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青
摘 要:随着课改进程的加快,在语文学科的施教历程中,教师愈发注重教学品质,以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能够实现品德、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成长,从而更加贴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然而,这些都是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的。所以,为了消解学生在建构语文知识时遇到的难题,让语文课堂避免传统教育模式当中的弊端,本文将从“做好示范,彰显师德价值”“变换情境,有效应用媒体”和“多元介入,打造多重评价”等方面出发,浅谈如何多角度建构高品质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高品质 小学语文 师德价值 应用媒体 多重评价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32
语文学科的语言特性使得其带有明显的抽象色彩,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是初次系统地接触语文知识,因此,会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同时,在课程改革标准当中也对课堂教学的品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基础语文知识之余,也应当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情况,以便学生更加满足社会的期待和未来的成长需要。然而,这些都是机械式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的。所以,为了消解学生在建构语文知识时遇到的难题,让语文课堂避免传统教育模式当中的弊端,教师有必要结合语文学科的教育特色,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从而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指导,让学生实现全面的成长。
一、做好示范,彰显师德价值
小学生的年龄不高,但是自身的模仿能力较强,也较为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更容易受到教师或者家长言行的影响,使自身的言行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在实施教育活动时,教师在学生心底具有绝对的说服力,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一些言行,不自觉地改变自身的言行。同时,陶行知先生针对教育教学的行为,也提出了“师德”的言论。他指出,教师应当保持高尚的品格,基于自身向学生传达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所以,在对学生教授语文知识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调整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彰显师德价值,使得学生在教师言行的影响下,能够改变自身的言行,生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小小的船》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课前和课上两个阶段的言行调整,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品德的养成。首先,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对自身的着装进行调整,衣着应该整洁卫生,朴素端庄,得体大方,穿学校统一配发的服装,佩戴好胸牌,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得学生可以透过教师的着装认识到教师对课堂的尊重,以及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其次,在课堂正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诗歌中情境的想象效果,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透过文章中的语言,你在头脑中构思出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之后在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思考时间,并组织学生进行回答时,教师不随意打断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同时,教师也要时常利用点头、微笑等方式,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得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
这样,基于教师的穿着和言行,学生就能够向教师进行模仿,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着装,规范自身的言行,充分给予他人和课堂尊重,从而完成对高尚品格的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变换情境,有效应用媒体
语文学科中教授的内容是汉语言,而语言本身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结合语言文字进行画面的想象,那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会制约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不能真正地勾勒出字里行间的美妙景象,造成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质量较低。所以,在低年级开展语文学科的施教工作中,教师也应当做好媒体技术与教材中文字之间的衔接,透过媒体技术变换教材当中文字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的视听画面中,真切地理解文章中的情境,提高对作者言语的分析实效。
例如,在《四季》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媒体技术,变换学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理解文章内涵,感受作者情感。在课堂施教中,教师要能够认识到,虽然学生已经经历过许多的四季,但是,学生却不曾留心观察过四季的景色特点,以至于当教师直接為学生呈现本文的言语时,学生不能及时地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施教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四季的由来》《一年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四季歌》等介绍一年四季的视频,促使学生在直观、动态的画面中,将注意力聚焦在课堂上,并且在脑海中建立对一年四季的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描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图片做背景,促使学生在春日的草、夏日的荷、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中进一步地感受到四季景色的不同,认识到四季景色各有千秋。最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图片和视频,谈一谈自己对于四季的看法。如有的学生说:“春天鸟语花香,大地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夏天艳阳高照,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秋天硕果累累,各种各样果实都成熟了;冬天大雪纷飞,世界呈现一片银装素裹。一年有四季显示出大自然不断变化的美!”如此,就能使得学生主动地生成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发生生活中的自然之美。
由上可以看出,教师利用媒体技术进行四季景色的展示,并利用四季的景色作为教学的背景展开讲解工作,能够为学生带来直观的视听体验,让学生更直观地走进课本中的意境,进而就能有效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
三、多元介入,打造多重评价
教育评价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生仿佛获得一面镜子,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问题,以及可以进行修正的地方。但是,在之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相对单一,只是根据学生最终的学习情况,向学生做出“优、良、可”的简单点评,学生很难直接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及应当进行改正的细节。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评价的价值,教师有必要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真正地透过多元角度认识自己的学习历程,为之后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建构奠定基础。
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透过多元主体参与、多元评价形式设计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多重评价。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以进行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设计。如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自主识字过程中是否总结出识字方法;是否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阅读课文,并从中找出所有的生字并给它们注音;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是否感情充沛;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是否深刻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等等,使得學生可以从学习中的态度和言行出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可以进行修正的地方,以便学生可以改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改良自己的学习细节,以期在未来的语文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之后,教师可以结合《雪地里的小画家》中的内容,向学生提出:“课文中雪地上的‘小画家,它们分别在雪地上画了什么图案?”“课文中提到有哪些动物没有在雪地上作画,是因为什么呢?”“什么叫做冬眠,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需要冬眠的?”类似这样的问题能检验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效,以便在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失误中,找到学生存在的遗漏,对学生进行弥补,提升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效。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来自教师、同伴以及自身的点评。如,教师先布置课外拓展的作业,如仿照课文内容编写一首小诗,读一读有关小动物的故事,而后在课堂中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彼此的作业并进行自评,最后教师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的评价,使得学生在综合多方意见中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促进自我的改进。
由上可以看出,教师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形式,并组织学生也参与到评价的活动中,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从多元化的角度认知自己,而且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总而言之,注重品质的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面对上述教学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无法满足的。因为打造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不单单需要教师深度解读课程改革标准的内容,同时需要教师结合教育教学的实况,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的改良,以便学生在提高自身道德素养、深入理解文本情境,以及进行有效自我改进中,逐步提升学习语文内容的实效。所以,教师应当主动地彰显师德价值、有效利用媒体,并注重多重评价,如此才能有效促进高品质语文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杨依《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第36期。
[2] 张玲《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52期。
[3] 施锦滨《多角度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写作:中》2018年第3期。
[4] 王海燕《多角度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