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剑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但更多的局限于新授课,对复习课的探讨相对较少,对整个复习过程更是很少涉及。而大多数的复习,不但使学生陷于题海中不能自拔,老师也累得唉声叹气。其实要切实提高中考复习的效率,最关键的是应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使学生能够复习知识,还要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并达到能力提升的最终目的。一般来说,中考复习可分作三轮。
第一轮:基础复习。按章节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目的选择偏重于常规题,纯计算题,简单证明题,基础题和简单应用题。
第二轮:专题复习。分专题进行复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甄别相似知识点。题目的选择偏重于问题性开放探索题、实际应用题和能力题。
第三轮:深度复习。通过检测、总结和反思,不断进行查漏、补缺,真正做到会做的题全做对。题目的选择以中考真题为主,学生再根据自己各自的情况“二次选择题目”。
在三轮复习中,最关键的是第一轮复习。从时间上说,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占整个复习时间的一半多;从作用上说,如果第一轮复习没有把基础打牢,后两轮的复习几乎没有效果。下面就谈谈笔者在进行中考一轮复习时的一些做法,以求教于同行。
课前
分组合作,生生交流
首先把全班同学按成绩搭配排好座位后自然的分成4人一组,每组由一位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同时兼任 1~2位成绩较差的同学的学生导师。这样,成绩较好的同学在讲题的同时加深了对题目的理解,成绩较差的同学也相当于配备了一个专职小老师,互利双赢,极大的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其次要做好组长的培训工作。首先明确组长的两大任务,一是督促全组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即在课前,组长要检查本组同学的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在课后,组长要督促全组同学记忆相关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并对未完成本节课任务的个别同学进行辅导。二是在课堂上按规范程序组织讨论。即在讨论问题时,如果某道题组员都会就直接进入下一题;如果某道题有部分同学不会,就由会的同学讲解本题用到的知识点,并让不会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如果某道题组员都不会,则汇报给老师并进入下一题。如果某道题同学“会做”但做错了,由作对的同学和该同学一起找出出错点并改正、总结。
自主复习,完善知识体系
知识梳理要求学生务必在课前完成,提倡使用思维导图完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上课前各组小组长还要对基础知识点进行提背,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在构建完自己的知识体系后,要完成预习题,以检测自己的复习效果,预习题一般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两类,基础题要求全班都做,拓展题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作。
课前调研,让教师的选题和讲解更有针对性
要想把复习课上的有效乃至高效,教师就要做好课前调查,走进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时遇到的思维困难,找到最近发展区,以便精准选择问题,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安排各小组轮流进行课前汇报,以此了解学生情况。看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哪些问题自己能解决,有哪些问题似懂未懂,还有哪些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根据对课前调查的分析,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上
打牢基础
预习题讨论:首先由组长检查并汇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然后请一名学生对答案,最后由组长主持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按顺序处理每一道预习题。
习题化知识点:师生合作结合具体题目进行中考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并说出其他也用到相同知识点的题目。这一过程体现了由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理念,使原本抽象、单纯的知识复现变成解决具体的题目并在理解中记忆,较好的完成知识梳理的教学目标。
解惑巩固
释疑解惑:师生一起对反馈过来的难点、易错点进行讲解和总结。讲解后要及时进行变式训练,变式训练的题目和简单的操练不同,每次训练要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内容,用到新的知识点和方法点。这样不断地进行练习,看似简单重复,其实思维在不断的进行创新。这和下面所说的“小步走”的想法,是相同的。
变式训练题,首先是基本训练题的变化。以二次方程为例, 从因子分解求根, 到配方求根,到求根公式,到韦达定理。先是整数系数,然后分数系数,再到文字系数,符号也逐步变化,二次项系数可正可负,这样一来,题目的变化相当地多,学生做起来似乎每天是不同的,有新鲜感。恐怕这也是中国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其次是解题方法的变化, 分析法,综合法, 归纳法,演绎法,化归法,关系 -映射 -反演法,以及更具体的变量代换、数形转换,逐次逼近、以退为进、以简驭繁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方法, 都用各种例子,由浅入深,小步变化, 达到驾轻就熟的境界。
考点强化:抓住中考考点,结合学生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中考题进行当堂训练。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要习惯于在解决一个难题之前,用一个一个较容易的小问题做铺垫,使学生易于接受。这种小步走、缓上坡的教学设计,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程度,大家都能跟上教师设置的步伐,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此时选取的题目以中考原题为主,并补充一些针对学生所犯错误的自编题。
