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听障学生学习语文的特殊需要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020-06-01 14:25杨丽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杨丽平

摘 要: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受到外部条件的强烈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和研究学习过程的目的就是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使外部条件能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与学生的内部活动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和正确的联系,从而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了解认识听障学生,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听障学生学习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63

一、认识听障低龄学生

1.什么是听力残疾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音及言语声音。听力残疾包括:听力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2.听力残疾在人的成长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① 听力障碍造成听觉语言丧失;② 感知觉活动受限;③ 注意力发展受限;④ 语言记忆受限;⑤ 思维发展缓慢。

二、尊重特殊性,提高聋校课堂改革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1.任务特殊:语言是听障学生耳聋后最为严重的缺陷。因此,聋校语文教学必须全力帮助听障学生学好语文,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2.对象特殊:聋校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听觉障碍、言语器官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的聋“哑”学生。教他们学语文,要经历听觉语言康复教育训练与语文“听说读写”教学、训练的艰难过程。

3.教学语言特殊: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活动中师生沟通的教学口语、教学书面语,都是边学习边使用边发展的。它受听障学生语言能力程度、文化知识程度、听觉补偿程度、视觉空间位置的制约。它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必须认真对待。

4.时间空间特殊:听障学生听、说障碍,不能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积累语言。课堂教学是他们学习语文的主渠道,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师要在保证课时量的同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

三、从整体着手改革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1.提高对当前语文教学最前沿研究强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认识

“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这些要通过语文的课文内容来实现。

2.构建“程序”理论和“低+中+高”模式

基于听觉语言障碍低龄学生学习语文“零起点”的特殊需要,基础教育阶段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理论,有序地实施语言启蒙康复训练和语文基础教学、训练,才能有效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四、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以知識技能为中心,确定恰当的语文教学目标

2.使用适合听障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教材

3.设计有序、有效的课堂教学流程

4.有计划地安排多读、多写、多背、多默写的循环练习,从正确向熟练发展,巩固和提高听障学生听、说、读、写的熟练技能;防止回生、遗忘。

五、正确运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1.正确使用教学语言,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听障学生的读、写能力,必须十分重视。

2.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教学口语、教学书面语(课文)、手指语、手势语、体态语(肢体语)。

3.运用教学语言,必须分析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及其社会意义,以听障学生融入主流社会沟通交流的需要为准则。

每一个听障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光鲜。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是教师努力工作前行的不竭动力,愿你我沿着听障教育研究轨道,不断奉献出智慧,惠泽我们身边的听障孩子。

参考文献:

郭秋梅《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探析》,《高考》202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聋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合”乐而“不为”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看待和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途离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