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爱龙,梅 治,罗小铭,陈 伟,苏秀群
(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0)
骨质疏松症为多种病因所致的,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一组代谢性骨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成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人群,使其发病率仍将处于进一步上升态势[2]。健康管理是我国近些年来引起的一种防治疾病的全新模式,通过对特定人群提供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能够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自身的防治意识[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健康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利用便捷的网络强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可能,但由于健康管理引入我国时间较晚,使其尚属于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故本次研究围绕强化健康管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及骨密度的影响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在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7年3月~2019年3月筛查出的2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52岁~69岁,平均年龄(60.38±2.32)岁;病程时间2.5年~7年,平均病程时间(4.30±0.35)年;合并症:糖尿病11例、高血压8例、冠心病5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51岁~68岁,平均年龄(60.45±2.37)岁;病程时间2年~7年,平均病程时间(4.25±0.30)年;合并症:糖尿病12例、高血压9例、冠心病6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4]者;(2)认知功能良好,能够熟练使用微信者;(3)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排除标准:(1)合并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者是影响钙、维生素D吸收的消化系统疾病者;(2)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者;(3)严重认知障碍或者是精神障碍者。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两组均接受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管理,收集患者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根据其就诊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包括膳食计划、运动方案、生活习惯指导、用药等。每3个月电话随访1次,每6个月上门随访1次,详细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指正。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强调执行管理方案的重要意义,端正患者态度。
观察组采取强化健康管理,建立一个名为“骨质疏松症交流群”的微信群,将本组患者拉入微信群之中。每天定时发送骨质疏松症有关的二维码,二维码中包含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骨健康补充剂、运动疗法、饮食宜忌等。鼓励患者分享自己感受,激发其他病友的参与积极性,共享经验体会,从整体上提高患者思想认知水平及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以月为单位组织所有患者参与专家讲座或者是群体性活动,每3个月收集1次患者信息,绘制骨密度变化曲线并据此调整健康管理内容。
选取骨密度、生存质量、骨质疏松知识评分为观察指标。骨密度包括L2~4腰椎、股骨颈、大转子,于管理前以及管理结束后利用美国通用医疗生产的Prodigy X射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生存质量利用生存质量量表(the MOF SF-36 questionnaire,SF-36)[5]于管理前以及管理结束后测定,分值35分~140分,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高。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利用骨质疏松知识评价问卷(Osteoporosis Knowledge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OKAQ)[6]于管理前以及管理结束后测定,分值0分~26分(女性)/0分~24分(男性),分值越高骨质疏松知识掌握程度越高。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以独立t检验,组内以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管理前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与各组管理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的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管理前后骨密度比较(±s,g/m3)
表1 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管理前后骨密度比较(±s,g/m3)
组别 L2~4腰椎 t P 股骨颈 t P 大转子 t P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观察组(n=100) 777.59±21.42 910.74±20.36 85.741 0.000 699.78±24.32 772.85±31.20 47.214 0.000 603.77±25.33 666.99±31.10 41.697 0.000对照组(n=100) 777.80±21.59 883.45±20.75 72.349 0.000 700.01±25.11 749.97±31.43 35.585 0.000 603.92±24.89 645.28±31.32 30.231 0.000 0.324 25.742 - - 0.189 22.711 - - 0.147 17.654 - -P 0.757 0.000 - - 0.832 0.000 - - 0.867 0.000 - -t
管理前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骨质疏松知识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与各组管理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的生存质量、骨质疏松知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管理前后生存质量、骨质疏松知识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管理前后生存质量、骨质疏松知识评分比较(±s,分)
生存质量 骨质疏松知识评分组别t P t P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观察组(n=100) 75.00±15.00 105.50±12.50 45.874 0.000 11.50±1.50 20.00±1.00 14.328 0.000对照组(n=100) 75.50±15.50 97.00±12.00 33.951 0.000 11.00±1.00 17.50±1.50 9.874 0.000 t 0.458 9.586 - - 1.754 5.387 - -P 0.621 0.000 - - 0.083 0.000 - -
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常见代谢性骨病之一,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钙质大量流失并加大骨折风险,使其生存质量急剧下降[7]。尽管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但患者认知水平普遍较低,所以予以健康管理尤为重要。尽管健康管理已经引入我国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采取的举措与现代化信息手段并未有机结合,导致取得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
本次研究将健康管理与微信有机结合,探讨了强化健康管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管理后骨密度(L2~4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生存质量、骨质疏松知识评分均更高,由此结果表明,强化健康管理效果更为理想。之所以得出该论断,原因在于强化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医务人员能够通过微信交流群随时与患者保持联系,掌握其病情变化,特别是绘制的骨密度变化曲线便于动态调整健康管理内容,促使患者始终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强化健康管理充分利用了二维码体积小、包含内容丰富的特点,定时推动二维码并叮嘱患者扫描阅读或者是观看,能够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提高其遵医行为,为各项管理举措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强化健康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水平,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