实战拓展
即练即评: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先给部分成绩较好学生讲解昨天的拓展题,再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最后对在练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统一讲评。
挑战中考:出 5分钟左右可完成的中考题,一部分是已复习过的重要考点,一部分是当天的重、难点,老师当场批改,学生当天订正完毕。
作业布置:一要布置复习作業(即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其中至少要有一道解答题),进一步落实双基;二是预习作业,使学生对下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三要布置综合性复习作业(即把中考题按知识点分类整理后每天做 2~3题),促使学生更好形成知识体系。
课后
总结和反思
在数学问题中,总是要涉及数学思想的,因此总结和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注意挖掘解决问题过程中涉及了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思想方法是否在其它情况下运用过,前后的运用有何联系,有何差异,是否有规律的东西存在,有了这样的反思,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把握、运用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总结呢?一是要指导学生归纳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全面掌握本节课或本章节的所有知识点,尤其是自己以前没有掌握或掌握不熟练的知识点。二是除了写出自己学习这一章的收获以外,还要写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这个困难的方法和思路。三是可以写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更多类型的学生。
许多学生在养成了总结的习惯以后惊喜的发现,“这两道题,表面上看起来不一样,居然用到的是相同的知识点。”“原来方法不但可以解一元二次方程,还能求二次函数的最值。”“看来不管是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还是因式分解法,目的都是为了化繁为简,都是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啊!”“我觉得数学越来越简单了。”
错题重做
曾经有老师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一张试卷考完讲评完以后,隔了一个月重新考试,考试成绩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也有老师做过这样的研究,一道错题平均重复做 4.6遍以后,才能够相对熟练掌握。因此我要求学生一方面建立错题集(或养成在讲义上做记号的习惯),每一道错题,第 2天重做一遍,一周重做一遍,一個月重做一遍,考试前再重做一遍,看上去是简单重复,实际是螺旋式提升。
几点思考
1、这种复习模式下,教师备课(包括集体备课)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自己的做题筛选出面向中考的核心考题,并按题目难易分层解决,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有更大的收获,提高每位同学的复习效率。
2、学生预习作业完成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本节课的复习效果。对于部分自觉性较差的同学,老师应明确要求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如选择和填空题也要写解题过程,不会的题要整理出题目的条件),并在课前检查时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对预习作业未完成或完成不好的同学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也可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其补完)。
3、学生分组进行预习题讨论的最大好处是更有针对性,因为即使是同一道错题,错误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而同学合作可以将每个出错点一一找出,讲解后再由出错的同学改正、总结,这远比教师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更为高效。
4、对基本概念、定义、定理的梳理,并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之前我们经常采用填空,提背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整理相关内容,但这是相当低效的行为,学生即使知道了这个知识点,往往也不会用,而采用“习题化知识点”的方法则要好得多。即想复习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直接出一个用到该知识点的题目,然后再让学生总结归纳出有关的定义、定理、公式、解题思路等知识点。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5、“考点强化”环节所选练习,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呈现。所选题目,要注意知识点、方法、思想的之间联系,多题一解或一题多解,使学生在练习时能排除其他干扰,按计划有步骤的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6、学生每节数学复习课动笔计算的时间不能少于25分钟。对部分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应给予特别要求和重点关注。如在预习题讨论时发现错题后,要用红笔独立、完整的重做一遍,老师要及时检查反馈。
7、在“即练即评”环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总结归纳,找准复习内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要注意以知识点为载体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这个由量变到质变升华才是教学的精华所在。
总之,复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始终注意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在合作中学,主动的去学,并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就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惊喜的效果。
(徐州市王杰中学)