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2020-06-01 15:01王苏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白杨树刘老师课文

王苏芳

上个周末有幸聆听了东营市教科院刘知晓老师作的《初中作文教学几点思考和建议》专题报告,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刘老师从秀才卷和满分卷入手,从为什么要写作,写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两个大方面给我们的日常写作教学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策略。刘老师强调语文写作教学要以文本为纲,引导学生从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获取写作的源头活水,真正实现读写结合。

反思我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更多仅仅是停留在分析解读课文,弄懂课文上,并没有很好地贯彻部编版“读写结合”的思想。因而导致学生学了很多优美的文章,读懂了很多深刻的道理,知道了很多问题的答案,但依然写不出精彩的作文。听了刘老师的报告,我进一步明白教材就是学生精神营养的来源,是语言学习的范本,因而用好教材非常重要。现就此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利用文本挖掘写作素材。

一、从文章中的关键语段入手

部编版所选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往往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引领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精心品读的基础上,要适时进行写法指导。譬如八年级上册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是本文一条抒情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由外形到内在品质再升华出象征意义这种由浅入深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训练,结合课后练笔要求让学生选取熟悉的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并用这种反复咏叹的情感线贯穿在文章的始终,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再比如学鲁迅的《藤野先生》,我们在讲到鲁迅与藤野交往的部分时,就可以学习鲁迅先生通过典型事例、侧面描写、白描等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写作训练。真正体现阅读教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的效果。

二、抓住文章中的留白点

想象是写作的翅膀。我们的许多课文都有留给读者思考空间的地方,我们应该抓住这些契机,给学生充分想象的活动空间,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记得课文《喂,出来》小说篇末以写小石头结束,初看莫名其妙,再一想,恍然大悟。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呢?我设计写续篇:仍以“喂—出来”为题。学生们结合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不难续写出结尾,而且在续写中不但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们尝试写作微型小说的热情。八年级下册的《桃花源记》中留白的地方也很多,文中“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以及“皆叹惋”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可以讓学生仿照上下文穿越到几千年的东晋写出更多独特、新奇的故事来。既尊重了孩子们的阅读体验,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帮助学生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训练了写作能力。

三、从文本感悟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我在上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后,设计了这样的写作训练:作者通过特写“爬月台买橘”呈现了他与父亲之间情感的细微转变,把中国人埋在心里的那种含蓄的爱很巧妙地表现了出来,生活中你是否也跟自己的父亲发生过小矛盾,你们之间又有怎样的一段情感历程呢?看到这样的题目,学生会马上联系上自己的生活,内心涌起情感波澜,提起笔来当然就轻而易举了。再如学习了《美丽的颜色》后,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谦虚、视金钱如粪土的可贵精神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我就趁势设计读后感的题目:《了不起》。引导学生可以从居里夫人这类科学家的感人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入手,也可联系疫情期间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或者逆行而上的消防员来写。这样的写作训练就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树立对和平年代里替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的敬畏之意。

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各种体裁的文章不仅教给孩子如何阅读,更是很好的写作指导平台。相信在阅读教学中只要不断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读写结合,学生的习作能力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白杨树刘老师课文
听故事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背课文的小偷
会唱歌的树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校园里的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