理,制定饮食计划。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心里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建立联系,了解患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建立信任关系。护理人员可以为脑血栓住院患者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陶冶患者的情操。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从而实现转移患者注意力的目的,促使患者始终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进而有效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2)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将患者所使用的药物注意事项、剂量、起到的治疗作用告知于患者,有效避免患者出现用药不当的现象。另外,护理人员要观察脑血栓患者用药情况,发现患者用药期间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3)功能锻炼:在脑血栓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行早期锻炼。为患者进行被动锻炼,逐渐过渡到主动锻炼,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并且有意识培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4)并发症护理:脑血栓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出现呼吸道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患者的并发症护理,必要时可给予患者机械通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利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测评,患者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好。
对所有临床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软件包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经由t、x2检验,临床指标数据P<0.05表示有意义。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2 54.58±3.85 27.36±2.68研究组 42 54.48±3.74 18.69±1.76 t 0.1207 17.5245 P 0.9042 0.0000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脑血栓疾病常发于中老年群体中,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治疗后,易发生后遗症,对患者预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3]。脑血栓患者在治疗期间,可采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为了进一步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应在患者治疗期间为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患者的心理到生理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即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功能锻炼、用药指导以及并发症护理等服务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异常情绪,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且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使得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4-5]。因此,本文的实验数据经统计分析后,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针对脑血栓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较之常规护理服务措施有着显著的护理效果,不仅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综上所述,针对本研究的脑血栓患者护理期间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