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补偿性公平:让教育惠及穷人

2020-06-01 07:36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穷孩子贫困学生穷人

褚宏启

穷人的日子不好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遇到天灾人祸,雪上加霜,会更加艰难。贫穷让人感到没有面子没有尊严,让人失去参与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平等机会,甚至让拥有平等受教育机会成为空想。更为可怕的是,贫困往往会代际传递。社会与贫困做斗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举措有两个:一个是税收,政府通过向富人征税(尤其是通过累进税和遗产税)、向穷人进行税收再分配(主要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救济等),缩小贫富差距;一个是教育,政府提供优质公平的义务教育,为所有孩子尤其是穷孩子提供能提升其日后生存与发展竞争力的教育机会,为穷孩子将来的就业、晋升夯实能力基础,不让穷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让教育惠及穷人,是国际减贫政策的关键举措。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对穷孩子予以补偿性的倾斜。

为什么需要补偿?本文仅以疫情期间几个案例来说明。自2020年2月17日各地中小学广泛开展在线教育以来,“停课不停学”缓解了疫情对教育的冲击,使学生不至于荒废学业,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乡差距凸显。农村地区电信基础设施薄弱,偏远山区移动通信设施覆盖面有限,农村学生在集中使用手机或互联网时容易出现拥堵、卡顿等问题,有些学生为了学习不得不翻山越岭找信号,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没有手机、电脑等学习必备工具,甚至出现了贫困学生因无法在家上网课而自杀的悲剧。这些孩子与城区孩子相比,既“不笨”也“不懒”,学习的热情甚至可能“更高”,但就是因为生在农村,就是因为家里穷,而不能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在线教育机会。穷孩子是无辜的,这不是他们的过错。

在此情境下,为促进教育公平,政府就有责任投入资金,改善农村地区电信基础设施条件,并为贫困学生提供手机、电脑等学习必备工具。这种资金投入,是向农村学生尤其是农村贫困学生倾斜的,这种资源配置,城乡是不一样的、不平等的,但却是公平合理的,这就是教育中的补偿性公平。

教育公平分为三种:平等性公平、差异性公平和补偿性公平。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首要要求,平等原则是教育公平的首要原则。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就像上述例子所呈现的,学生并不享有实际的教育机会平等。

补偿性公平关注学生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并对处境不利学生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予以补偿,简而言之,就是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资源,如对贫困学生实施资助等。这些资助并不给予其他学生,这种做法不是一视同仁的,显然是不平等的,但大家却都认为是公平合理的。

全面理解补偿性公平,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补偿?补偿性教育政策是各国推进教育公平的主要政策。补偿是为了缩小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导致的教育差距,是为了教育机会更加平等。补偿是不平等的,但这种不平等恰恰是为了更平等,所以是公平合理的。只有为了平等的不平等,才是真正公平合理的。平等是现代社会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教育机会均等是基本人权,体现了社会对所有成员的“不偏袒性”和“非歧视性”。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一个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和出生家庭,比如有三个孩子,一个出生在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一个出生在县城的小康之家,一个出生在大都市的富贵家庭,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有天壤之别,但是他们自己对于自己的出生无从选择,纯属“偶然”,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一生下来其现实地位就是不平等的。但是,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不能让这些“偶然”因素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应该采取积极的公共政策去“对冲”和“抵消”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于个人受教育机会和未来发展机遇的负面影响。补偿性公平政策就属于此类。

第二,对谁补偿?一般而言,谁处在弱势地位,谁受到歧视,谁就应该得到补偿。从国际上看,少数族裔、移民、农村居民、女性、贫困人口等被作为补偿对象,由于少数族裔、移民、农村居民、女性等群体遇到的问题,最后都集中反映在贫困问题上,所以补偿的对象也聚焦在贫困人口。在我国,教育补偿主要针对城市与农村的贫困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贫困学生不只是农村有,城市也有,我们往往忽视了后者。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属于典型的补偿性公平政策,但当前的“两免一补”政策主要针对农村,今后可以改进,把城市贫困家庭学生也纳入进来。

第三,补偿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穷孩子缺什么?(1)缺钱。“两免一补”主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需要补的显然不只是钱。(2)缺健康。贫困学生因为生活拮据,健康状况往往不佳,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就是为了提升学生健康水平。(3)缺良好的学校条件。针对这个问题,我国除了有直接针对学生的补偿,还有针对区域和学校的补偿性政策,如加大对中西部和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特岗计划”优先满足贫困县的需要,“国培计划”优先支持贫困县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等,这些都是为了给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在校学习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和师资条件。(4)缺升学机会。现在,我国高校招生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倾斜,城市优质高中招生实施“校额到校”政策,都是旨在增加弱势群体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5)缺关爱。贫困学生,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群体如留守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他们与一般学生相比,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解决上述前四个问题,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对于推进补偿性公平,学校与教师也可以大显身手,因为贫困学生往往更缺他人的关爱。正是在这一点上,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大有作为。

贫困学生往往自卑而敏感,教师不要只关注他们的成绩,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多鼓励多肯定他们的努力,让他们更加自信自强。例如:对于留守儿童,需要构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补偿其父母不在身边所缺失的关爱。再如:城市学校的教师对待随迁子女,除了在教学上要因材施教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随迁子女适应城市生活,要教育城市学生不要侮辱、欺凌随迁子女,促进城市学生与随迁子女的心理融合,缩小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

可见,推进补偿性公平,并不都是政府的事情。在宏观区域层面,政府要为穷孩子提供资金资助、教育条件、教育机会等政策支持;在微观学校和班级层面,每一位教师都要向穷孩子传递关心关爱等温暖的情感支持。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可能会有学生来自贫困家庭(或者单亲家庭等等),这些孩子最缺的可能不是钱,而是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尊重,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可以为推进教育公平做出重要贡献。

为穷人服务的教育、為穷孩子服务的教育,是最高贵、最有品位的教育。让教育惠及穷人,受益的不只是穷人,而是整个社会。

猜你喜欢
穷孩子贫困学生穷人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读《含泪推荐的好文:<我叫山果>》
贱贱地红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
穷人的高消费
富人与穷人
幸福就像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