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瑾文,李定丽,周丹,任红,廖丽萍
( 绵阳市中心医院 放射科,四川 绵阳621000)
2020 年1 月12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定为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修正版)中将影像学特征作为临床表现之一[2],CT 检查结果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筛查、 诊断和疗效评价以及信息共享的有效保障,但CT 筛查中将要面对较多的危险因素,我院放射科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严格的实时质量督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2020 年1 月23 日—3 月13 日,我科接收发热门诊需CT 筛查COVID-19 的受检者3 207 例,其中男1 721 例(53.70%),女1 486 例(46.30%);年龄最小2 个月,最大95 岁,(42.18±25.09)岁。筛查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 例; 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 例。确诊患者男,43 岁,2020 年1 月15日从武汉归来,因畏寒、发热、咳嗽、胸闷、全身酸痛,于1 月23 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医生要求做胸部CT 筛查,我科CT 影像诊断结果为双肺散在斑片状磨玻璃样影,考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性大,要求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立即联系急诊科、发热门诊,隔离该患者并送至传染病定点医院,经PT-PCR 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后确诊。 在此次疫情期间,我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专项培训率达100%,感控措施落实率达100%,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放射科医、技、护、工勤人员共94 名,未发生职业暴露,工作人员零感染。
2.1 成立COVID-19 防控小组 科主任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第一责任人,设医院感染控制医师1 名,医院感染控制护士1 名,专门负责疫情防控的督导、上报、整改,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COVID-19 防控小组对标学习最新文件,分析危险因素,对照日常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此次疫情防控要求的差异, 梳理潜在风险,合理部署安排。
2.2 开展全员培训
2.2.1 工作人员培训 截止2020 年3 月14 日,科室通过课堂派、微信等方式进行了45 次线上线下专项培训,覆盖科室医、技、护、规培、工勤人员。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手卫生[3]、穿脱隔离衣、口罩的正确使用、消毒隔离制度、标准防护等知识进行培训,通过自学、抽问等方式,经问卷星考核≥98 分方为合格。
2.2.2 健康宣教 我科整理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COVID-19 预防和控制、 诊疗的最新知识,放入健康教育宣传栏,供病员及家属阅读,用早期确诊患者出院的实例, 说明COVID-19 应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帮助患者科学、积极地认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建立信心, 增强主观能动性,减轻患者面对疫情时的恐惧心理[4]。
2.3 梳理放射科将要面对的潜在危险因素 对照日常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此次疫情防控要求的差异,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检查方案与感染防控专家共识》(第一版)[5]的防控要求进行梳理。 (1)传染源:受检者、陪检者来源(地域、外出史)不确定性;(2)传播途径:分区布局交叉,候诊大厅人流量大,无传染病专用通道,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3)易感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人群没有免疫力,普遍易感[6]。
2.4 设定专区专机 我院共有4 台CT 机, 一楼CT1 室区域相对独立,CT2、CT3、CT4 在负一楼,为了避免发热、普诊患者在CT 室聚集,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将CT1 室定为发热患者检查专区。 在CT1专机检查的每例发热患者均按急诊优先审核检查报告, 医技人员在检查完成后第一时间判断是否考虑COVID-19,如疑似COVID-19,立即做好发热患者防护,联系感染科,专人专车送到传染病医院隔离做PT-PCR 检测,CT1 发热专机按规范做终末消毒。
2.5 制定疫情报告工作流程 影像学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诊断重要依据,为实现零漏诊零交叉感染,本科室根据 《医疗机构内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7]建立了CT 筛查疫情报告工作流程:(1)预约分诊登记处,登记时需仔细阅读每例CT 检查申请单,详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及发热史,做好预检分诊工作。(2)受检者在CT1室发热门诊专机及其他CT 设备检查后,技师发现疑似COVID-19 病例立即上报诊断组审核医师。(3)审核医师发现高危疑似病例立即通知CT1 发热专机暂停检查并上报科副主任, 科副主任复核影像学资料,确认后立即上报科主任。 (4)科主任组织科室专家组讨论,确认疑似后通知首诊医师,立即上报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领导小组并通知发热专机进行终末消毒。
2.6 严格“三区三通道”分区布局 CT1 室专机区域,专设发热患者检查通道及专用登记窗口,搭建板房将发热与普通患者登记窗口、候诊区域进行隔离,并在普通患者与发热患者专用检查出入口之间设立止步标识牌。 为减少工作人员、病员流动。 放射科将自助报告胶片打印机移机1 台至发热门诊。 急诊科预检分诊处与发热门诊施行患者往返双通道。 科室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要求,划分三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三通道。
2.6.1 工作人员通道 工作人员上下班从门诊部消防门出入。 (1)工作人员进入清洁区,发热专机专岗人员做手卫生→戴工作帽→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穿隔离衣/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屏→戴手套, 护士进入发热患者CT 检查登记室,1 名技师进入CT1 控制室, 另1 名技师进入发热患者CT1 专机检查室, 控制室与检查室房门常闭不逆行, 发热患者检查时技师在检查室门外等候,检查结束返回专机检查室内待命。 (2)下班时发热患者登记窗口护士、 控制室及专机检查室内技师在CT1 专机外缓冲间内进行一次酒精喷洒消杀,然后摘手套、手卫生→摘护目镜/防护面屏、手卫生→脱隔离衣/防护服、手卫生→摘医用防护口罩、手卫生→摘帽子、手卫生,沿实心箭头方向回到工作人员出入门外,再次做手卫生、脱工作服,进入清洁区换生活服下班。
