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秀
摘 要: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帮助其树立牢固人格,增强政治信仰。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缺陷,主要体现在思想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最后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思想教育成果。因此,当今的素质教育改革的提出,表明了高级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学生需要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并真正重视思政课,以全面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基于“大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简要地分析和关注了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鉴于此,文章对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格局;高职院校;思想教学
职业学校根据“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改革,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能。职业高等教育从增加教育、加强师资组成、转变评价方法等方面优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思想公民教育”与思想体系的无缝衔接和政治教育。
1 “大思政”教育是什么
高职院校是我国负责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主要地点之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互补技能。通过结合自身的情况,从大学的目标和教育挑战入手,可以总结出以下“伟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教育挑战、思想政治课程、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将思想和道德发展、专业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到職业教育中。通过良好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育条件,确保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努力改善思想政治课。总的来说,伟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各种特点,包括:“系统性收藏”“开放性教育内容”“学生财产”“拓宽教育领域”。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教学中,教师需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教育的紧密联系,使其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为高职院校的政治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2 高职德育实效性内涵
高职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者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对高职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以及对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的作用,还包括德育开展的效率。从这里可以看出,高职德育的实效性包括3点,分别为德育效率、德育效益、德育效果。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德育的实效性则是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全员、全方位、全程开展德育工作。第一,要求高职德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以高职大学生为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核心,注重德育教育效果。第二,要求高职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以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为主要教学目标,时刻关注德育教育的工作效率,规范高职大学生个人行为和思想理念。使高职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完全渗透、内化到大学生的精神思想中,促进大学生自身德育品质的提高。第三,要求高职德育教育者要从学生思想特点为基准,依据学生个性差异等方面合理选择德育教育方式,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全面规划高职理论专业课与德育课的统一,确保大学生从刚步入高职到步入社会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德育教育,注重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3 高职德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德育教育方法陈旧,课堂主体地位不明确;其次,德育所获得的教学效率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最后,德育效率与高职所期望的教育效率存在差距。究其原因,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德育教育内容和选择德育教育方式时,因自身教育观较传统、保守,难以满足新时期学生发展需求,并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忽略学生发展诉求。第二,高职大学生因自身性格、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品德要素不统一,存在个性差异较大的现象,部分大学生会存在道德判断模糊、道德认知模糊、道德选择不统一的问题。第三,虽然部分高职院校着重强调德育的实效性,但却并未真正重视教育效果,缺乏统一的领导规划,也并未挖掘有效的德育资源去充实德育内容,导致高职德育教育效率并不高。
4 “大思政”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改措施
4.1 注重思政教学理念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下,高职思政课教学要注重和“大思政教育”理念相结合,将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体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教师自身要对“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内涵充分理解,结合当前新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将“大思政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要能牢固树立“大思政教育”理念,对思政教育加以指导,将这一理念的主动适应性充分发挥,通过“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应用促进思政课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4.2 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体系的更新
在“大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改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更新现有的教学体系,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无缝联系提供有力保障。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过关的领导班子的重点建设,选拔具有业务能力突出、品德兼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执行。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及时管理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不断改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现有模式,完善思想政治教学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和管理功能。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研室建设,设立思想政治学科专项教研室,并配备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教研组组长,引导思想政治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使用逐步的课程提纲。同时,思想政治教学研究小组要重视教材的编制和创新,结合新的理论、新的要求,根据高校的具体发展编制校本教材。最后,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抓住改革的契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化,为交流和研究提供平台。
4.3 践行德育优先
首先,相关高职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重新构建和规划德育教育领导机制,确保高职全员参与德育工作,进一步形成大思政教育理念中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的工作机制。同时,高职德育教育者在实际过程中要秉承“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要做到关注学生思想状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理解学生发展诉求。其次,相关高职可通过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改进德育教育设备和德育教育条件,为大思政落实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有效手段支持。最后,相关高职应全面优化德育教育环境,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德育教育理念逐一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4 结合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层教育
学生家庭背景、生长环境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在个性特征与思想诉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高校在对学生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德育教师需要对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确保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掌握,促使高校的德育内容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精神诉求。所以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时,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客观性差异,对学生采取分层次的指导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德育的实效性,从而更加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4.5 将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时期,由此产生的利益关系调整、收入差距扩大、公平与效率失衡等社会问题,对社会转型的思想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社会变迁的复杂性、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使现代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混乱和矛盾显著增加,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驱动机制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会朝着加实用、考虑未来、生存与发展方向演变。
4.6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教师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育的引领者,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必然会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活力,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构建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职院校要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思政教师在教学科研、政工等方面的职能效用,确保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5 结语
“大思政”的教育视野,能够增加高校学生德育的实效性,在教育时代化中,高校传统的教育理念中的唯学历主义与主技能主义,无法充分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在“大思政”的教育视野下,需要根据学生德育的实际情况,通过使用合适的措施,不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理论进行丰富与完善,从而大幅提高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印房.高校“大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J].科教导刊,2018(3):94-96.
[2]張攀攀.大思政格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及长效机制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8(2):23-24,39.
[3]谢有长,宁陶.“大思政”教育观下加强五年一贯制学生思政工作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