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读教材方法与途径例谈

2020-06-01 18:41高杏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数课程标准教材

高杏丽

【摘要】现行的教材中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无形中也增加了一线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部分教師不能正确研读教材,利用教材,影响教学效果.正确研读教材的方法和途径是:理清脉络,用好教材资源;化静为动,激活教材资源;联系实际,活用教材资源;合理重组,优化教材资源;适度开发,创生教材资源.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现行的教材中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无形中也增加了一线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众所周知,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为此,笔者就研读教材的方法和途径谈一些个人的认识与做法,与广大教师共同交流、探讨.

研读教材现状分析:大部分教师把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全部.在既定的教材面前,教师习惯考虑的是怎么教,怎样将教材中所蕴含的一切可教学因素,全部疏而不漏地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逐步走向泛化;另有部分教师以个人的价值判断创生出一些内容,忽略教材,使用不合理的教学外来资源和进行了不相关的教学拓展,教学内容走向了异化;一些教师把教参视作宝典,无视学生的要求,缺乏自己的见解,在不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盲目把教参中的目标要求、教学建议等无条件照搬,教学内容走向僵化;未从内心深处去拥有教材,品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更无法智取超越教材.

正确的研读教材方法和途径应该是:

一、理清脉络 用好教材资源

整体研读,抓住联系.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小学数学教材采用螺旋式编排,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内容螺旋上升,逐级提高.因此,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再通读小学数学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及编排体系,把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起来.从宏观上了解了教材,可有效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例如,我们可以以已出版的教材目录为线索,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为框架,把人教版一至六年级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单元标题做整理.经过整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各册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整理空间与图形领域、概率与统计领域、实践与综合运用领域的知识结构表,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把握教材,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尤其是对分布在几册教材里的相关或相近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事实上,不管使用哪一套教材,教师都可以做这样的归类整理工作,教师只有理解了该套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其来龙去脉,胸中拥有教材,才能做到教学时瞻前顾后,以防顾此失彼,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

课时分析,突出重点.从数学发展史来看,人类对数学的认识,存在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由数字表示数发展到字母表示数,从研究数的计算发展到研究运算定律,也都是质变.这些质变,在教材中就是重点.所以,数学知识中的飞跃,学生认识上的转折,也就是教材的重点.同时教材的重点,也是“双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在分析教材时,必须明确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必须突出重点,以保证学生正确理解.对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可设计多种策略,做到重点之处细细描绘,其余部分一笔带过.

二、化静为动 激活教材资源

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产生数学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我们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借助媒介,化静为动;二是设置障碍,化静为动;三是延时介入,化静为动.效果非常不错.

三、联系实际 活用教材资源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活”用教材.

结合学生实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数学教材进行加工.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结合本校实际.各个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同,学生学习条件的不同,学生所处的环境差异,造成了学生认识的差异,接受事物能力的差异,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全部照搬教材.而要根据本地的教学条件及学生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教学资源改造现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四、合理重组 优化教材资源

教材虽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时,也可针对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灵活地处理,大胆地改造,从而加大探索力度,提高思维难度,增加教学密度,提升教学效度,使教学资源更加优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课时内重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的内容的编排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理发展特点,有时可能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尝试对教材做“手术”,进行重新“洗牌”,以利于教学.

单元内调整.如教学“小数乘法”,揭示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后,直接跳至“小数乘小数”的教学,然后让学生自己研究“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的算法.这样重组教材,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原来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时给学生留下的“小数点对齐”的错觉,克服了小数加减法带来的负迁移.

单元间整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与百分数三种应用题,在意义上及算理上都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不同.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合二为一,实现单元之间的内容整合.

五、适度开发 创生教材资源

由于地域的差别,民族文化的差异,学生背景的不同,教材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适合每一名学生.因此,在使用教材上,要求教师不仅要用好、用实,而且要用活、用新.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显现思维的层次性、题材内容的时代性、活动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以敏锐的数学眼光,抓住学生熟悉的题材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并且将题材处理得当.这样,将本来很枯燥的百分数应用题的题材生活化,使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了数学的魅力.

总之,教学中教师既要基于教材,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因素,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受教材的过度束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活用教材,创生教材,灵活、创意地使用教材,实现教材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猜你喜欢
小数课程标准教材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小数加减“四不忘”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