2.6.2 设发热患者检查专用通道 发热患者由发热门诊工作人员从专用通道带到发热患者CT 候诊大厅, 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在专用登记窗口完成检查登记后将发热患者带入CT1 专机检查室。 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在检查室外等候。 检查结束与发热患者一同返回发热门诊。
2.6.3 普通患者检查通道 (1)门诊部预检分诊后,普通摄片从普通患者通道到一楼放射科普通摄片检查室, 普通CT 检查从门诊部电梯到负一楼CT 室。急诊患者由急诊科预检分诊:如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或流行病学史者由工作人员带到发热门诊就诊,普通急诊患者从门诊部通道出入。(2)普通患者摄片后如疑似COVID-19, 关闭摄片室房门后工作人员与患者穿防护服、正确戴口罩,联系摄片室外工作人员疏散普通候诊大厅及通道其他病员, 该区域暂停检查。 摄片室工作人员与疑似患者由止步标识牌处通道前往发热门诊,放射科做好候诊大厅、通道消杀工作, 立即排查这一时段普通摄片检查的患者名单上报,由感染科联系患者及所在社区居家隔离。放射科发热专机CT1 室分区见图1。
图1 放射科发热专机CT1 室分区图
2.7 保护易感人群
2.7.1 患者预检分诊 成立影像护士“预检分诊小组”,所有需接受放射检查的受检者均需完成预检分诊,危、急、重症患者优先。设置专人专岗在分诊处动态调控候诊者数量,尽量避免检查区域人员聚集[8]。根据患者病情限制陪检人数: 轮椅推送患者可留1人陪检,平车推送患者可留2 人陪检,陪检人员也需完成预检分诊筛查。做好发热人员预检分诊登记,预检分诊筛查记录单科室妥善保存备查。 详见图2。
图2 放射科发热患者CT 筛查预检分诊流程图
2.7.2 受检者的防护 确认受检者、 陪检者正确佩戴口罩后方可进入检查室,发热患者严格按照“一人一用一换”使用一次性床单;疑似患者(有流行病学史、发热、呼吸道症状者)检查后,CT1 机房需终末消毒, 滞留的发热患者需由发热门诊专人分时段带到CT1 专机检查。
2.7.3 工作人员疫情排查 专人对所有进入放射科区域的工作人员再次测量体温,并记录,有外出史者主动报告。
2.7.4 工作人员的防护 (1)标准着装防护:CT2、CT3、CT4、普通摄片的技师、护士、工勤人员按一级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影像诊断医生:着工作服、戴一次性医用口罩;(2)特殊区域着装防护:CT1专机技师、护士、工勤人员按二级防护,在一级防护基础上,佩戴防护眼镜或面屏(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N95)、一次性隔离衣、双层乳胶手套、一次性鞋套;(3)手卫生: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2.8 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规范管理
2.8.1 消毒隔离管理 (1)每日地面、墙面、物表进行湿式擦拭消毒≥2 次并记录, 采用含有效氯≥1 000 mg/L,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每5 L 自来水加天信牌含氯泡腾片10 片(500 mg/片),现用现配;设备等不耐腐蚀的物品使用75%乙醇湿式擦拭消毒; 有疑似患者检查结束后(技师、医生判断),立即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发热患者检查信息登记》、《可疑疑似患者检查信息登记》详细记录。(2)控制室、检查室内配置2 台符合国家要求的肯格王空气消毒机 (可人机共存),24 h 开启对检查室、 控制室内进行持续消毒,疑似患者检查后需对地面、墙面、物表终末消毒,密闭房门进行空气消毒≥3 h 并记录, 再进行下1 例患者的检查。 (3)检查室内铅衣、铅围脖、铅帽等防护用品在缓冲区无人状态下使用紫外线灯照射≥30 min。④护目镜、防护面屏使用后在缓冲区使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密闭浸泡消毒≥30 min。
2.8.2 医疗废物管理 CT1 专机室内设置感染性废物桶1 个,桶身贴“医疗废物”、“感染性废物”标识,桶盖贴“疑似新型冠状病毒废物”标识,使用双层黄色感染性废物专用收集袋盛装,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 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9];收集时每层分别采用鹅颈结套扎封口, 在新冠病毒废物袋外加套一层清洁黄色感染性废物专用收集袋,并在封口处贴“疑似新型冠状病毒废物”标识,与医疗废物专职收集人员交接时做好记录并双签名。
2.9 院感质量控制 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现代管理应以前瞻性管理视角实施风险管理, 提高风险预测意识,管理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预防式的管理模式转移[10],COVID-19 防控小组每日交流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归纳及时改进,对改进落实情况做效果评价。 制定并采用COVID-19 防控期间放射科院感质量控制检查表(见表1),每日实时监测,院感专项质控得分≥49 分(满分为50 分)方为合格,发现缺陷立即整改,落实率要求100%。
表1 COVID-19 疫情防控期间放射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检查表
3.1 标准防护与实时督导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为放射科工作人员提供标准防护物资,COVID-19防控小组每日对标学习最新文件,分析危险因素,合理部署安排, 专人实时监测, 发现缺陷立即督导整改,确保院感防控措施落实。
3.2 合理分区杜绝交叉感染 传染病的防控对放射科是一次考验,划分发热专机CT1 室分区时受到我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长的指导, 在疫情防控实践中不断完善,定下现在的分区方案,严格三区三通道管理,切断传播途径,确保发热患者、普通患者、医务人员之间无交叉感染。
3.3 放射科医务人员应不断加强对烈性传染病的认识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凶猛,截止2020年3 月13 日绵阳地区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2 例,因为CT 检查结果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筛查、诊断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性,胸部CT 受检者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放射科如出现防控漏洞,则可能引起聚集性发病,只有不断加强对烈性传染病的认识,常存一颗警醒之心, 以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公众和科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