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珍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积极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做好教师教学的引导下,不断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让学生逐步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殷殷嘱托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既教会学生自尊自爱、健康生活,又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初中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政治认同,对国家的道路、理论、制度等的认同;形成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做到热爱父母、成为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树立法治意识,形成科学精神及公共参与能力等。这就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是思政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探索出初中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围绕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教学指导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立足教材内容,做好情景教学优势和学法指导,积极开展课程,帮助学生努力提升学习效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一、 深挖教材内容,加强联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學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从教材内容入手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自我推理和推导内容,实现内容的进一步认知。
以《集体生活成就我》为例,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适应自己的角色,在集体中成就自己,关心自己。《集体生活成就我》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教材中的很多例子和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挖掘教材内容,通过教材内容中的内容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性,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集体生活中的角色。如,教师可以从阅读教材P59中的八个字的内涵,然后教师挑选阅读能力强,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了解生活感悟和生活内涵,将自己对八个字的理解说出来,然后教师进一步进行设问:要求学生想一想自己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深刻的体会,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打开学习的思路。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材内容在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做好教材内容的挖掘工作,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将教材与个人的成长联系在一起,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积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二、 巧设教学情境,重构课堂
初中生学习能力有限,如果单纯从教材静态内容出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具体的情景认知,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微课等教学技术,做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重构,以具体情境展示的方式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降低教材内容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以《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为例,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很少会关注到法律的内容,无法了解到法律与自身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将静态的文字内容转换为动态的课堂,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重构,如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是未成年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微视频的方式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微视频的内容主要是分为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对初中学生保护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感受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要列举出一些校园侵害的具体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的过程中分析如何从四道防线的角度来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合法权利,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相关部门、责任人,通过视频资料的方式为学生构建起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了解到“法律为我们护航”的具体依据和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法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树立学生的法律保护意识,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的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三、 强化学法指导,平等对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应进一步强化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时容易受到以往经验和周围人的影响,出现对教材内容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消极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尊重初中生的学习规律,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平等对话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自觉在行为和思想上进行纠正。
以《合理利用网络》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做好教学方法的指导,坚持平等对话,帮助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学会传播网络正能量,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和网络负能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时,通常会遇到学生具体学情的阻挠,在移动网络大背景下,学生对网络非常的熟悉,每个学生都认为网络是个人发表意见的公共“场所”,没有认识到网络的负面性和存在的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而且对教师的网络点评不认同,因此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从学习角度出发,坚持师生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了解学生对网络参与过程中的真实想法,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网络。此外,学法指导对学生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网络的内容比较多,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学内容串联起来,提升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指导效果。
四、 注重教学实践,做好引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偏向于理论,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实践的开展,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教学实践的内容比较多,既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社会化调研,也可以是将课堂内容与最新时政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
以《少年的担当》为例,这一章节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提升个人素养,适应世界发展趋势,学会互相关爱、互相理解,赢得尊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章节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我们的担当”为主题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青少年应如何起到担当的作用,了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以本校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分析调研初中生在责任担当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否存在问题,统计个人素养方面的共性問题并形成调查报告。九年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将少年担当的调研交给学生来完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调研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青少年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正向认知,对提升学生的担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总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积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社会化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用学习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去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社会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思路,这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 总结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要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突出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材内容挖掘、情境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教学实践等多方面环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真正地做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凤清.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服务社会”一课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4):72.
[2]汤建彬.让学生“动”起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谈[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1):76-77.
[3]许贵珍.基于主题情境探究的法治意识培育:以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依法行使权利”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2):15-18.
[4]王容容.课堂,因对话而生动:初中道德与法治对话课堂的有效构建[J].教育观察,2019,8(41):137-138.
[5]桓旭.促进深度学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任务与目标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2):39-42.
[6]唐月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6):220-22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