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奕桐
早在之前,我就很喜欢林老师写的文章。除了之前课上林老师分享自己的一些随笔,我也很关注他线上或是报刊上投稿的文章。我觉得,剑峰老师是我在语文世界里影响很大的一个人。
林老师很爱文字。印象里关于他的读和写的文字,真如澹澹的绿水,淙淙如诉。贫瘠的小渔村里,“野”孩子天真无邪,放声念书坦荡磊落;物质单一的小学时代里,因课外读物得以兴趣启蒙,阅读的根芽得以滋养;青葱快意的初中时期里,开始学会了用柔情真实描出内心的“江湖世界”;恣意丰满的中专时期,用青年的笔墨肆意挥洒青春年华,模糊心事的表达也有了归处;工作之后,文字在他的人生轨迹上仍源源不断地输入传出,那是一股力量,仿佛是他生命里永远不老的河床。
文字带给他温暖,给他的课堂带来灵光,给他与学生带来共鸣,这些我深有体会。林老师很注重文章的“真情实感”,他教学理念里关于写作方面,没有哪个学生是一直写得好,只有打动人心的细腻情感。受他的影响,我也有了“不求情节大起大落,文藻粲丽,只想表达出每个触动人心的细节点”的文字梦。就像一株生长在我躯壳里的藤蔓,那些老师的经验指教让它生根发芽。这种影响来自于潜移默化中對文字的着迷和共鸣,后来这藤蔓长大了,依附在我心脏开始盘踞。所有趣味和灵感,包括文字无声无息蕴含着的魅力,都是这根藤蔓的养料。它献出一片葱茏的青绿,让原本被怀疑而荒漠化的土地长出青春的恣意和年少的欣喜。
平日里,林老师总会开设阅读课。跟林老师一样,我的学生时代里,对文字的兴趣也是从读书开始的。林老师会要求我们积累好句好段,个别同学觉得麻烦,我倒是很喜欢阅读积累。课外书囤了又囤,积累本攒了一本又一本。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那些内心的想法在源源不断输出中也愈发流畅,情感诉求方面做得也更扎实更细腻。
我喜欢听林老师讲话。常常会讶异于那些遣词造句的精准和深度。林老师或许不知道,不论上课还是闲聊,他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对他来说,或许只是须臾之间;于我而言,却在之后的内心世界里吹起了一万次风。林老师关于文字的故事也是从小时候的“读”开始,在立足时光故事的纪录片里蔓延。很受益的是林老师“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的观点,我也学着将那些细碎的温柔记录在本子上,用笔墨将它们妥帖地放好,让它们不会在我的宇宙中贪玩乱跑。
林老师称“读是写的酵母,写是读的酒酿”。确实,这杯美酒沁入肺腑,令人醺然欲醉;在每个文字间绽放,又往每个有文字灵性的故事上洒下了一杯晶亮。
(注:2013级学生,现就读于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